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苍翠,水波粼粼,芳草茵茵,鸟语花香……大地已是一片活气勃勃,你又在何处?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诗词|青山绿水斜风细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听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
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笠帽,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光鲜,构思也很奥妙,意境幽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景致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细、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如果在曲弯波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涌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纵然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涌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
取象伟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落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描述了俏丽的山村落风光和沉着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朴拙,诗意醇厚,有“净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述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分外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宁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阴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彷佛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实在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是墨客、画家兼音乐家。
这首诗正表示出诗、画、乐的结合。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样平常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把稳。
墨客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隐士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霎光阴所显示的特有的宁静境界。
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不雅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怅诗》

【唐代】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赤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由去了。
彷佛只是纯客不雅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革,实在蕴含着墨客深深惋惜的感情。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便各自觉挥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喷鼻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墨客体物入微,发古人未得之秘,反一样平常墨客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残酷之景况,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线人一新的印象。

《天净沙·秋》

【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薄暮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范例的秋日景物,由远及近,描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天景色图。
至此,读者面前的秋天景色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