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出名,大半是由于三座山:金山、北固山、焦山。
在这三座山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要属金山。
白娘子水淹金山救许仙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然我并不愿去法海主持的金山寺烧喷鼻香,在我心中,他是一个恶人,因而对付金山寺也就少了一份好感。
北固山就不同了,柳永、辛弃疾、苏轼、陆游都曾到过那里,且听说柳永的墓也在那里,因而对它心神往之。
北固山宋词第一山,一点都不为过!

与北固山只有一江之隔,却一贯没能成行。
当我写词人柳永故事时,得知他被歌妓聚钱葬在北固山,遂下定决心清明去北固山“吊柳七”。
宋代民间也相传,每年清明,妓女们都会携同酒菜到他的墓地拜祭。
于是兴致一来,便顾不得许多踏上驶往镇江的旅游大巴。
虽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夕阳下的北固山一定更有诗意。

只一个小时的路程便到了。
镇江古城身处江南,却带着一种北方城市的苍凉与壮美。
北固山景区门口有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平凡巷陌,人性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想这种苍凉感大多来源于这位山东大汉,他的词透着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怀,有着一种壮志未酬的凄凉。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词人66岁,韩侂胄正准备北伐之时。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
词人一方面表示自己“义士晚年,壮心不已”的情怀,一方面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心坎不安。
这种悲壮而激烈的情怀都融入到了这篇词中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遂为宋词压卷之作。

词人凭此登临,就想要收复失落地,而我却生在一个太平盛世,没有长江限南北的遗憾,以是我凭吊的情怀中总是少了几分凄凉。
然而深入个中,很随意马虎被山中三国吴文化所笼罩。
一进门就会瞥见刘备孙权的“试剑石”,遥想当年英雄争夺天下的惊险画面之中,我不禁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来。

的确,全体中国历史除了项羽、朱元璋是带着南方军队打败北方外,再也没有第三人。
在辛弃疾的时期之前,便只有项羽一人。
项羽终极自刎乌江,历史终极证明他也是个有勇无谋的人。
盘据时期,南方真正能与北方反抗的天子可谓寥寥无几,能守的最成功,最长久的,大概也只有孙权一人吧。
在一无良将二无谋士的情形下,凭着自己过人的聪慧,破格提拔了吕蒙、陆逊这样的年轻将才。
在识人这一点上,孙权无疑是成功的。

沿着右边小道,我拾阶而上,看到一个墓冢,前有一个高大石碑,上刻“东吴太史慈之墓”。
太史慈我知道的不多,只记得他是个神射手,是个忠义诚信之人,才活到41岁,很可惜。
当时赤壁之战在即,他临去世时留下了一句嗟叹:“大丈夫生于世上,应该带着七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
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去世啊!
”孙权得知便是一声长叹,回顾自己的兄长孙策曾经刺伤慈马,而夺得慈背上双戟,慈亦得孙策兜鍪的情景,怎不令他悲痛。
大概那句“年少万兜鍪”用来怀念他,最为确切。

阁下遥遥相望处便是大名鼎鼎的鲁肃之墓,这位仁厚的父老在《三国演义》里其实让人以为淳厚的很。
连诸葛亮对他用计都以为过意不去,总是子敬子敬的喊着,总以为夺了荆州是有愧于鲁肃的。
特殊是当诸葛亮说荆州只是暂借,要写借字与他时,他愉快的样子,让我忍俊不禁,鲁肃真个厚道之人啊。
比起周瑜的聪慧来,鲁肃总显得那么纯挚、愚钝。
不过也正是他言而有信,能够始终如一贯彻“孙刘拒曹”的策略,使他受到孙刘两家书赖,赤壁一战天下三分,子敬功不可没。
《三国演义》里鲁肃肚量胸襟宽广,周瑜宇量狭小;鲁肃大智若愚,周瑜自命不凡,结果被诸葛三气,吐血而亡,可见人生确实须要一种雅量。

我在墓冢之前向这位长着拜了三拜,并将路边采集的几枝黄花放在他的碑前,聊以表示我对他的尊敬。
这样一位微小的我,在大人物面前却愈加自卑起来,我有什么资格对他们评价一番呢,还是去看北固亭吧。
沿着台阶,我向最高的山顶攀登。
一起亭台轩榭并不能引起我的把稳,我就想一口气登上北固亭看长江,吟诵稼轩词句。

不一会,我就有点气喘吁吁,但还是一鼓作气登上北固亭。
我想辛弃疾在66岁尚能登上此亭,我正值青春年少,斗志昂扬之时,当然也可以。
及至亭前,才知北固亭已经改名为祭江亭,原来孙尚喷鼻香闻刘备病逝白帝城,曾在此为刘备设祭,后投江殉情。

放眼望去,长江的苍茫与辽阔,不禁唤起我心中的壮志与豪情。
浩瀚的长江让人视野开阔,心情也无限惬意。
江边的东风柔柔地吹拂着我的面颊,带来一阵芳草暗香,沁人心脾。
溘然有种想作诗的冲动,然才情有限,终是没作得一首来。
只好将稼轩两首词吟诵了一遍,算是对这位爱国词人的思念。
那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作的真是好,有志者的哀愁都道尽了。

北固亭的阁下是“条理分明”亭,不过是一个更小的亭子,也没有先容。
亭子旁却是一座名气极大的楼——多景楼。
比如苏轼、陆游都与之有缘!

1074年仲冬,苏东坡由杭州通判任上调任密州知府,这次他与好友孙巨源、王正仲在北固山聚会饮酒,苏东坡即兴创作了随处颂扬的《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转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39岁的陆游从南宋朝庭枢密院编修的任上调任镇江府通判。
当年十月的一天,他陪同知府方滋来到北固山,在多景楼上写下了被后代认为是其代表作的《水调歌头·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闪动,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其余,许多文人、书法家在此留下了他们的墨迹。
个中也有米芾的字,甚为我爱。
正门匾上的题字“天下第一江山”,便是他的神来之笔,写的真如东坡所说“风樯阵马、沉著高兴”。
在历代书法名家里,我最崇拜的便是米芾的字。
在此见到,也算是北固山给我的又一个惊喜吧。

登上了多景楼,四壁挂满了名人的字画,个中有一幅辛弃疾朋侪陈亮的词《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恰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词中直抒胸臆,批驳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训斥南宋统治者不图规复中原,鞭笞清谈误国。
词人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该像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当仁不让。
词人大有横扫天下的英雄气概。

登上二楼,推开北门,凭栏远眺,一时江山如画,劈面而来。
又有清风吹拂,如登仙境,美不胜收。
举头西望,却见一片夕阳将余晖洒满江面。
来得时候还景象阴沉,只为我登上了此楼,老天方放出了一道光芒,让我得以见此佳景,恰如谢朓笔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境。

看着滚滚长江水,不禁思念那些古往今来的英雄,他们早被大浪淘尽,只有两岸的青山和苍老的大树或许还能记起他们。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光阴把词人催老,建功立业的机会一去不返,“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年夜方凄凉的北固山,彰显了江南士子铁骨柔情。
镇江也因有了这一份气吞山河的骨气,才变得更加壮美。

下了层楼,往前走两步,创造一条窄窄的长廊。
长廊阁下有个展览厅,里面陈设着“刘备招亲”的塑像。
近前一看,一个个维妙维肖。
刘备,真个器宇轩昂,英气逼人,一点都不像曹操所骂的“织席贩履小儿”。
阁下一间展厅则是他们的洞房,传说孙尚喷鼻香的洞房里摆满了兵器,把刘备吓坏了,孙夫人大笑说,你都杀了大半辈子,还怕这些个兵器,也太胆小了。
说的刘备惭愧不已,由是更加喜好这位孙夫人了。
末了一间是刘备夫妇在江边乘船成功归去的情景,留下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谈。

出得展厅,前有“天下第一江山”得石刻,阁下一条长长的走廊,里面有喷鼻香火的味道,走到跟前一看知道方是有名的寺庙“甘露寺”,里面供着三尊佛,最中间的是如来佛祖。
我虽不信佛,但是看着阁下写着“有求必应”的字幅,还是膜拜了几拜,并许下了几个欲望,把不多的几个硬币投了进去。
走出寺外,阳光早已西斜,天色也逐渐暗淡下来。
柳永的墓终是没有寻得,不过这也没什么,由于北固山给了我太多的意外,我已心满意足了。
于是便顺着甘露寺下面长长的“东吴古道”缓步走了出来。

景区门外又是一个现实的天下,行人纷纭劳碌着,我却如一个落魄的诗人一样,觉得到自己的无聊。
这是一个为金钱名誉而奔波的天下,我的“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梦也该醒了。

作者:严勇,网名千里守约,80后,资深媒体人,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专栏作家。
痴迷宋词,专攻南宋词的整理与研究。
这些年来,遍寻宋人足迹,写就“千里守约读宋词”系列文章,与诸君分享,一道抵达那些令人憧憬的现场。
文章首发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如需转载,"大众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