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边界

便是天下的边界

1995—2017全国文言文阅读题

篇目汇编及命题评析

近20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题篇目汇编及备考建议

卷目

篇目

出处

作者

朝代

1995全国卷

《列女传》

《隋书·列女传》

魏征编撰

1996全国卷

《郭永传》

《宋史·郭永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1997全国卷

《大唐新语·持法》

《大唐新语》

刘肃

1998全国卷

《李若水传》

《宋史·忠义一·李若水传》

脱脱、阿鲁图

1999全国卷

《苏琼传》

《北齐书·苏琼传》

李百药编撰

2000全国卷

《胡质传》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陈寿

魏晋

2001全国卷

《田契列传》

《史记·田契列传》

司马迁

西汉

2002全国卷

《李将军传》

《史记·李将军传》

司马迁

西汉

2003全国卷

《裴矩传》

《旧唐书•裴矩传》

《资治通鉴》评说

刘昫编著

司马光

后晋

北宋

2004年全国卷Ⅰ

《孟尝传》

《后汉书·孟尝传》

范晔

南朝宋

2004年全国卷Ⅱ

《桑怿传》

《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欧阳修

北宋

2004年全国卷(3)

《疏广传》

《汉书·疏广传》

班固

东汉

2005年全国卷Ⅰ

《裴侠传》

《北史•裴侠传》

李大师、李延寿编撰

2005年全国卷Ⅱ

《风趣列传》

《史记·风趣列传》

司马迁

西汉

2005年全国卷Ⅲ

《丙吉传》

《汉书·丙吉传》

班固

东汉

2006年全国卷Ⅰ

《何远传》

《南史·何远传》

李延寿编撰

2006年全国卷Ⅱ

《季布栾布列传》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司马迁

西汉

2007年全国卷Ⅰ

《宋均传》

《后汉书·宋均传》

范晔编撰

南朝宋

2007年全国卷Ⅱ

《安重荣传》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欧阳修

编撰

北宋

2008年全国卷Ⅰ

《廖刚传》

《宋史·廖刚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08年全国卷Ⅱ

《王昙首传》

《宋书·王昙首传》

沈约编撰

2009年全国卷Ⅰ

《魏德深传》

《北史·魏德深传》

李大师、李延寿编撰

2009年全国卷Ⅱ

《郭原平传》

《宋书·郭原平传》

沈约编撰

2010年全国卷Ⅰ

《王祎传》

《明史·王祎传》

张廷玉编著

2010年全国卷Ⅱ

《康保裔传》

《宋史·康保裔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0年全国卷

(新课标)

《花云传》

《明史·花云传》

张廷玉编著

2011年全国卷

《熊鼎传》

《明史•熊鼎传》

张廷玉编著

2011年全国卷(新课标)

《何灌传》

《宋史·何灌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2年全国卷

《郭浩传》

《宋史·郭浩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2年全国卷

(新课标)

《萧燧传》

《宋史•萧燧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3年全国卷Ⅰ

《马文升传》

《明史·马文升传》

张廷玉编著

2013年全国卷Ⅱ

《李揆传》

《旧唐书•李揆传》

刘昫编著

后晋

2014年全国卷Ⅰ

《于休烈传》

《旧唐书·于休烈传》

刘昫编著

后晋

2014年全国卷Ⅱ

《韩文传》

《明史·韩文传》

张廷玉编著

2015年全国卷Ⅰ

《孙傅传》

《宋史·孙傅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5年全国卷Ⅱ

《来护儿传》

《北史·来护儿传》

李大师、李延寿编撰

2016年全国卷Ⅰ

《曾公亮传》

《宋史·曾公亮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6年全国卷Ⅱ

《陈登云传》

《明史·陈登云传》

张廷玉编著

2017年全国卷Ⅰ

《谢弘微传》

《宋书·谢弘微传》

沈约撰

2017年全国卷Ⅱ

《赵熹传》

《后汉书·赵熹传》

范晔编撰

南朝宋

2017年全国卷Ⅲ

《许将传》

《宋史·许将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文言文阅读题评析和备考建议

读懂材料将大大减少失落分

文 / 黄真金(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文言文阅读能力稽核历来是我国大学招生入学考试的重点,近20年来,我国语文高考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稽核的内容、形式、赋分等情形逐渐稳定。
2017年,教诲部考试中央发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关照》,强调要“增加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的考察内容,积极造就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浸染。
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知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韶光内,通过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稽核,将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的精良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诲“育人”目标相结合,增强文化自傲,发挥语文新高考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体系融入考试内容,稽核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意图不会发生很大改变。

以近20年普通高档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为例,我们认为,文言文阅读试题紧张具有如下特点:

阅读材料内容大多选自“二十四史”,以人物传记为主,涉及我国历代文臣武将,阅读字数一样平常在650字旁边。
从内容选材看,表示了文言文命题“依据考试解释、向教材范围外拓展”的特点。
从内容主题看,命题内容以历史人物传记为主,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文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文言文阅读能力稽核题量一样平常为5-6小题,题型以“客不雅观+主不雅观”为主。
涉及文言文翻译的内容,一样平常以主不雅观题的形式涌现,稽核学生识读、理解、剖析与鉴赏等能力的试题多为客不雅观题型。

文言文阅读试题并不仅仅稽核学生“读”的能力,一样平常综合稽核学生古汉语知识节制情形、文言文阅读能力、古代文化知识理解情形、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
详细表现为:文言虚词与实词理解、人物形象剖析、文章内容剖析、文言文断句、古代文化知识等。

人物传记写作本身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是,由于传记文学涉及的主人公不一,须要突出的人物特点互异,不同时期的传记作品在写法上会有不同;加上命题者稽核的思路要点不同,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在语法、句式稽核中并没有很明显的特色或规律。

实际上,语文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稽核,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稽核。
文言文阅读能力稽核的“难度”,根本在于考生“读不懂”或“很难读懂”所选材料的意思,如果考生能够“读懂”或“大致读懂”文意,将大大减小失落分的几率。

根据上述剖析,建议老师和同学们在备考中该当把稳:

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把稳积累一定的汉语知识、节制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培养语感、逐渐形成文言文阅读能力。
只管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并非来自教材原文,但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养成并没有捷径可走,须要在建立在永劫代、大量阅读的根本上。
因此,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西席首先要勾引学生学习、节制、积累大量的古汉语字、词、句等知识;在此根本上,勾引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及利用文言文阅读的增、删、移、换、补等方法,初具独立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逐渐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识读、理解、剖析、鉴赏、反思等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文言文阅读的视野。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大多选自“二十四史”,阅读中,除了古汉语字词、语法、表达习气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考生“读懂”文意的另一个紧张障碍,便是对史实、典故、背景等知识的不理解。
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西席可以适当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行针对性阅读演习,故意识地勾引学生在阅读这类文言文的过程中,将文章内容与详细的历史时期、历史人物、主要史实、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理解、剖析的习气,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史”学习的不雅观念和意识,理解史实、积累典故,逐渐建构起自身的“文史”知识体系。

充分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对古代文化知识的不理解,也是影响考生阅读文言文的一个主要成分。
因此,西席、学校、家庭和学习者自身,都要故意识地充分借助各种课内外学习资源,如课外书本、网络学习节目、影视作品、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尽可能地理解不同历史期间的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生活形态、地理环境等情形。

看重勾引、演习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不仅稽核阅读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稽核,因此,西席在文言文阅读传授教化、演习中,还要故意识地进行“读题”、推理、判断等方面的勾引演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读题”为例,“读题”不仅要读题干,还要负责阅读试题中各选项的内容,常日来说,文言文阅读选项中常常会故意设计一些张冠李戴、陈述工具缺点、韶光错乱、条件与结果不符合等选项,来滋扰答题者的思维。
勾引学生在“读题”中,学会理性辨析、看重逻辑与推理等,实际便是教会学生准确理解题意、判断命题意图、打消滋扰、剖析推理等“思维”的过程。

1998—2017全国卷古诗词鉴赏题

篇目汇编及命题评析

卷目

作者

朝代

篇目

1998年全国卷

贾岛

《题李凝幽居》

1999年全国卷

杜甫

《漫成一首》

2000年全国卷

赵师秀

南宋

《约客》

2001年全国卷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2002年全国卷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2003年全国卷

王维

《过喷鼻香积寺》

2004年全国卷Ⅰ

张籍

《秋思》

2004年全国卷Ⅱ

宋祁

北宋

《木兰花》

2004年全国卷Ⅲ

晏几道

北宋

《鹧鸪天》

2005年全国卷Ⅰ

李华

《春行即兴》

2005年全国卷Ⅱ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

2005年全国卷Ⅲ

刘攽

北宋

《雨后池上》

2006年全国卷Ⅰ

黄庭坚

北宋

《题竹石牧牛》

2006年全国卷Ⅱ

王炎

南宋

《南柯子》

2007年全国卷Ⅰ

苏轼

北宋

《望江南·超然台作》

2007年全国卷Ⅱ

王维

《新晴野望》

2008年全国卷Ⅰ

潘大临

北宋

《江间作四首》(其三)

2008年全国卷Ⅱ

李弥逊

北宋

《春日即事》

2009年全国卷Ⅰ

姜夔

南宋

《次石湖书扇韵》

2009年全国卷Ⅱ

严武

《军城早秋》

2010年全国卷Ⅰ

刘孝绰

南朝梁

《咏素蝶诗》

2010年全国卷Ⅱ

欧阳修

北宋

《梦中作》

2010年全国卷

(新课标)

江总

南朝陈

《雨雪曲》

2011年全国卷

周邦彦

北宋

《关河令》

2011年全国卷

(新课标)

周朴

《春日秦国怀古》

2012年全国卷

修睦

《落叶》

2012年全国卷

(新课标)

晏几道

北宋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2013年全国卷Ⅰ

陆游

南宋

《鹊桥仙》

2013年全国卷Ⅱ

朱熹

南宋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2014年全国卷Ⅰ

无名氏

南宋

《阮郎归·东风吹雨绕残枝》

2014年全国卷Ⅱ

韦庄

郭震

《含山店梦觉作》

《宿渔家》

2015年全国卷Ⅰ

岑参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2015年全国卷Ⅱ

韩偓

《残春旅舍》

2016年全国卷Ⅰ

李白

《金陵望汉江》

2016年全国卷Ⅱ

杜甫

《图画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2017年全国卷Ⅰ

欧阳修

《礼部贡院进士就试》

2017年全国卷Ⅱ

苏轼

《送子由使契丹》

2017年全国卷Ⅲ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十二》

古诗词鉴赏命题评析和备考建议

选材着眼经典,设题兼顾形意

文 / 潘双林(江苏省姜堰中学 语文特级西席,教授级高等西席 )

一、选材特点

以唐宋诗词为主。
以统计的38套试卷39首诗词看,唐代18首,宋代17首,别的2首为南北朝诗歌。
因此熟习唐宋的文化文学史尤为主要。

表示作家风格。
比如2013年选择王维的禅诗《过喷鼻香积寺》,2007年全国卷Ⅱ则选择的是王维的另一首田园诗《新晴野望》;2005年全国卷二选用的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则代表了白居易朴实无华的诗歌风格。

艺术特色光鲜。
如2012年全国卷修睦的《落叶》。
或个中有千古传唱的名句,而全篇每每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诗作,如2004宋祁的《木兰花》,意在勾引读者穷究其佳妙之处,准确阐释其“动人之实”。

文化内涵丰硕。
尤其是近三年所选之作,在文本解读上难度有所加大,须要更多的文学、文化和审美积淀,才能准确理解诗意。
如2017年全国卷一欧阳修《礼部贡院进士就试》。

题材较为传统。
所选题材多为送别、羁旅、田园、边塞题材,也有不少的即事抒怀、即景抒怀和咏物诗。

内容相对集中。
所选诗词多为文人诗词,抒发的是传统知识分子情怀,集中表现为家国之念、故宅之思,仕途失落意、情面冷暖,怀才不遇、归隐山林,等等。

情绪繁芜多变。
古代士大夫每每是儒道互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因而,诗歌的情绪内蕴每每是繁芜的、隐晦的、变革的,如2015年全国卷二《残春旅舍》。

二、命题特点

关注艺术特色。
古典诗歌是精细措辞的艺术,每每在表情达意上有着它的独特之处。
命题者会特殊关注诗歌艺术代价的“一”,并由此开拓出题点。
比如1999年全国卷稽核杜甫《漫成一首》,其一句一景的构思技巧即作为稽核点。

稽核兼顾形意。
考点紧张集中在思想情绪的理解与措辞和表达技巧的剖析上。
设题时每每兼顾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由小及大,由形及神。
如2003年王维《过喷鼻香积寺》中对“咽”“冷”两字的鉴赏。

设问开口较小。
每每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进行设问,从而牵引出关于表达技巧、措辞技巧对付意境描写、情绪表达方面的浸染。
比如2012年新课标卷《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第二小题,稽核细节描写与夸年夜手腕的浸染,设问点很小很详细,但必须联系全词理解与思考。

课外关联课内。
命题有时要联系教材所学诗歌进行比较剖析或者迁移,这就须要学生把教材学踏实,如2015年全国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第一题哀求联系教材,比较写景的角度。

近三年命题特点及2018备考建议

文 / 孔令元(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中教一级西席)

从2015-207近三年的命题来看,古诗词鉴赏命题的题材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诸如题画诗等类型的诗歌。
设问除了更加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稽核之外,也开始重视课内外的结合,重视教材知识的迁移,如常设置将诗歌与初高中教材所学诗歌进行某方面比较的试题。
如“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绪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2017年开始增加了五选二的选择题,减少一道主不雅观题。
选择题的稽核内容更加细化,如涉及对某一联内容的剖析,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剖析等,稽核更加看重对文本细读的能力。
从实际答题情形来看,试题难度并未因主不雅观题减少而有所低落。

2018年是新课标修订后的首次高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稽核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古诗词鉴赏试题的命题将在保持稳定根本上,更加看重对阅读素养的稽核。
从备考层面看,需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复习准备:一是对初高中规定的64篇古诗词背诵篇目中的古诗词内容,紧张内容、范例手腕和情绪必须十分熟习,并形成知识体系。
二是要增强读懂诗歌的能力,对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意义、句法特点、范例意象、紧张题材类型都要加强复习,了然于心。
三是负责研读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选择题,揣摩选项设置的路子与办法,对症下药复习。

“语文清话” 微信"大众年夜众号

ljyuwenqinghua

思想 | 意见意义 | 文化 | 空想

欢迎个人微信转发朋友圈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请勿以任何办法摘编本文内容

授权 | 投稿 | 互助:lijie109@qq.com

/策划/主编:李节

/资料整理:李天盈 崔蕾

/编排:崔蕾(演习生)

/校读:马宇腾 陈巨文(演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