戊子暮春武夷感怀

九曲落瑶池,天游著武夷。

流光凝玉女,翠色染笙诗。

万崮云追动,群舟风逐移。

江泽平易近五律戊子暮春武夷感怀赏析竟然不输任何历史名家

渔歌听唱远,坐爱晚山枝。

戊子年,指的是2008年。
这时候江泽民已经退休。
至于是什么情形下去了武夷山,则不得而知。
我们这里仅从诗的角度来写。

九曲,指的是武夷山九曲溪
武夷山是一个山系,峰峰壑壑,形成一体。
因此峡谷也就弯来拐去,形成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河流,这便是九曲溪。
溪流是山中之水,峰峦是水际之山,水在山上,山在水间。
以是说九曲落瑶池。
这是一个倒装句,意思是瑶池的水流下来形成九曲溪。

瑶池不是银河。
典故来源于《穆天子传》,这是老严研究最多的书之一。
在这本书里,讲到周穆王访问西王母的时候,西王母在瑶池边设宴接待周穆王。
瑶池是山上之水,相称于一个天池。
这一句让九曲溪顿时增加神圣和神秘感。

天游有多种意义,比如遨游、帝王出游、神仙在空中出行等等。
在这里,同时含有这些意义。
联系上一句我们可以理解为,由于瑶池的水流成了九曲溪,以是周穆王的出游也就到达了武夷山。
当然也可以分开阐明,说的是作者自己把九曲溪看作是瑶池流水,下一句讲的是自己遨游,来到了武夷山。
诗词可以做多种理解,可以增加意境,增加内容的蕴含量,这是古人写作诗词常用的一种办法。

这首诗所写的韶光是暮春的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在山川交错之中,感想熏染得到太阳光的移动。
这便是流光,晶莹剔透,五色缤纷。
而武夷山的玉女峰是一个独立陡峭的山峰,由三根巨大的石柱组成,挺立宏伟,在夕阳的照耀下非常突出,因此看起来是傍晚的阳光集中在了上面一样。

上一句是专写玉女峰,下一句则写的是群山。
武夷山草木繁茂,一片苍翠,冶艳欲流。
而这样厚重的颜色,则把“笙诗”都染绿了。
宋代的朱熹把《诗经》里的六首没有题目的诗组合在一起,后人称为笙诗。
在这里也是多重含义,可以指所有描写武夷山的诗,也可以单指作者自己的这首诗。
诗词被染成了绿色,这种意象也是相称神奇了。

第三句和第四句虽然有凝有染,但总体来说还是写的静态。
而下面的两句,则紧张写的动态。

崮,在这里指的是山峰,武夷山群峰林立,以是说是万崮。
万峰向天,天上流云追逐。
九曲溪里,许许多多的木船在风吹之下行走。
一个天上,一个地面,都在相互追逐,给人觉得全体画面都动起来了。

渔歌听唱远,这是一个多重倒装句,原来的语序该当是听渔歌远唱。
在古体诗词中,为了平仄的须要或者强调表达了工具,倒装句是很常见的,乃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手腕。
在这里倒装的目的,便是突出这个远字,给人逐渐远去的动态感。
承接上文的渔舟相互追逐,补充渔民的歌唱声,渔舟逐渐远去,而诗中描写的景象也就越来越开阔,所包含的景物也就越来越多。

坐,在古代有由于的意思,大家非常熟习的这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便是这种用法。

诗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文体,如果翻译成当代措辞,那会损伤很多意境,会失落去原有的艺术特色。
但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还是串译一下。

瑶池之水,汇聚成了九曲溪,

追随周穆王的足迹,我来到了武夷山。

那流动的霞光,纷纭凝聚在玉女风上,

那满山的苍翠,染绿了我的诗篇。

万峰之上,云朵相互追逐,

群山之间,渔船随风前行。

我坐在山上,听渔歌的声音越去越远,

(我还没有离开),由于太爱这武夷山上晚霞中的树枝了。

这一首诗景象开阔,动静互补,有神话,有现实,有景有情。
短短四十字,不但给我们展现了武夷山最有特色的山水,还从天地的广度,神话的深度,给我们带了一个气势恢宏的空间。
末了以一个人坐在山上望着远方城市的形象结尾,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

这首诗语句干脆利落,普通浅近,景象清新奇丽,浓墨重彩。
对仗工致,平仄合律,押平水韵四支。
整体来看,不管从内容、形体、艺术还是格律来说,堪称诗词中的佳作。

老严是有一肚子诗词的。
本来想征采一首古人的诗来做比拟,终极没能找出来。
南北朝期间的谢眺,算是山水诗的鼻祖之一,而他的作品中能和这首诗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下面这首:

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但是比较之下,谢眺的这一首格调要低多了,开阔度和气势上完备不能比较。
在这方面能比较较的,大概是杜甫的这首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在容量上,杜甫这首诗又比不上。
尤其是江泽民的这首诗动静相如,天地相连,山水相依,是超过杜甫的。
#沉痛吊唁江泽民#

#头条创作寻衅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