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
工诗,与陆游、尤袤、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善于“活法”,时称诚斋体。

夏夜苦热,外出追凉,这是古代墨客常常吟诗作词的题材,这首诗撇开暑热难熬的感想熏染,从“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鸣、还有墨客悄然伫立身影的夏夜追凉图,充分显现了墨客在艺术处理上的独到之处。

下面,与条友一起赏析。
其诗云: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光影声意交织的夏夜追凉图宋范成大年夜夏夜追凉图赏析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首句的意思是,想不到夜晚还是和中午一样酷热那么热。

这句诗,从字面上看彷佛很平直,实在只要稍稍品味下,就能感到个中的弯曲:夏天中午时分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候,然而,“夜热”竟然和“午热”一样热,可以想象这个“夜热”是多么的热啊!

第二句的意思是,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下子。

正由于“夜热”与“午热”同,才自然的引出这一句。
“开门”,点出墨客原来在室内。
大概墨客本来已经睡下了。
但由于夜热难熬,转辗反侧,汗如雨下,难以入梦,无奈之下,只得开门外出纳凉。

“月明中”,“中”字不只光是月下之意,实在也道出了夜的韶光点,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

那么,墨客的开门外出就含有两层意思了,一是追凉可得体肤之适,二是赏月可得精神之快,该当说在这里是两者兼而有之。

第三句的意思是,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

这里是对周围环境的渲染:竹林深深。
树荫密密,虫鸣唧唧。
“竹深林密”,足见环境之清幽;“虫鸣”,则显出其安谧,因安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

墨客置身清幽、安谧的环境中,本来燥热的心因此而静下来了,凉意顿生。

结句的意思是,时时一阵阵清凉的觉得也劈面飘来,可是这并不风。

“时有微凉”是墨客此时真切、细微的体验。
“不是风”,点明了所谓的凉意,不是夜风送爽,而是由于夜深气清,物静、心静生凉,也便是常日人们所说的“心静自然凉”。

墨客在本诗中要表达的意趣是:静中生凉。
然而纵不雅观全诗,并没有直接点明,开头写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实在都是在为揭示静中生凉做铺垫。

一贯到末了结句,墨客还是没明说,只是说“微凉不是风”,从而让聪敏的读者自己悟出静与凉的因果关系,这就让全诗更有诗味,更值得咀嚼。

近代著名文学家陈衍在其《石遗室诗话》里曾经称道古人作诗常常有“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本诗可见一斑。

(图片来自网络)

#每天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