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古镇秋韵如水墨  像一壶清茶,一幅水墨或素描,古镇两江的秋日来了。
两江镇周边阡陌纵横,四通八达,堪称广西桂北古村落的标本或典范。
  两江镇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义江下贱,河湖塘渠星罗棋布,不旱不涝,阔别沙尘暴,亦不受台风肆掠。
行走街巷和村落,特色工艺,吹拉弹唱,上了年纪的樟榕、井坊搜罗万象;传统美食马蹄糕、水糕、牛红炒河螺等令人垂涎欲滴,个中尤以米粉酒远近有名。
它们和古镇的主人,在空隙的光阴中尽享舒适。
  千百年以来,古镇一贯是出入永福、融安、融水、灵川、龙胜的交通要道,商贸交易辐射到湖南、广东、福建等地。
劳碌的商贩,朴实的居民,打造了诸多远近有名的品牌,如铁器加工、木材家具、成品衣物。
每天早上十点前能在作坊里不雅观摩得手工产粉,细而洁白的粉丝从榨机压出,缓缓落入锅内的沸水煮熟。
食客们用粉汤作锅底,放入上好的新鲜猪、牛下水,三五个好友推杯换盏,不醉不归。
浩瀚亲朋“围桌”大餐,是两江米粉酒的传统吃法。
  古镇统统皆朴实无华。
“五朵梅花”非为梅,是五棵古樟作梅花状分布。
夏秋的日子,附近居民撑起遮阳伞,围坐小圆桌饮酒猜拳,谈天说地。
古樟百孔千疮,皱皱巴巴的根枝,叶并不茂密,枝干粗多细少。
一夜落叶,满地青黄相间。
裹着棉被躺床上似睡非睡,万籁俱寂,耳边只有环卫工有节奏地清扫樟叶,清闲舒适,赏心悦目。
环卫工是位略胖的妇人,善言健谈,每天来回固定的街巷归拢、撮装、运送。
某年冬天凌晨,古樟硕大的根部溘然烟雾弥漫,莫名动怒,经闻讯赶来的居民多番扑救,终将烟火熄灭。
但古樟从此屁滚尿流,不久,幼榕取而代之;又不久,市场迁移异地;但“五朵梅花”下依然人声鼎沸,依然是谈天说地的好去处,人们从早到晚乐不思蜀,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唾沫横飞。
我的居室位于“五朵梅花”旁,在阳台上,透过花木可看到百米外的运动场,早晚三三两两的中老年男女,或奔跑跳跃,或引体向上。
  两江镇饱经沧桑,堪称军事重镇。
唐乾符六年,黄巢义军挥师南下攻占桂州(今桂林),附近瑶民搜集到古镇附近,拟开拔桂州与黄巢义军汇合,团练使于向自恃有数千武装,于是双方激战都狼山。
末了,义军诱敌至落阳坡,将其重重围困,于向重伤身亡。
  民国十四年十月,广西军阀沈鸿英与侵扰广西边疆的云南军阀唐继尧,集结残部霸占桂林。
为统一广西,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参谋长白崇禧,率部在两江渡口与沈军征战获大胜,毙敌两千多,俘敌七百余人。
两江国际机场建成后,桂柳高速和临苏路亦全线贯通,借助先前的省道、县道和义江,水陆交通上风愈甚,古镇经贸活动创百年之最。
  不少历史名人曾现身两江古镇,马鞍山下至今存有民国代总统李宗仁故居;李宗仁返乡省亲时,曾有国民党军官或政要携家眷登门拜访。
义江西岸的两江中学,是前广西省立桂林师范,文化名人丰子恺曾任教此校;校园内,郭德洁亲手种的罗汉松,依然郁郁葱葱。
两江丰子恺的住所有两处,除中学校园外,数千米之遥的畔塘岭村落亦有一处。
主人姓谢名四嫂,儿子从军后再醮邻村落。
每天早上安顿好老人和小孩,丰子恺走小路,过野外、松林、从两江古渡上岸到义江西岸的中学,为弟子们授业解惑。
  古镇原有水井颇多,或方或圆,自来水覆盖镇区,尤其是规模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后,古井日渐减少。
县道东侧不远处的林木下,尚存有古井,碑文曰:“下圩井。
”旁边有对联,上曰:“神龙施玉液赐福一方众生同敬仰。
”下为:“古井溢琼浆得天独厚百姓共珍惜。
”方方正正的下圩井,青石铺面,冬暖夏凉,水清见底,用水分四级:先饮用,后洗菜,再洗衣,再洗猪牛饲料。
  秋日至,气温凉,古镇理发铺是居民谈天说地的好去处。
理发铺规模略小,有手摇抽水,长沙发,理发椅,仅此而已,但来客三六九等,大家天南海北。
偶尔供水举动步伐维修时,我会舍近求远至千米外的下圩井挑水,权当磨炼身体。
  一起走过,身边有黄叶轻轻落下,衬得古镇更加安宁。

风光奇丽的义江景致

桂北中秋多民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搬砖谋生等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本日,已渐次阔别我们日常的中秋民俗,又唤起我们久别的乡愁。
  古籍中,关于桂北中秋民俗活动的记载,有详有略。
如《临桂县志》里仅留“八月十五,中秋供月”而已。
对当地节庆和民俗管窥蠡测的老文友见告我说,实在,中秋佳节,在桂林市临桂区还曾经流传有“焖子姜鸭,喝桂花酒,吃饼赏月;男孩们戴猴子、罗汉面具,舞蹈拜月,女孩拜撮箕学女工,识文断字……”如此等等,可谓应接不暇,丰富多彩。
  临桂区第一长河义江,水资源丰富,两岸地皮肥沃,既宜种白菜萝卜,更方便种姜葱和养家禽。
民谚曰:“庙头的风,五通的葱。
”讲的是阵势平坦的庙头,一到秋冬时令就劲风不断,而义江流域内的五通镇四季流水不断,土质疏松,且种姜葱,养鸭鹅是村落民们的拿手活,以是多产葱姜等蔬菜。
风调雨顺的年景,时至中秋,鹅鸭已长成,姜葱上市,桂花也开了。
桂林西乡的宛田瑶族乡、五通、两江、茶洞、中庸等镇的村落人,子姜焖鸭,就着月饼喝桂花酒,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悠哉乐哉。
  文化之乡的临桂区,舞庆中秋,种类繁多:有彩调桂剧、傩舞猴舞和拜撮箕等。
古老的傩舞曾盛行在义江流域,上游的黄沙和宛田瑶族乡,中游的中庸镇、五通镇,下贱的两江镇、茶洞镇、四塘镇等,目前已失落传多年。
傩舞动作幅度不大,是民间拜神祈福的办法,多在每年秋后开始,舞者头戴厚实笨拙的木制面具,通过面具眼睛节制不雅观众们的感情和现场情形。
男孩们头戴竹木刻成的猴和罗汉面具,一前一后,或进或退,在街头巷尾,晒坪上,环绕这个情景再现:笑颜可掬的大肚罗汉,手执柚子叶或者桂树叶,领导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一会攀爬上树,一会分叶摘果。
把主角与配角围成圆圈的是,饮桂花酒,尝桂花月饼,快乐无比的老人小孩。
中秋节里的彩调剧目,多以诙谐快乐为主,如《王三打鸟》和《三看亲》等。
拜撮箕是在临桂区两江镇和茶洞镇等地盛行的,老人们教养和点拨青年女性开蒙女工,与社会生活接轨,类似于学堂的授业解惑模式。
  桂北各地盛产桂树、桂花,临桂区愈甚。
桂花飘喷鼻香的时候,也就到了赏月吃饼的中秋佳节。
临桂区几个古镇,都有制作月饼的能工巧匠和作坊,在冬瓜五仁、甜肉叉烧馅里融入金黄色的桂花,后刷上蛋清或者蛋黄,烤制出来的月饼,喷鼻香气宜人;华灯初上,明月缓缓上升,看,面前案台上作为供品的月饼,金黄透亮,别说吴刚和嫦娥经不起诱惑,我等凡夫俗子更是垂涎三尺,按捺不住呢。

花桥创造桂林 秋到桂北皆为景

人闲时节桂花开  人闲桂花开。
桂北各地的温度和湿度宜种桂树,结桂花和做诸多与桂花干系的事。
桂林有关桂花的成长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期,市区南郊甑皮岩洞穴遗址,考古人员曾创造桂花的孢粉,这是目前天下上桂花存在最古老的证据。
而桂花栽培,在桂林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桂林府志》记载“桂山多桂”;清代墨客魏源《漓江舟行》曰:“百里榕成海,千年桂作窝。
”  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
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的大街小巷、山岭坡地、居民们的房前屋后,修剪得像皇冠似的桂树随处可见。
风调雨顺的年景,稻谷、黄豆和瓜果收割晾晒完毕,劳累了大半年的村落民,把犁耙,锄头铲子等农具往杂物间里一放,闲来无事,常在房前屋后桂花树下静等花开。
中秋节刚过,万绿丛中白色、金黄或深赤色的花瓣状如米粒,悄悄地盛开;从树下过的人,故意放慢脚步,轻轻地吸入一口气,鼻腔里就满是沁人心脾的芳香。
纵然走完一条街、一个村落、一座岭坡,桂花的芳香依然环抱着你,追随着你,伴你旁边,这时,你会以为事情和生活在桂北大地是幸福的。

村落庄暮归

  人闲桂花开。
桂花种类繁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丹桂等,不同品种的花瓣颜色不同,开放韶光也不同。
普通的金桂、银桂花期多在二十天至一个月;而四季桂不单秋季着花,从9月到次年3月份都能分批绽放,一年多次,花期能坚持6个月之久,但其喷鼻香味会略有减弱,没那么浓郁。
花期年夜约三分之二时,有人把薄膜展平于树下,或将几个大而圆的簸箕排起来,略将地面打扫一下,击打或扭捏树枝,于是地上铺满花瓣,软软的厚厚的。
  秋冬空闲花事到,民间与桂花有关如制作桂花茶、桂花糖、桂花酒、吟桂花诗、尝桂花饼类或糕点等不胜列举。
离开枝叶的桂花,连续酝酿,芳香陶醉我们。
321国道边,有六七十年历史的五通镇茶场,是经典电影《刘三姐》的外景拍摄地,刘三姐率领村落姑们身背竹篓,在层层叠叠,青翠欲滴的茶树中欢声笑语,亦摘亦歌的镜头,便是在此处拍摄的。
四十多年前,五通茶场改制为集体互助社,年近五十的龙国胜,一起涉水登高,摸爬滚打,扩大茶场规模,从普通职工上升为法人代表和专业制茶师,生产红茶、绿茶,主打清明茶、谷雨茶。
稍后,他又研制推出在桂林周边颇有名气的“桂花茶”。
制作桂花茶受时令季候和桂花的限定,龙国胜开始从几十斤做起,现在每年产几百或上千斤。
  乡间多美酒。
桂北民间的经济作物皆可酿酒。
用土法酿造的高粱酒、红薯酒、甘蔗酒、玉米酒、芭蕉芋酒口味互异,而我最喜好的是桂花酒。
三五个同事和亲朋围桌坐起,年夜家面前一杯金黄透亮的桂花酒,小抿一口,唇齿溢喷鼻香,令人食欲大开。
喝桂花酒最好是洞藏的,三年前,在漓江边穿山岩酒窖,我和十多个桂林墨客做客李爱明的酒窖。
参不雅观完四万多平米的酒窖和高过人头,里面各艳服五百公斤酒的大酒缸,文朋诗友推杯换盏,饮桂花酒吟桂花诗,颇具风采。
  油麻圩是桂(林)龙(胜)古驿道上的驿站,“潘家糖铺”主人潘科胜长于制作桂花糖。
戴老花镜,中等身材,衣食无忧的潘师傅,平时外出采购黄白糖,回来温火熬煮冷却。
成品糖经揉搓、拉甩、打切、包装等工序,在阵阵吆喝声中制成;之后,撒上米粒大小的桂花瓣和糯米粉。
潘家桂花糖喷鼻香甜酥脆,形状有棱有角,呈圆锥或三角形。
那时,普通田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颗糖,好心的潘师傅忙不过来时,常请前来围不雅观的小朋友帮忙,后每人分几颗才让其拜别。
一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油麻圩的古榕树下,还依然保留门面颇宽的供销社。
但国营供销社朝九晚五的业务办法,难以知足过往行人需求。
于是,老人们去赶五通圩,途经油麻,在古榕下的潘家糖铺歇脚,取出皱巴巴的钞票买一包桂花糖,让家中难得去赶圩的老人小孩,甜蜜并芳香一回苦涩已久的味蕾。

桂花飘喷鼻香瑶胞乐

  桂花加工家当,是村落民致富新的路子。
31岁的女大学生阳志慧,2014年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曾就职于广州某传媒公司,2017年辞职返乡创业,通过网络发卖桂花和罗汉果。
还乡7年,坚持不懈摸索和努力发卖干桂花,古迹不断增长,高峰期发卖额达400万旁边。
带动桂林市特殊是临桂区桂花行业快速发展,每年办理150多人就业,形成了自己独占的IP,在中庸镇举办打桂花大赛被淘宝官方宣布。
完善店铺乃至外洋电商平台,拥有自己正规的加工厂,且在桂林繁华的地方拥有一家桂花体验茶馆,发展环球业务,业务线以干桂花、桂花搭配食材、桂花蜜、桂花糕、桂花酒、桂花养生系列茶包、桂花喷鼻香提取、桂花扮装品为主。

来源: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