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茶”已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象征之一,并存在于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琴棋字画诗酒茶”展现出历史文人的文雅情趣, “柴米油盐酱醋茶”展现出平民百姓的生活日常。
茶是中国国饮,但它又不仅是一种饮料,更多的是一种清心静气的精神象征。表示了中国文化品位与生活哲学,凝聚着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
安史之乱后,唐朝盛景不在,社会风气也逐渐从豪放洒脱发展为蕴藉收敛,随着唐肃宗颁布“禁酒令”,益于身心的茶文化应运而生,以茶代酒,促进了饮茶风气盛行。而茶圣陆羽《茶经》的问世更是直接将唐朝茶文化推向了繁盛的顶峰。可见茶文化的终极形成,出在唐代,源自唐代。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喷鼻香”
唐朝的茶叶类型紧张有四类,它们分别是:粗茶、散茶、末茶、饼茶。
如唐代李董《唐国史补》中记述:“风尚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看家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福州有方山之露芽。夔小有喷鼻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湖之含膏。常小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膝鄙视鸠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霞.寿小有霍山之黄芽。蕲州有萜门团黄。而浮梁有商货不在焉。"
而根据唐代陆羽的《茶经》所记载,在唐朝中后期茶叶栽种的州郡一共有43个,共操持分为8大茶区,八大茶区涵盖了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可见大唐是被茶喷鼻香浸透出的盛世,一壶清茶,存于纷乱尘世;一道灵魂,铭刻在喷鼻香韵之中。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唐宋期间,茶文化兴盛,发扬壮大为一门系统化的独立艺术。茶不再是局限于王侯贵族的奢侈饮品,而是成为了全民皆追捧的“国饮”。
中国关于茶的历史由来已久。诗经《尔雅》中提到“横,苦茶”,是文献中最早涌现的关于茶的注释,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又记载了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5000旁边,我国原始部落先民已经开始创造并且利用茶树的药用代价——“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初兴于巴蜀之地,后传播至全国。唐朝713~835年期间,我国南方地区涌现了大量的专业栽种茶树的茶农,形成了8个道43州44县,遍及今四川、河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13省的茶叶栽种格局。
《太平广记》记载:“九陇人张守圭仙君山有茶园,每岁招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庸功者杂处园中”。
“浊世饮酒,盛世饮茶”,唐代国家安定、国力壮大,外敌入侵和盘据混乱的局势直到唐代才结束,国家统一,盛唐期间经济空前繁荣,且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往南迁移,这些社会现状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唐朝社会上有大量的文人墨客喜好饮茶,推动了茶的消费和遍及。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主见以茶来修身养性,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茶亦醉人何须酒”和“不饮到茶醉是闲愁”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饮茶成为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平凡百姓的普遍饮食习气和社会推崇的风尚。
《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尚。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公元785~804年间,浙江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官办“贡茶院”,专事贡茶事宜,此外,唐朝还涌现了许多茶馆、茶铺、茶坊、茶楼等以饮茶为主题的休闲场所,也促进了茶文化在民间广泛传播和发展。
它们是由两晋南北朝的茶寮发展而来,最早关于茶楼的笔墨记录源于中唐《河东记》中“浦极谓得人,俄而憩于茶楼”一句。
随着唐朝制茶技艺和体系的不断发展,以及与邻邦积极的文化经济互换,使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贸易逐渐兴起。
据《新唐书·陆羽传》载:“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这是历史上茶马交流的开始,后来逐渐发展为盛行的“茶马通商”。其主要商贸路线也因此得名“茶马古道”。
而茶这个字,也是在唐代所定。茶的古称甚多。如荼、诧、荈、槚、苦荼、茗、莈等,在古代有的指茶树,有的指互异的成品茶。直至唐朝开元年间才简化确定为“茶”,以“草木之中有一人”,喻人在自然之中。表示了唐人的无限浪漫,也使浩瀚文人墨客与茶结缘尤深,纷纭偏爱以茶入诗。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唐开元年间,而“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更是成为当时集茶文化百家之大成之作。其专门先容茶叶栽种、生产和批驳,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而完全地先容茶的专著,也是中国乃至天下上最早的茶叶专著。
首创了茶文化的先河,也为后续茶文化的弘扬发展奠定了坚实根本。梅尧臣就在其《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中提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当时生动于文坛的墨客、画家、书法家、音乐家中都十分爱茶,如我们熟知的颜真卿就喜好与三五好友相聚饮茶联诗,白居易的《琴茶》,元稹的《一言至七言诗》内容涉及到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妙趣横生。
唐代周昉的《调琴啜茗图》还为我们展现了唐代宫廷妇女品茗操琴的清闲惬意的生活日常。
如今我们谈起茶文化,就会不由自主的将其与诗文结合起来,品一杯喷鼻香茗吟一首古诗,茶喷鼻香与墨喷鼻香的交融使人如痴如醉,饮茶在唐代逐渐成为诗歌的独立意向。
墨客们以诗赞茶,以茶寓志,茶诗文体丰富,句式杂糅,卷帙浩繁,或精妙着迷,或意境深远,细细品读,如春兰秋菊各有千秋。他们将茶与自己的空想抱负、精神追求紧密结合起来,为饮茶品茗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
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每每交游于茶宴之中,吟诗作赋,敲词琢句,笔下生花,万古长青。
李白颂茶之幽美:“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茗茶就成长在此山中的石崖上,石上玉泉潺潺,永一直歇。茶树根茎浇洒山花芳津,采服后可以润肌强骨。
李德裕赞茶之暗香:“碧流霞脚碎,喷鼻香泛乳花轻。”
茶汤青碧,末沉华浮,喷鼻香气飘溢。看着碧绿的茶叶逐步地沉到碗底,泛起一阵乳花和暗香。
钱起叹茶之醇厚:“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雷。”
翠竹之下一起对饮紫茶,味道醇厚赛过那流霞仙酒。白居易抒爱茶之志:“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因茶而起、围茶而生,文人爱茶,文人咏茶,茶就此成为唐诗主要的文化象征。
就这样,受《茶经》的文化启蒙,文人雅士们评茶论器,吟咏不绝,以茶会友,吟茶诗,行茶宴,作茶画,著茶书,唐代的品茶已然成为艺术欣赏的工具或墨客们审美活动的一种载体,大大提高了茶的地位。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饮茶活动成为艺术享受和文化行为也离不开与佛教禅道的结合,由于僧人的身份分外,以是他们在饮茶时,每每会将茶道与佛学相结合。比如禅宗六祖惠能所创立的“南宗”,便是从茶中悟道而成佛的。茶文化与佛教文化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僧侣饮茶,击鼓为号谓之“茶鼓”,僧寺茶肆谓之“茶案”,寺庙管茶制茶之僧谓之“茶僧”。日常茶事增长了诸多参禅悟道的意味。在清寂古朴的禅堂内,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清心,以茶斋戒。
中唐时百丈怀海创立《百丈清规》,此后寺院茶礼越来越规范。僧人在饮茶时,通过禅的办法进行修习,达到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效果。茶本身所具有的静、清、淡、雅等特点,与禅文化中平和、明心、正气恰好趋于同等。因此十分受僧人们偏爱,以茶悟禅,从茶中窥见真理奥妙乃至顿悟大道。
唐朝崇尚佛教,禅宗便是佛教本土化的一个精彩代表,空门推崇饮茶的风气也更加遍及,以是人们纷纭效仿僧人的做法,蔚然成风。
一贯流传到现在,形成为一种人文文化,茶与禅的水乳交融,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种分外征象,可以说没有儒释道,茶无以形成文化。正是由于中华文化原谅的特点,“茶禅一味”愈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使得饮茶终极上升为一种茶文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除了禅茶,茶文化还衍生出了其他浩瀚的饮茶形式。
中国人饮茶,讲究的是“道”,即饮茶时的心境,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唐人饮茶,每每讲究“清和、淡、雅”。清是指饮茶时要用清澈的水;和是指用沸水冲泡茶叶;淡是指茶的味道不宜过浓;雅是指饮茶的环境要讲究。如果在室内或室外喝茶,则必须在室外有茶桌和茶具,在室内可以设茶席。
唐代茶道的特点,紧张表示在饮茶办法和茶具上。唐朝人喝茶时一样平常以品饮清饮为主,即不用茶具。而茶肆则多用器皿进行冲泡,包括大盏、小盏、茶壶、茶杯等。其饮茶用具的特点是“小、精、奇”,即风雅、精细,又实用。
唐代饮茶人多为上层人士,他们每每有一定的文化教化和艺术素养。因此他们十分讲究品茶时的环境和蔼氛,即品茶时所处的环境要高雅舒适,气氛要和谐文雅,意境要幽美蕴藉。
唐中期往后,涌现了许多文人雅士聚拢在一起进行茶事活动的征象,即茶会。
据《唐摭言》记载:“天宝中,杨国忠者,善饮博,尤好茶。凡有来宾至,必具茶肴以待之。客无贵贱咸集,共论茶之得失落。或言人生得失落之理者,必使谈茶而罢。”
茶事与茶会在形式上紧张有三种:一是“曲水流觞”;二是“宴饮行茶”;三是“雅集”。这三种形式都因此“茶”为媒介,通过茶来结交朋友,熏陶情操。
个中“雅集”因此茶道的形式,将品茶过程中的礼节、礼仪、饮茶活动等内容展示出来的一种活动。这种茶事活动一样平常要在幽美的环境中进行,参与者不仅要有高雅的茶道情趣,还要有文化教化,才能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美。因此,这种茶工作势也被称为“雅集”。
除此之外,斗茶这一形式在唐武德年间开始盛行,并于唐中宗时达到高潮。紧张是在文人士大夫之间进行的。斗茶,即比赛茶的利害,别号斗茗、茗战。
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批驳决牝牡。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
斗茶不仅促进了茶叶生产和发卖,还能促进茶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唐代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且也反响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意识。
唐玄宗期间,斗茶之风更盛。据无名氏《梅妃傅》载:“开元年间,(唐)玄宗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点。’”这也是斗茶的最早记录。
结语:从茶茗中品青涩醇喷鼻香,人生百态;从茶史中看大唐的壮大繁荣,安定开放;从茶禅中悟佛道的超凡境界,脱俗之意;从茶诗中读墨客的闲情雅趣,空想抱负。
茶之美,美在它那清冽的喷鼻香气,令人沉醉;茶之美,美在甘甜醇厚的回甘,久久不散;茶之美,美在先苦后甜,美在真正的人生真谛。
在氤氲茶喷鼻香里,唐朝变得厚重,变得悠远绵长,沏一杯茶,捧一卷书,透过朦胧云气,看那些笔墨浮沉,感悟岁月沧桑。从茶文化里我们看到了唐朝不一样的风采,让我们细品茶喷鼻香,感想熏染千年前大唐的浪漫和诗意。
参考文献:李董.《唐国史补》.唐
陆羽.《茶经》.唐
《神农本草经》.汉
《太平广记》.宋
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新唐书》.北宋
封演.《封氏闻见记》.唐
王定保.《唐摭言》.唐末五代
陈宗燃.《中国茶经》
孙洪升.《唐宋茶叶经济》
郭孟良.《中国茶史》
兰毅.《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