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40首古诗词,是中考考试范围。40首中八年级下册共包含8首,即《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关雎》《蒹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任务不多,八年级新生可以提前学习,学会鉴赏,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打下根本。清平乐老师将用4天韶光逐首讲解,请同学们按时关注。
蒹葭
一、原诗与节奏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文常填空
1. 本文选自《 诗经˙秦风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用场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个中的风是指遍地所的民间歌谣,个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音乐,个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敬拜宗庙的舞乐。
3.《诗经》的紧张表现手腕是赋、比、兴。个中赋直陈其事;比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三、解词
1. 蒹葭:芦苇。
2. 苍苍:茂盛的样子。
3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
3.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5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回,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6. 阻:艰险。
7. 溯游:顺流而下。
8. 宛在水中心:彷佛在水的中心,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靠近。
9. 萋萋:茂盛的样子。
10.晞:干。
11.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12.跻:(路)高而陡。
13.采采:茂盛光鲜的样子。
14.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15.涘:水边。
16.右:向右迂曲。
17.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四、解读诗意:
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凌晨露水变成霜。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水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路途艰险而且漫长。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彷佛在水的中心。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露水没有干。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路途艰险而且高而陡。顺流而下去找她,彷佛在水中间的小洲上。
芦苇一片茂盛光鲜的样子,太阳不出露水还没有干。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路途艰险且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彷佛在水的小块陆地上。
五、理解默写。
1.《蒹葭》中,起笔就给全诗奠定了凄清落寞的基调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针言“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句子是: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蒹葭》中点名时令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统领全诗,利用起兴手腕,既交代季候、环境,渲染凄清惆怅气氛,陪衬惆怅心情又表达对意中人深深怀恋之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5.描写男主人公苦苦追寻之路艰险、漫长、困难重重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6.表现他虽望眼将穿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7.《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探求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8.蒹葭在本日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9.“统统景语皆情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六、归纳中央:本诗蕴藉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表现了古代公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七、历年中考题集锦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3分)【D】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陪衬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利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觉得。
C.这首诗利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绪,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感情。
2. 请阐明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画线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3. 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有什么浸染?(3分)
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迢遥、艰险与弯曲。侧面陪衬对意中人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4、重章叠唱是《诗经》范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剖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全诗三章,采取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光鲜,旋律幽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绪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传染力。
5. 简要剖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这句诗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天景色,借景抒怀(情景交融),表达了主人公追求“伊人”却求之不得、凄清冷落、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6. 这首诗三次利用“宛”字,有什么浸染?(2分)
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觉得
7.《蒹葭》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若何表达出来的?(3分)
诗歌每章的前两句都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致,这种景致衬托出主人公对“伊人”高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主人公的怅惘之情,又有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8.《蒹葭》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腕?有何浸染?(3分)
手腕:托物起兴。浸染:描写深秋的景致,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和追求意中人设置背景。
9.《蒹葭》中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情特色?(2分)
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弯曲,逆流而上,去探求意中人。
不怕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每点1分)
10.请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2分)
那成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1分)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集成白茫茫的浓霜。(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1. 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央”“坻”“江”三个字变换的浸染。(2分)
“央”’坻””沚”三个字的变换,暗示伊人所在地点的变革,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时困难重重,以及想见伊人而不得见的迫切心情。(2分)
12.这首诗歌中利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若何的画面?(2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13.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神往和相思之苦。
14.说说读这首诗你得到的启迪?
对付空想和信念,对付美好感情,对付幸福生活,我们积极追求,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如果有用,请点赞关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