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张养浩画图

走进墨客: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九下之 245诗词曲五首之山坡羊潼关怀古

  生平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
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
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
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
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
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元勋、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谥文忠。
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主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言》,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背景简介:

张养浩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山坡羊》。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厉。
经历过官场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
后因积劳成疾,客去世任所。

构造脉络:

《山坡羊·潼关怀古》构造脉络

主旨感悟: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表达了作者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公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归类:  

1、这首曲的作者是 。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以“_________”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________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驰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3分)

张养浩 聚 怒

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建筑豪华的宫殿,从而给公民带来巨大的灾害;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役中遭殃的也是公民。
(意思对即可)

3、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潼关路 ‖……做了土‖……百姓苦。

第一层:描写了握关的险要形势。

第二层:写作者的感慨。

第三层:归结全将主旨。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利用了什么修辞手腕?有什么浸染?

对偶。
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地形,一句写山,一句写河,也是“山河表里”之意。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若何的思想感情?

“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役频繁,百姓遭殃。
表达了墨客对劳动人民疾苦生活的同情。

6、对这元曲理解禁绝确的一项是:(D)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
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授予它以强烈的感情。
沉郁的音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民气灵震荡。

B、“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C、“伤心秦汉经行处”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地皮,不禁感慨系之。
墨客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四个字,鞭辟入里,精警非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刺目耀眼的思想光辉。

6、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遐想到朝代兴亡的?

潼关,阵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
因此,当墨客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绪?

对封建统治者的批驳;对百姓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