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柯九思《双竹图》

纸本,纵86厘米,横44厘米

从《双竹图》上我们看到两枝竹竿相依而生,笔直向上,挺立有力,就像君子临风,遒劲洒脱。
竹竿用淡墨和浓墨分别描述,老枝和嫩枝差异明显,竹节处用留白的办法表现,历历在目。
竹枝采取节节生枝之法,使整幅画面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竹干如苍松般铁骨铮铮,又不失落竹子的清秀典雅。
画作中竹子表示出的精神,也是作者人格人品的真实写照。

柯九思生于浙江仙居。
他家周围长满了竹子,他从小就对竹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有工夫,就拿着画笔,房前屋后临写。
他的父亲柯谦曾任翰林国史校阅阅兵、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
他退休后回到家中,想看看儿子的画到了什么程度,就让他画一幅拿来看看。
只见他凝神思虑了一阵,便提起笔来,匆匆画了起来,画画完了,原来是一幅墨竹图。
虽然技巧不足完美,但已表现出非凡的品质。

元代柯九思双竹图曾为庞元济旧藏名作

一天,朝廷发来诏书,因柯谦有功,特赐柯九思华亭县尉的官职,以为褒奖。
出人意料的是,此事竟被柯九思婉言回绝。
他认为,无功不受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东西,才是有代价的。
当时他还写下这样一首诗来明志:岁寒有贞姿,孤竹劲而直。
客气因此容,坚节不同物。
可比君子人,穷年交不易。
晔晔桃李花,旦暮改颜色。

后来,柯九思北上京城,在众名家的辅导下,他的竹画有了突飞年夜进的发展,别开生面地将中国古代书法融于墨竹画法当中。
只见画中的竹干如篆,枝如草,叶如隶,因此名噪一时。
文宗天子还专门下旨,任柯九思为奎章阁专职品定金石字画的鉴书博士,还给他不雅观看宫中字画的特权,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由于分外的报酬,柯九思受到了同寅的妒忌。
文宗天子迫于压力,罢了他的官。
他又回到江南,笔耕不辍。

一天,他和几位好友泛舟太湖,面对水天一色的苍茫湖面,瞩目红日西坠的薄暮景致,面部表情凝重起来。
好友知道,他来了画兴,便动员他画一幅画。
他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把一腔的不平挥笔融进画中。
不一会儿,一幅《双竹图》赫然涌如今人们面前。

看了这幅不同凡响的《双竹图》,周围不雅观看的人不由得拍桌赞叹。
这一不胫而走,人们纷纭前来拜访,目的是想看上一眼《双竹图》。
当时的著名画家王冕看了这幅图后,挥笔写下了一首诗《柯博士画竹》:纷纭后学争夺真,画竹岂能知竹意.奎章学士丹丘生,力能与文相反抗。
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
人传学士手有竹,我知学士琅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