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墨客。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江南

唐 杜牧

杜牧最著名的一首江南春结尾两句惊艳无比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落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落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飞舞。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诗中不仅描述了妖冶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致,使江熏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由墨客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民气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浩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条有理,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全诗以轻快的笔墨,极具概括性的措辞描述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概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柔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蕴藉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诗一开头,墨客放开视野,由面前春景而想象到全体江南大地。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写作上,墨客首先利用了映衬的手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

同时,墨客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

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根本。

第二句“水村落山郭酒旗风”。

“山郭”山城。
指建筑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指古代酒店表面挂的幌子。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落落,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飘荡的酒旗。

这里,墨客利用了列锦的修辞手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落、山郭、酒旗。

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落”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占的建筑特色。

特殊是一个“风”字,不但增长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长了诗歌的文化秘闻,人文气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往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

由于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

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这里,墨客在“水村落山郭酒旗风”上一转,视线集中在“寺庙”上,想象空间拉大,思维回溯到“南朝”,这样,既增强了诗歌历史文化意蕴,又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同时,墨客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润色,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也照料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主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怀奠定根本。

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小雨。

这句的意思便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这里,墨客不用“寺”,而又调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紧张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

在这里,墨客通过虚实结合,有面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革的,朝代的更替也是一定的。

这里,墨客以审美的眼力,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墨客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期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

杜牧特殊善于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述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柔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蕴藉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

《江南春》反响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李商隐《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唐才子传》: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

《宣和书谱》:牧作行、草,气格雄浑,与其文章相表里。

刘熙载:其诗“雄姿英发”。
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洒脱。

胡震亨: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势,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董其昌:余所见颜、柳往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叶奕苞:牧之书蒲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采,宗伯(董其昌)云:颜、柳往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

刘克庄云:“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
”(《后村落诗话》)

杨慎:(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

赵翼《欧北诗话》说:自中唐往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
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
山谷因之,亦务为峭拔,不肯顺俗为波靡,此其生平命意所在也。

陆游:勋业文章意已阑,晚年不敷是看山。
江南寺寺楼堪倚,安得身如杜牧闲。

杨万里: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豆蔻词工,和《琵琶仙》:十里扬州,三生杜牧,以及《鹧鸪天.十六夜出》: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期,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盘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造诣,由由然的做起了永生不老的春秋大梦,齐心专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

宪宗被寺人杀去世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连续上升,寺院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包袱。

这首诗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小小的篇幅,描述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因此一个详细的地方为工具,而是着眼于全体江南特有的景致,故题为《江南春》。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永生,反而误国害民。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不合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认为南朝天子在中国历史上因此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期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他们认为晚唐墨客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认为这首诗只是描述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墨客对江南景物的赞颂与憧憬

来源:逐日诗词鉴赏

编辑|沈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