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思念林兆义同道
《两代军报人挥泪送别一代著名报人林兆义(原解放军报副总编)将军》
作者:原解放军报社部主任 徐生
苍天呜咽,燕山肃立,报人堕泪,草木含悲。
10月12日上午,两代军报人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央告别厅,挥泪向中国共产党的精良党员,久经磨练的忠实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精良新闻事情者,原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林兆义将军的尸首告别。
享年87岁的林兆义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8日20时15分在北京逝世,离开了他战斗、事情、生活着的这个天下。
得知林总逝世,原总政治部副主任、曾担当过解放军报社社长的孙忠同年夜将,原国防大学政治委员、曾在解放军报事情过的赵可铭年夜将,致电对其逝世表示哀悼,对其支属表示慰问!
公民日报社原社长、中华全国新闻事情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致电表示沉痛吊唁!
老将军在唁电中写道:得悉林兆义同道因病去世,作为1964年4月28日同一天调入解放军报社的老战友,心情十分悲痛!
愿老林一起走好!
支属节哀保重!
惊悉林总逝世,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央、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央报社、西城区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西城区第六干休所等单位送来了花圈,沉痛吊唁林兆义将军。
1951年8月,林兆义参军从军时照片
原解放军报理论部副主任、军休六所退休干部微信群主罗小兵得知林总仙逝最早,便第一韶光在群内转发讣告,祈祷林兆义副总编辑一起走好!
接着六所群弥漫一片对林总仙逝的哀悼气氛:
“林总您一起走好!
”
“林总永久活在我们心中!
”
“公民军队新闻宣扬史将镌刻您的英名。”
“令人敬仰的林总走了,再也听不到您像兄长一样道来的亲切话语了!
”
“爱我林总爱我军报!
”
“军报人永久铭记您的功绩!
”
“侠肝义胆、助人为乐的林总,您一起走好啊!
”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让老报人悲痛不已!
群主罗小兵又发祭奠悼文,读后催人泪下。全文如下:每当在街上路遇推自行车买菜的林总,总是和蔼可亲地叫我"小兵",容身与我亲切交谈。我昨天晚饭后在院里闲步,在阴暗灯光下的告示牌前惊悉林总不幸病逝的噩耗,悲痛万分,许多往事涌上心头。记得我1979年调军报事情的第一个春节,便是与林总一起过的。除夕那天中午,总编室古竹老前辈,把我和蒋志东请到家中过年,我俩都是两地分居的单身汉。住在古竹家对门的林兆义也参加了。到军报后的第一顿酒是与林总一起喝的,深感军报老报人对晚辈后生的厚爱温暖。
往后三十年,虽与林总不在一个部门事情,但时常能得到恩师前辈的关心帮助。林总先后任军事处、快讯处领导,南疆自卫反击战广西方向组长,还在南京政治学院任副院长,末了又回到军报干老本行。他为军报培植作出了很大贡献,为培养年轻接班人付出了生平心血。
林兆义作为中国公民志愿入朝作战时的照片
我军著名散文作家尚弓、著名杂文作家李庚辰、著名墨客喻晓、著名军道理论家李炳彦、著名评论家陈贤德,先后发出微信,寄托哀思!
著名杂文家李庚辰动情地在微信群发出“又一个年夜大好人走了”的悲叹!
接着深情回顾《不忘林总“让车”情》的故事。前年的一天,林兆义同道碰到我,说他来日诰日要去301医院看病,问我去不去?如果去,就坐他的车一块儿去。我恰好要在第二天去看病,就定下来同往。上车后,他让我和司机相互留下电话,以便及时联系。没想到他很快就看完了病,并给我打电话说,要将车子留下来让我返回时用,他自己打的回去。我一听武断不同意,哪能这样呢!
他却说:“我已坐上了的士,你看完了病就打电话给司机,他在车里等着你”。
事已至此,我只好照办了!
这是一件小事,但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人的品性。林老兄在职时也是这样,从不以领导自居,始终把同事当作战友、兄弟,不摆架子,不搞特权,鄙夷特权,能帮人时尽力帮人,以至做到舍己为人,这样的干部难得!
一滴水可见太阳。此悼文一出,原解放军报社网络部主任、退休干部牛明汉立即跟帖:这个故事可感可信,林总便是这样的人!
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本事,不是能耐、权位,更不是财富,而是人的品行。人缘好,人品正,广结善缘,受人尊敬。接着又有十几个老报人跟帖,回顾起林总“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的事情,令老人们动容。有的说,在这个不随意马虎被人冲动的年代,我们被林总冲动了!
有的在微信中发出呼唤:林总善举、微光成炬啊!
94岁高龄的离休干部、著名散文作家尚弓得知林总驾鹤西去,老泪纵横,泼墨挥毫,寄托哀思之情,赋诗一首《林兆义仁兄千古》:
兆和兆亲每笑晤,
煦煦东风随行迹,
嗟目前竞恸长逝;
义声义魂皆景崇,
淳淳小儿百姓誉平生,
仰苍昊虔祝冥安。
老人行动不便,就让儿子常丹杰送到告别厅。
著名墨客吴纪学含泪写下:林副总编,您骤然远行,想到与您的交往、交谈,心有所失落,《南乡子》一词为你送行:
霜重色生寒,
漫漫悲云暗碧天。
君驾仙鹤飞西去,
缠绵,黄叶乘风追不还。
往事忆中诠,多少情怀作曲弹。
从此阴阳隔两界,难难,
再有清风怎对言。
在北京防控新冠疫情的非常期间,老报人以非常规的办法,深切吊唁自己身边的年夜大好人林兆义。形式虽互异,吊唁皆同心。
95岁高龄的离休干部、资深先驱,深情地写下4个“最难忘”:
最难忘,兆义同道的笑脸,
最难忘,兆义同道的自行车。
最难忘,兆义同道的和蔼可亲,
最难忘,兆义同道的无限爱心。
望他推着自行车,
一起笑到天国,再赐人间大爱与欢笑。
不到8点20分,在北京初冬的寒风中,自发前来送别哀悼的原解放军报社几任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解放军报社副社长王士彬少将和有关处室卖力人,原总政宣扬部部长周涛,原总政纪检部部长段达球、副部长欧春良、叶太兴,原中国公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政治委员吴永川、副院长贾吉平,原解放军报有关部室主任,以及林总生前事情过单位的战友,已陆续到达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央告别大厅门口,多为花甲老人,期待着送别这位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了半辈子的林兆义将军末了一程。
1955年9月,林兆义被付与少尉军衔
林总1935年2月出生,1951年8月从军。这位曾经跨过鸭绿江打过美帝、经由血与火的洗礼,主理过《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两报一刊的报人,生平的亮色很多,成绩显著。最为众人所知的,是他那几篇成名和传世之作:通讯《戈壁滩上的“李旭日”》、解放军报社论《努力首创军事事情的新局势》、战地通讯《智取禄平》《为了祖国》《风烟滚滚唱英雄》《“灭鼠”记》。他还说过,"脚板底下有新闻"、"离基层越近,离好新闻就越近"逐一这些思想,影响过身边的诸多年轻编辑、和部队通讯员。
上午8点30分,距送别仪式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告别大厅门口已排起了长队。吊唁军队中,有92岁高龄的老社长祝庭勋将军,他在事情职员的搀扶下,拄动手杖,步履蹒跚来了,眼含泪水。此前,老将军曾向休养所发了一条深情的微信:“惊悉兆义同道不幸逝世,深为悲痛!
他是我互助的好伙伴,在一次重大新闻处理时,他连夜向我解释版面安排,我们商定后得到妥当处理。他严谨的事情作风和艰巨朴素的生活态度,至今影象犹新。谨沉痛吊唁兆义同道!
愿他一起走好!
并向他的支属存问,请节哀顺变!
”
90岁高龄的杨子才总编辑没有前来送别,但老将军得知林总这个好差错走后,泪流满面,情深意切地发出微信:惊悉老战友林兆义同道去世,甚为悲痛。我与兆义同道共事多年,深知他是一位任务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赋诗一首《吊唁兆义同道》:
林氏自古忠臣多,
三沙兆义英雄胜。
春播桃李学生众,
深恩永志民气中。
原海军政治部副主任、曾先后任过解放军报总编辑和社长的张宗银来了,将军没有忘却林总对他的关爱帮助,他在微信中说:惊闻林总仙逝,作为他的熟手在行下,我十分悲哀。他是我走进报社第一位手把手、面对面言传身教的恩师,也是诚恳正派的兄长。这次他住院我给他打电话时,他还主动回顾,当年我们在版面组事情的日昼夜夜。我女儿11岁时,我曾要她在五秒钟之内用一个词概括对林伯伯的印象时,她即刻回答:“正派”。可见,林总在我们百口的心里留下了完美的形象。这次他在病中,也顾虑了我们百口人的心!
林总千古,恩师走好!
副总编辑夏国珞,也是一位90岁的老报人,他在夫人和女儿的搀扶下,推着轮椅来了,他深情地说:我们的石友、30多年的老邻居兆义永久离我们而去了,再也看不见他熟习的身影、音容笑脸了,我们像失落去一位亲人一样深感悲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祈愿兆义在去天国的路上一起顺风!
94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宋群,行动不便没有来,他在群里发出“沉痛吊唁兆义同道”的微信,深深表达对好战友的哀悼。离休干部施善玉来了,他是军报的老报人,他要末了看一眼林总这位可爱的兄弟。
1958年,林兆义在南京郊区燕子矶公民公社帮助整社的留影
斯人已去,心中犹念。原解放军报社张世刚社长来了,孙晓青社长来了,谭健、孙继炼总编辑也来了,他们没有忘却林总把热爱党、热爱军队、热爱祖国的一片小儿百姓之心,化为对军事新闻宣布改革执著的追求。曾在解放军报社事情过、后任武警总部政治部副主任李吟将军,在外地赶不回来参加告别,就让夫人代表百口前来为林总送行。他还在微信中说:林总是军报我敬仰的首长之一!
老人家一贯以来对我关爱有加,特殊是始终予以鼓励、勉励,所有统统,深铭肺腑,难以忘怀,不胜伤痛。
曾担当过原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原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王文杰和夫人,副总编辑庄汉隆和夫人,副社长田仁德和夫人,副总编辑刘书忱和夫人,都给其家人发了慰问微信,对林总去世表示沉痛哀悼!
原解放军报副总编辑江永红、赵险峰、饶洪桥、孙临平、李选清、张海平、夏洪青,原解放军报副社长田仁德、李博、黄秋生,原解放军电视宣扬中央主任唐水福等,都赶来医院送别敬爱的林总。
1961年8月13日,林兆义从军十周年纪念照片
哀悼的人们都手捧菊花神色肃穆,悄悄地期待着……有的还忆起与林总一起事情过的那些美好幸福的光阴。
曾任过解放军报社副社长、原安徽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杨洪立没有忘却,与林总相处的那些日子,他深有感触地说:听到噩耗,沉痛吊唁林总:一个忠实的老党员,一个正派的老军人,一个尽职的老报人,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大哥,猝然长逝,怎不让民气疼!
一起走好!
老将军还赋诗一首《悼林总》:
噩耗聚传心生悲,
世上年夜大好人少一位。
毕生办报不惮苦,
强军固防号角吹。
以表达自己不尽的哀思。
岁月深情,往事历历,怎能忘怀。本日,前来哀悼的军报老少三代人聚拢在这里,把内心涌动的哀思情绪,都化作那如心泉般流淌的诗行,献给即将远行的林总。
阚士英副总编辑怎能忘怀,他调入军报一贯在林总的领导下事情,尤其是他调到军事部后,与林总更是朝夕相处,林总年长他十岁。他眼含泪水说:林总既是我的好领导,又是我的好老师,他的为人和事情作风令我终生难忘。我曾同他一起下部队,一起参加了边疆自卫反击战作战的宣布。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军报老一代人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感谢他给了我很多关怀和帮助,对此我将永久不忘,永久铭记。
刘格文副总编辑怎能忘怀,林总这位好领导、好老师对他的关爱。他在微信中写道:半年多来,一贯牵挂医院的林总,多次向晓虎讯问林总的病情。前些日子听说出了重症病房,祈望他能转危为安。但他还是没有坚持住,离开我们走了。他告别了折磨他的病痛,也告别了爱戴他的战友、部下、学生。痛在心上,热泪长流。沉痛哀悼我们的好领导、好老师林总!
王作进副总编怎能忘怀,与林总一起主理《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杂志的那些日昼夜夜。他深情地说,听闻老领导、恩师林总走了,十分悲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在林总直接领导下事情,言传身教,相互无话不说,受益很深。前年还考虑给他过90岁生日,他住院后和他通过10个电话,5月27日通话时,他还说要走出总医院,20天的后竟住进重症病房。几个月后竟走了……
肖江峰副社长怎能忘怀,与林总一起度过的那些愉快光阴。他说:林总是我十分敬仰的老领导,和他在一起总是感到很亲切、很知心、很愉快。林总走得太快、太早了!
他的音容笑脸仿佛就在面前,他永久活在我们心中。
陶克副总编辑怎能忘怀,林总对他的帮带。他说,我进报社后,从在林总部下当编辑,到走到社领导岗位上,每一步都得到林总的指教,他爱护年轻人,谆谆教导;他作风严谨,耐心传帮带。军报二版的大样上、中国国防报的大样上,留下了林总的心血,他的点拨,他的提醒,他的鼓励,一贯记在我心里,至今心怀感激。
1964年5月,林兆义调入解放军报社时留影
不能忘啊,也忘不了……
原解放军报社通联部副主任马厚寅没有忘却,他曾在后备部事情一年,林总是直接领导他们的社领导。林总辅导大家从策划到选题,贡献聪慧,爱慕尽力,负责做好民兵宣扬事情。他和蔼可亲民平易近,很受大家尊重和爱戴。他退休后,每每路遇,依然是激情亲切地跟你先打呼唤,聊几句,一点官架子都沒有……
微信中,一位老干部深情地写道:林总那双温暖的手,那颗慈爱的心,暖热了多少年报人和部队通讯员的心,我们数也数不清!
连俊义副总编辑忘不了啊,林总对他一家的关爱。他深情回顾说,我与林总相识于边疆卫反击作战前哨,后来林总成了我的直接领导。老领导德高望重,温和厚道,对后学关爱备至。我儿子连续至今还记得林爷爷下部队时,专程到洛阳新安县看望刚随军的他母子俩的情景。
汤宝华副总编辑忘不了啊,林总生前网名曾以“海边人”自称,与他畅谈谈天。惊悉林总逝世,夜不能寐,含泪赋诗一首《悼林总》:
君自海边来,
魂归尽头去。
天地一沙鸥,
清名留天地。
情悠悠,思悠悠,泪水总在流。原解放军报社的200多名师以上离退休干部,因受疫情防控的人数限定,大多不能前往医院为林总送别,但大家都饱含热泪通过电话、微博、微信等形式,思念这位军报最可爱的人。一位资深老在个人网页上开设灵堂祭奠林总。他献上的挽联是:戎马生平先忧后乐采编评笔助军威,为党为国为军为民新闻史册留英名。短短30个字勾勒出一个新闻事情者勤于笔耕,心系社稷的亲切形象。
1968年冬,林兆义在北京
告别军队中还有不少军报老报人的子女,他们是毕小柏、杨因、常丹杰、段小琴、夏红、王尔强、施伟、方中、方刚、宋亦兵、颜丹、王蕾、任世杰、张红红、黄海燕等。军报总编辑杨子才之子杨小涟,老报人古竹之子古柏,我军著名导演翟俊杰之女翟小乐,老报人刘玉堂之子刘普亮,老报人吴卓荣之子吴越等,都在外地赶不回,他们打电话、发微信、送花圈,表示沉痛哀悼!
军报老社领导、老八路毕永畅之子毕小柏,满怀深情,用古典诗词作赋,赞颂贰心中的林叔:
素友虎兄之令尊,我的林叔林将军。1947年入党的老铁路职工之子。品学兼优,正派勇毅,英气勃发。
抗美时,在校带头参军。先授军中博士,祭酒之埒。振翮金陵,扬声长江。后成全军首报之干才。
讨越时,主持前哨宣布。电掣霆驰,鼓舞士气;扬国威,歌猛士。
新期间,主掌军纪委日常事情,实拜上大夫也。
于《解放军报》副总编之位息肩颐养。
林公有敦敦父老之风。竹节劲挺,松枝自横,堂堂正气,和而不流;器量弘深,姿度广大。不矜而自威,不钻不争而得意,盖高下皆服其才品。所谓:"黙之成之,平之宁之,将之迎之"。处位忘位,待下不下。望之有冬日之煖,临之有秋霜之戒。知持后,善持身,形直而影正。桃李不言,蝇吻莫秽。澄之不清,扰之不浊。若遇汉高,运筹帷幄,挥扇阵垒,取一关内侯何足道哉!
古贤中,有:"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者"。三国荀攸是也,今之林公似也。必以温良恭俭让得之。盖一"敬"字,即林公其为人也。水长山高,望之弥高……
可见,林总的形象在军报第二代人中也深入民气。
1969年10月1日,林兆义在天安门前采访群众游行。
点心喷鼻香,燃烛炬,话沧桑,字字句,好悲哀。我军著名女李亚丹退休后在国外生活,得知林总去世,远隔千山万水,从网上传来她点蜡烧喷鼻香、送花圈、写悼文祭奠图片……
在福建休养的资深老郑宗群,在微信群里动情地说:曾多次打电话到林总家,没能打通,我又打了林总的手机,还是无人接听。心里多有不安,便给军报几位同仁打听,方知林总住院了。我便盼着等着林总康复出院的喜讯,哪能想到本日一大早,竟传来林总仙逝的惊闻。悲痛之余,我想起到军报52年的漫长岁月里,总离不开林总既像前辈又像老大哥一样,在生活上关心我,政治上开导我,业务上指示我。忘不了在总编室版面组5年多的白班和夜班,林总怎么手把手的教我;忘不了1979年赶赴边疆自卫反击战作战前哨,是林总深夜亲自到南宁火车站接着;忘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林总到福建、广东驻军调研,带我一起深入部队稽核。忘不了的历历往事,让我永生铭记在心……请让我末了向您敬上一个军礼,愿天国再无病痛,让您从此高枕而卧,过上安全然安、健康健康的好日子。
一位转业随处所几十年的军报,得知林总仙逝的,委托原在军报事情过的林冬、退休干部陈锡祥夫妇,接力转传他的微信,发到六所群里,深情地回顾了与林总交往的二三事。他写道:看到林兆义病逝的噩耗,我的喉头发紧,第一个动机是“我们的林副处长走了!
”之以是这样想,由于他是我碰着的第一位解放军报社带“长”的领导。
那是1978年12月,我溘然接到上级关照,立即到广西南宁的解放军报前哨组报到。我和我们单位的人都感到非常意外,由于我在干部部门事情,只是给军报投过几次稿件被采取,没见过军报的任何一位领导。但是,保卫祖国是军人的天职,我打好背包,在元旦前准期赶到南宁,接待我的便是林副处长。那时他四十出头,清瘦挺立,浑身高下一股精干劲,见人笑眯眯,总是带着东北口音叫我“小蔡儿”。战前,广西前哨解放军报组有七八名,总卖力人是刘宗卓副社长,详细卖力人是林副处长,他坐镇值班室,指挥我们的采访行动,传达上级指示,转递我们撰写的稿件,担负了非常主要的中枢浸染。对我们提出的任何哀求,他总是有求必应,雷厉风行,件件落实。
战斗打响后,我和老邢志远随穿插部队出境,险些一个月与南宁音信断绝,撤军回到国境内后立即打电话向南宁报告,听到电话听筒里传来一阵欢呼:“你们两个是末了回来的,我们军报所有都安全回来了!
”后来我得知,领导们找不到我俩,忧心如捣,动用了统统可能的手段,乃至试图通过部队的军用电台探求。听到这些,我的眼泪都下来了。
老林不仅是我们的前哨指挥员,还像老妈妈一样关心谅解每一个同道。我的未婚妻也上了前哨,在广州军区卫生列车事情。每当列车停靠南宁,她都跑去组找林副处长打听我的,交去她给我写的信。每次老林都耐心地安慰她,鼓励她。我回到南宁时,老林拿出厚厚的一沓信交给我,笑着说:“我总算完成任务了!
你一次看个够吧!
”
后来我调到编辑部军事处,有幸在林副处长的领导下事情,是非常愉快的。他原则性强又性情温和,这样的领导实在难得。我拿老林当自己兄长,对他非常敬佩,认为他应该能发挥更大的浸染。有一段韶光我听说,中心哀求大力加强全国法治宣扬,国家法律部宣扬司短缺懂宣扬的领导。我积极推举老林,法律部管人事的副部长认为很得当。我跟林副处长提起此事,他沉吟了许久,说自己在部队干了半辈子,习气了,还是乐意留在军报。我虽然以为可惜,但深知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只得默默点头,尊重他的选择。
我转业随处所事情后,与林副处长基本没联系了。只有一次,喷鼻香港紫荆杂志社陈社长找我,希望帮她找一位读新闻专业的女同道给她当秘书。我想到老林的女儿是新闻科班毕业,在广播电台事情,便打电话给老林,说陈社长为人好,业务强,曾在一位中心常委果办公室事情,孩子随着她是一个磨炼的好机会。但老林征询女儿见地后婉拒了,后来陈社长升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我以为有点可惜,但也不奇怪,女若其父,他们都是很本分的人。
林副处长走了,往昔的影象永存。愿他一起走好!
愿我们军队永久有他这样的军人!
1974年,林兆义在总政"五七"干校所住窟洞前。
人们在赞赏林总在奇迹、空想、信念上表现的崇高风致,也同样赞颂他的人梯精神。退休干部、高等编辑何家生在微信中说:我自借调到军事处起,就在林副处长部下见学,调过来及提拔后又在林老总部下事情。林总的老师恩、领导情,我当铭记不忘;林总的办报与待人风范,我当诚学付行。
有些老报人在回顾中还做过统计,那些年,在林总亲自辅导和帮带下发展起来的就有30多人,大多成为主任编辑、或高等编辑、高等,成为军报的一支骨干力量。他们自称是林总的学生,实在都不属于“林氏血统”。
上午9时许,前来为林总送行的人们自发的排列成整洁的军队缓缓进入告别大厅。伤悼大厅内,摆满了花圈和挽联,大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吊唁林兆义同道”,横幅下方是林总的遗像,音容笑脸犹在面前。告别大厅中心,林总的尸首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安卧在鲜花松柏丛中,正前方摆放着林总亲人送上的挽联。告别的人们,每三人按顺序排列,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林总的尸首前肃立默哀,向林总的尸首三鞠躬,目光中寄托哀思……大家心情沉痛,一步一低头,步步眼泪流,流不尽啊,看不足,在这里给这位老报人做末了的告别。
1977年1月,林兆义参加中国新闻代表团在孟加拉国一个责任劳动工地采访参加劳动的师生。
我军著名拍照乔天富进入告别厅,深情瞩目当年林总授少将军衔时,他给林总拍的那幅“将军照”,见物思人,一股热浪打湿了眼睛,万千感慨在心头涌动:林总啊,林总,您不能走啊!
我忘不了1979年边疆自卫反击战,是您深夜派车把我送到前哨,战后总结是您为我上报二等功……您率领的十几名大家都立战功,唯独您自己没有啊……
参加告别仪式的两代报人,与林总的亲人逐一握手,表示慰问。
1979年5月,林兆义与从广西边疆归来的在天安门前合影(前排右五为林兆义)。
林总的夫人支永珍以书信的形式,代表百口向前来参加送别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感激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向老林做末了的离去。她还说,和老伴兆义共同生活了60多年,年轻时他事情很忙,奇迹为重,聚少离多,老年时陪她读书看报和娱乐,还随着他推着自行车去逛街买菜,也偶尔斗嘴争执,但那是我们最好的光阴。如今人走屋凉,我很怀念他。我非常感谢兆义的老同事老战友们对他的伤悼和评价,也望大家都要好好保重身体,热爱生活,康健龟龄!
1990年2月,林兆义同道在广州佛山地区参加会议。
林总的女儿林芝曾在离休老干部微信群里,代表百口深深地感谢各位长辈对父亲的追思。她说,我爸爸在301医院八个多月的治疗中,尤其是治疗末端,深受病痛折磨,每次探视都心痛不已,却无力回天……昨晚他终于解脱了。愿天国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只有美好,没有折磨。愿老父亲从此安详宁静。在本日的告别仪式上,哭成泪人儿的林芝叩拜各位来宾。她说,在我父亲因病去世后,承蒙大家前来哀悼告别,作为子女,我们万分感谢!
林总的儿子林晓虎深情地说,在我父亲生病住院期间,各位领导、长辈和亲朋好友给予了亲切关怀,多次打电话、发慰问微信,给了我父亲人生末了路程上莫大抚慰!
作为儿女,我们心存感激,永久不能忘怀。父亲的离世,带给我们深深的怀念,作为后代,我们无法用大略的言语去总结父亲的生平,但从同事转来西城区第五离职休养所和军休六所长辈们对我父亲的追忆和评价,使我眼中的父亲形象越来越鲜亮,也越来越高大。作为军人,他是个合格的军人;作为党员,他是个牢记义务的党员,作为父亲,他是个能打满分的父亲。几天来,从长辈们回顾与父亲交往的故事中,使我感悟到生与去世,不是一个人活着的标志,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一个人生平,一定要做个年夜大好人,一定多做好事,才无憾,才坦然,也才能释然。厚德才能载物,厚积才能薄发,厚道才有人念!
中华民族五千年精良文化传承至今,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只是由于家庭背景、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一定要传承好父亲留给我们的家风:低调做人,要做个年夜大好人,凡事善举。再次拜谢大家!
1990年7月尾,林兆义在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学员仪式大会上讲话
中国公民解放军军乐团退休干部马秉峰引用著名墨客臧克家的诗文来赞颂林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去世了;有的人去世了,他还活着。”林总属于后者。
1991年9月,林兆义在湖南常德民兵事情现场会上向前辈单位授奖旗
几天来,从将军到士兵,从国家记协主席到两代报人和军报家属子女,以不同办法来祭奠这位我军一代报人林兆义。
一个老报人逝世,怎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何以得到人们如此的厚爱?从大家发出的一条条微信里,从一个个回顾的往事中,人们看到一位精良新闻事情者那水晶般的风致。
因受疫情防控人数的限定,军队新闻界、解放军报的同行、子弟大多不能前来为林总送行,但他们仍以各种办法怀念他。在这个初冬的上午向他作别。在越来越变成一种“高危职业”的本日,在坚守空想的本钱越来越高昂的本日,纪念一个时期造就出的一位著名老报人,便是纪念一种信念,一种坚持,一种对职业的敬畏之心。
走出告别大厅,他们中有很多人在擦拭泪眼,思念着这位与新闻奇迹有着不解之缘的将军和父老。将星虽逝,但光彩照人。林总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作品将永留史册,勉励后人前行!
从将军到布衣老翁,林兆义退休后在军报大院小花园里休闲。
林兆义将军平生
中国共产党的精良党员,久经磨练的忠实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精良的新闻事情者,原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林兆义同道,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8日20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林兆义同道,1935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工人家庭。青少年期间积极追求真理,立志报国。1951年8月从军,195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林兆义同道历任东北军区防空政治部学生演习大队学员、防空干部管理部事情员、炮兵五〇六团二营八连见习文化教员、文化演习队见习文化教员、高射炮兵五〇六团教导队见习文化教员、政治处理论教员、宣教助理员,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部宣扬处五级政治教诲助理、军区空军政治部宣扬部助理员,解放军报社编辑、报社军事事情宣扬处副处长、副主编、要闻快讯处主编,中心军委纪律检讨委员会代理副秘书长、专职委员,南京政治学院副院长,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
1952年赴朝作战,曾参加过著名的长甸河口铁路大桥保卫战。长甸河口铁路大桥是一条增援抗援朝前哨的生命线,美军敌机常常偷袭轰炸。林兆义所在的高炮506团和兄弟部队奉命在这里守护。在这场著名的铁路桥保卫战中,目睹许多炮兵血洒沙场的情景,16岁的林兆义面对敌机的府冲扫射,毫无畏惧,不怕捐躯,搬运炮弹,做宣扬煽惑,和官兵并肩战斗,用血的代价保护着这座大桥。仅林兆义所在炮连就击落4架美机F一84E。这一仗成为志愿军抗美援朝之最。
在另一场"六.二三"水丰发电站保卫战中,美军纠集了270多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分三次突袭发电站,林兆义所在的炮连和兄弟炮九连参加对空作战。炮九连辅导员腹部中弹,肠子流出,仍顽强的坚持指挥。辅导员捐躯后,炮排长主动接替指挥,炮排长负重伤后,指挥所电话员挺身而出接替指挥。阵地上,林兆义除做好宣扬煽惑事情外,连队哪里须要炮弹,他就帮着运送"5发一梭子"的炮弹。这一仗,虽然敌我力量比拟悬殊,但仍取得击落美机11架、击伤10架的战绩。
1979年南疆边疆自卫反击战期间,林兆义任组长,带领十几名在广西前哨战地采访,刊发稿件200多篇,及时宣布我边防部队指战员所创造的叱咤风云的英雄古迹、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个中《新一代最可爱的人》《锋利的钢刀 》《侵略者的了局》《公民的希望记心中》《无畏的战士唐育连》《为了祖国》《智取禄平》《烽烟滚滚唱英雄》《重探友情关》等通讯,被全国十几家出版社选用出版。通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曾影响过中国三代人。林兆义总结出的"四个熟习、四个快速、一个跟得上、一个写得快,一个发得出"的战地采访宣布履历,被收入《解放军报》社史,为我军新闻奇迹奉献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林兆义在中心军委纪律检讨委员会事情期间,先后任代理副秘书长、副军职专职委员,为军队党风廉政培植作出了贡献。1990年至1994年,林兆义任解放军报社任副总编期期,分管军事事情宣扬处和民兵事情宣扬处的事情,他始终坚持精确的舆论导向,拟定宣扬辅导思想,明确宣扬重点,大刀阔斧改革新闻宣布,使我军的演习事情、后勤事情、国防科技、军事学术、院校事情、海边防培植等宣扬涌现了新面貌、新气候。他组织民兵事情宣扬处,积极宣扬党中心、中心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培植的大政方针,大力促进地方党政领导坚持党管武装的好传统,努力反响后备力量培植改革中的新情形、新问题、新办法、新履历,不断扩大军报和《中国民兵》杂志在我国后备力量战线的影响。他为创办《中国国防报》贡献了聪慧,付出了心血,使国防报发行数量年年增加。
1994年9月退休后,林兆义始终不忘党和公民的造就之恩。坚持用党员前辈性标准严格哀求自己,心系国家大事,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跟党走到老,永久保持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在70多年革命生涯中,林兆义同道始终忠于党、忠于公民、忠于共产主义奇迹,为公民军队的培植和发展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心血。他生平追求真理,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发展不雅观、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武断、旗帜光鲜。他作风端正,坚持原则,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他襟怀开阔,顾整年夜局,宽厚谦和,对同道激情亲切,长于联络共事;他清正廉明,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为人正派,襟怀坦白;他严于律己,廉明奉公,厉行节约,秉公用权,坚持艰巨朴素的革命本色。他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高等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深受广大官兵的敬仰和爱戴。
林兆义同道的生平,是革命的生平、战斗的生平,是为党和军队培植奇迹不懈奋斗的生平。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质和优秀作风,永久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林兆义同道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