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现场

竹琴古韵悠悠,曲艺乡音袅袅。
檀板竹鼓敲节律,琵琶月琴唱清音。
《行云流水》轻盈舒缓,《一百五十万》风趣诙谐;《锦绣天府》美如画,《奉母尽孝》美德传;昆曲竹笛,宁静悠远。
灯火阑珊处,花重锦官城;芙蓉花蕊开,蜀艺唱天籁;如诗如画《别洞不雅观景》,京腔京韵《贵妃醉酒》;雅部正音昆曲《琴挑》,天上清歌越剧《梁祝》;生旦净末丑,昆高胡弹灯。
一个手势、一句念白、一声婉转、一个身体、一种情绪——戏曲艺术的隽永魅力,通过《我是川剧小戏迷》展现得淋漓尽致;川剧变脸携手舞蹈先锋,传统与当代《今生》同台;丑角经典《川娃滚灯》,中西跨界《锦色》。
戏曲承载人文血脉,传播美德聪慧。
从先秦角抵戏到汉代说唱俑,从唐宋竹枝词到元曲杂剧,明清传奇……古朴戏曲中的文学、音乐、演出、程式都是活着的传统,积淀了丰硕、独特的精良文化内涵。

守正创新,润物无声。
校园戏曲工程的履行,戏曲保护传承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让首届成都邑学生戏曲节迎来了丰收的喜悦,精良的校园戏曲作品不断呈现,一批精良戏曲演员苗子茁壮发展。
红星新闻理解到,传承创新并举,校园戏曲事情者扎根基层潜心努力,推动着成都邑校园戏曲日渐兴盛,一批精良校园戏曲作品、前辈个人和辅导老师在晚会上受到表彰。
在戏曲传承的道路上,他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也拥有了沉甸甸的收成。

用四川清音演绎古诗,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的孩子们演出的节目《锦绣天府》博得满堂彩。
“这个节目是暑假时,市曲艺团的宋玲娟老师教给我们的。
节目中串联的三首诗《上皇西巡南京歌》《江畔独步寻花》和《绝句》写的都是我们成都的壮美景不雅观,唱着歌都以为自满。
”该校四年级的学生段贻菲见告红星新闻。
而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学校和市曲艺团四年来的深耕教诲的成果。
“通过传承戏曲文化,孩子们如今不仅性情更加爽朗自傲,而且还积极参与学校、社区等的活动,主动弘扬传统文化。
”该校老师张颖秀先容。

成都邑学生戏曲晚会上演 孩子们用四川清音演绎古诗博得举座彩

据理解,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两年来,成都造就了出作品、出人才的良好环境,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发展的生动局势初步形成,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的不懈努力卓有成效。
每一次掌声响起,都是赞许;每一次微笑颔首,都是肯定。
德高望重的曲艺名家,青春激情亲切的校园戏迷,由于同样的热爱,为着共同的目标,在一起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一树梨花春带雨,戏班花开喷鼻香满园。
如果说戏曲进校园是要埋下热爱的种子,那这一夜,我们就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戏曲的传承,正在迎来春天。

红星新闻 任宏伟 拍照 田宇

编辑 包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