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辰天中节即事和丁酉端午诗原韵》

1964年6月,陈寅恪有《甲辰天中节即事和丁酉端午诗原韵》一首,全诗如下:争传飞燕倚新妆,看杀风骚赵燕娘。

林邑驯犀劳远使,昆仑贵客满高堂。

青蛇白蟒当年戏,绿粽红花此日忙。

节物不殊人事改,且留残命卧禅床。

陈寅恪晚年诗二首新解

此诗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下册,释为“刘少奇出访东南亚”。
刘少奇访问东南亚在1963年4月,似嫌求之过深,不符“天中节即事”,或可再解。

由诗题可知,此诗作于1964年,天中节即端午节,详细日期为6月14日。
“和丁酉端午诗原韵”,指1957年《丁酉五日客广州作》,此诗有黄萱和诗及抄录当时陈寅恪影象的杨亿诗,今典已释出(见《黄萱条记零拾》,《南方周末》2022年2月17日),此处不赘。

诗题谓“天中节即事”,则此诗当作于1964年6月14日,陈寅恪诗兴由当天新闻引起,应属合情。
黄萱回顾说,陈寅恪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紧张办法是听广播和听读当时报纸,《公民日报》《光明日报》清闲个中。
“天中节即事”中的“即事”源于当天报纸,应属合理。

查1964年6月14日《公民日报》头版,下方刊有一则《国防部欢宴越南公民军歌舞团——贺龙罗瑞卿副总理陈子平大使出席宴会》的,歌舞团演出了《义静烈火》,陈诗应是有感而发。
上方是当时文化部和中非友协举行文艺晚会,欢迎坦桑尼亚卡瓦瓦副总统来访,董必武、周恩来出席,同时配发大幅剧照,可见演员盛妆,陈诗前两句,借咏演出寓深意。
当天《公民日报》第七版刊有郭沫若歌颂新时期的长诗《黄山之歌》,个中说黄山的温泉足比华清池,诗曰“均匀四十八吨每小时,温度摄氏四十一,泉含矿质可饮可疗医”,此诗口语文言杂糅,新旧典故混用。
陈诗标题“和丁酉端午诗原韵”似有所指。
“飞燕倚新装”寓意明显;“风骚赵艳娘”,用唐玄宗嫔妃赵元礼之女赵丽妃作比,表示离奇惊异。
“林邑驯犀劳远使,昆仑贵客满高堂”句,“林邑”为东南亚古国名,即今越南。
“驯犀”也是古典,白居易《新乐府》有同题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有专论,此处可借指为“政事”,“劳”似可作“慰劳”解,相符当时情景。
“昆仑”是古代国名,即今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以至东非一带,此处可理解为亚非各“小国”,因同版《公民日报》上,刊有多则当时政要会见外宾的,如彭真会见印尼共产党代表团,欢迎卡瓦瓦副总统等,此谓“昆仑贵客满高堂”。
当天《公民日报》头版头条是“我国强烈抗议美机轰炸我驻老挝代表团”,另有陈毅外长写信给日内瓦会议两主席,呼吁“必须制止美国侵略和挑衅”等。

因陈诗昭示“天中节即事”,所往后面四句“青蛇白蟒当年戏,绿粽红花此日忙。
节物不殊人事改,且留残命卧禅床”,全用端午节事(白蛇传、粽子)发感慨(当天《公民日报》第二版下方还刊有一篇总结1964年京剧当代戏不雅观摩的文章《让京剧革命新花开得更残酷》)。
结合陈寅恪对新时期的感想熏染,于时于地完备相合。

2.《闻甲辰除夕广州花市有卖牡丹者戏作一绝》

1965年2月初,陈寅恪有一首绝句,全诗如下:

争看魏紫与姚黄,孤负寒梅媚晚妆。

易俗移风今岁始,鬼神不拜拜花王。

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下册,释为“移风易俗与花市”。
去诗意较远,可另寻今典。

1958年,郭沫若在《公民日报》上发过许多咏花诗,大约有一百余首,后结集为《百花齐放》出版,此集现在极易见。
郭诗全为口语,风格光鲜。
以陈寅恪对时势的关心推断,他知悉此事。
郭沫若十多天韶光,写百首咏花诗,迎“百花齐放”形势,无异于“种花农”了,陈寅恪写《解嘲》绝句,《黄萱条记零拾》已详释。

《闻甲辰除夕广州花市有卖牡丹者戏作一绝》,应是《解嘲》的延续,二诗同作于1964年。
由“广州花市卖牡丹者”引发遐想,再发感慨。
郭诗《百花齐放》第一首即是《牡丹》,全诗如下:

我们并不是什么“花中之王”

也并未曾怀抱过“富贵之想”,

只多谢园艺家们的细心栽培,

便抽出了碧叶千张,比花还强。

我们的花叶只有色,没有喷鼻香,

不管是什么魏紫,或者姚黄,

花开后把全部花瓣洒满田园,

真有些败坏风光,让人惆怅。

陈诗“争看魏紫与姚黄,孤负寒梅媚晚妆”,似即出“不管是什么魏紫,或者姚黄”句,第二句“媚晚妆”即无气节之意;“易俗移风今岁始,鬼神不拜拜花王”句,可理解为新风气,亦可理解为郭全用口语改变诗风。
“牡丹”诗中有“花中之王”句,陈诗“拜花王”由此而来,“鬼神不拜”倒装,即“不拜鬼神”。
《楚辞·九歌》中有《山鬼》,郭写话剧《屈原》也译过部分《楚辞》,陈诗昭示“戏作一绝”,应有寓意无疑。
1952年陈诗《咏校园杜鹃花》有“南方亦有牡丹王”句,也是借花感事咏人。

谢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