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文人苏轼在洞房花烛夜时,为俏丽的妻子写下一首肉麻的诗,不承想,这首诗成了千古绝唱!
诗里究竟写了什么,一起来跟我往下看吧。

01 结发之妻

苏轼在出生之后,众人对付苏轼的名字不是很理解,父亲苏洵为啥将儿子的名字取名苏轼?

“轼”字意为车子最前面的扶手,很多时候一辆马车是不须要用到扶手的,但是扶手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马车假如失事了,无论如何也不会怪到车的把手上。

这个阐明,同时也表明了苏轼往后的性情特点,苏轼性情属于锋芒毕露的性情,往后终年夜成人必定要失事,于是用轼字来警觉苏轼在往后的生活里不要霸气外露。

苏轼娶亲当晚为妻写一诗妻亡十年后又作一诗两诗皆成千古名作

从小,苏洵就比较为苏轼担心,古代男子都很早就成家立业了,不随着父母生活了?那怎么办?

往后谁能总管着苏轼呢?要不就早点给苏轼找个靠谱的老婆吧?

还真不用操心,苏轼给自己找了一个靠谱且知书达理的老婆。

在苏轼19岁之时,被父亲苏洵送到中岩书院读书,这个学院恰好是苏洵好友进士王方举办的,本想让苏轼来这学习,不想却把王方的女儿“撬”来了。

苏轼和妻子王弗的故事就此展开。

由于苏家和王家两个人是世交,苏轼和王弗也是从小一起终年夜的,苏轼从小就给王弗讲故事、讲古诗词、讲趣事。

年幼时候的王弗就开始一脸崇拜地看着苏轼,爱情的种子逐渐埋下了。

在中岩里有座中岩寺,寺里有一处清澈的小荷塘,苏轼常常来这喂鱼嬉戏,这些鱼儿常常躲在岩石之下,苏轼每次来投喂都会拍巴掌响三声。

这些鱼就出来了,韶光一长,仿佛是苏轼和鱼儿之间有了约定,只要苏轼一拍掌,鱼儿就从岩石中游出来。

由于这片鱼塘一贯没有名字,于是王方调集了自己的好友和弟子们前来为池塘取名字,网络的名字没有一个可以入得王方的眼。

苏轼淡定地从怀里拿出一张纸,递了上去,王方打开后,止不住地讴歌。

这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派人递了一张纸,待王方拆开一看,又哈哈大笑起来,打开两张纸,创造上面写了一样的三个字“唤鱼池”。

纸上是一样的答案,不同的是一个字体苍劲有力,另一个字迹娟秀,这答案也在冥冥之中注定了两个人的爱情,此时爱情的种子已经生根萌芽了。

这一年,19岁的苏轼得知了王弗对付自己的心意,两个人开始相知相许,同年,两个人有情人顺利地结婚了。

02 婚后两人的幸福光阴

新婚当晚苏轼终于娶到了生平的外子为妻,此时的苏轼既喜悦又愉快,身上的才华忍不住勃发而出,苏轼当即为妻子王弗写一首洞房诗。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
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仲春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
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读起这首词有没有创造比较散?这首诗词是采取多个墨客的诗句拼凑起来的,这样的诗句形式称为集句,照现在来讲,属于古诗词的串烧形式。

里面的诗句虽然不是苏轼本人写的,但是经由了苏轼的解读和重新排列组合,使得整部作品浑然天成,焕然一新。

苏轼的调度使得整首诗的平仄舌重新押韵,诗句又授予了新的觉得和意境,同时这也可以看得出苏轼的才华所在。

诗词的上半阙描述了新婚妻子王弗的俏丽,而下半阙则是描述了新婚之夜的美好,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神往和憧憬。

看着新婚妻子王弗在红烛照映下的洁白肌肤和俊秀脸蛋,于是苏轼遐想到了吴融的诗句《寒玉》“寒玉细凝肤”用来形容妻子王弗的肌肤如雪,吹弹可破。

苏轼看着妻子王弗的俏丽边幅,又忍不住为妻子高歌一曲,此时他唱的是《倒金壶》,于是他写到了“清歌一曲倒金壶”来描写此时的意境。

此时苏轼在引吭高歌,王弗在一旁伴舞,此时的场景舒适,又想到了李商隐的《燕台四首·春》用“冶叶倡条遍相识”这句用来夸赞王弗的玉骨冰肌身材和曼妙的舞姿。

末了用杜牧的《赠别》“净如,豆蔻花梢仲春初”来表达自己对王弗的喜好之情,自己能遇上王弗既幸运又幸福,意思是说在苏轼的心里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王弗的俏丽。

上半阙就结束了,全体下半阙才是整首诗句的重中之重,描写了一对新人在新婚之夜的美好时候,写出了春宵一刻值千金的美好意境,同时也感叹着美好光阴须臾即逝。

用白居易“年少即须臾”表达抓紧韶光,在送走一众来宾后,一对情侣迫不及待地走入洞房,由于新婚之夜两个人都喝了一点酒都处于微醺的状态。

此时此刻更该当抓紧韶光享受二人间界,不应该再摧残浪费蹂躏韶光了。

用白居易的“芳时偷得醉工夫”暗指两个人醉酒之后,更适宜洞房花烛了。

“罗帐细垂银烛背”出自韩偓,此时的画面又唯美又引人遐想,婚床上的纱幔悄悄地垂落下来,在赤色烛光跳跃的背后涌现了朦朦胧胧的觉得。

赤色烛光和赤色帷帐交相呼应,同时朦朦胧胧的觉得背后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

末了用杜牧的“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扫尾,苏轼委婉表达出对王弗的爱,同时可以证明两个人的婚姻是美满和幸福的。

苏轼用六位墨客的诗句,委婉又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喜好以及对未来婚姻的期待和神往,而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一贯在民间广为流传。

古代男子须要先成家,方能立业,只有家庭幸福,美满,男子才能更好地走向仕途,考取功名,而正好王弗的名字谐音为“旺夫”,苏家认为娶了王弗肯定能让苏轼有更好的出路。

而王弗也没有让大家失落望,不仅仅是苏轼的好妻子,更是苏轼的红颜心腹。

夫妻二人在婚后相处得十分融洽,虽然王弗只有16岁,但是也已经是一位大家闺秀,通情达理的好女子,更是一位贤良的好妻子。

王弗能够有如此的脾气,离不开他父亲王方对她的教诲,王弗是一个才华不外露的女子,从小随着父亲学习的她也通读诗书,喜好文学。

婚后的王弗越来越美,美得不可方物,正是碧玉年华的她甘心地做起了苏轼的贤内助,生性温婉的王弗在生活上十分照顾苏轼。

苏轼待王弗也是特殊的好,苏轼以为妻子王弗在豆蔻之年嫁给自己,便是自己最大的福泽。

苏轼和王弗属于是自由恋爱,以是夫妻二人的婚后生活很是和谐。

由于夫妻二人都喜好通读诗书,每当苏轼在庭院里读书写词时,王弗都会默默在旁,只为陪伴苏轼,假如苏轼在院中读一整日书,王弗也会相陪一整日。

假如苏轼有遗漏的地方,王弗也会细心提醒,偶尔苏轼有拿不定的事情也会请教王弗。

听了王弗的话,总会让苏轼茅塞顿开,原来苏轼以为王弗只是喜好古诗词,但是现在看来,王弗一贯在为了自己的面子着想。

苏轼能中举,这背后可离不开王弗的付出和辛劳,正是有了王弗的伴读和陪伴,才让苏轼可以考中进士及第。

在苏轼与人交谈的时候,王弗也会躲在屏风后面谛听他们的发言,在来宾走后,奉告他自己对来宾的意见和想法,每次都能猜中对方的心意。

有一次,苏轼好友前来拜访,正赶巧王弗在家,由于是评论辩论公事,王弗便躲在屏风后面听着二人交谈。

待客人走之后,苏轼问王弗,以为这个人怎么样?

王弗回答道:这个人言辞闪躲。
故意奉承你的心意。
而且说话总顺着你来说,一点儿也不像好朋友的意思,你没有必要和这样的小人多说。

起初,苏轼还是有信不信王弗的话语,苏轼以为都是好朋友,并没有多想。

第二次这位朋友又前来拜访,与苏轼依然是称兄道弟,有说有笑,仿佛是多年至交好友一样平常。

这次客人走之后,王弗又说:夫君,不要与这个人厚交,他对你不是贴心贴腹,而假如有一天你落难了,他一定会弃你于不顾。

苏轼还是不相信妻子王弗所说,但是多年后妻子的说法真的发生了。

再后来苏轼经历被贬黄州、惠州等地之时,在苏轼经历九去世生平之时,这位多年好友都没有涌现。

这位好友乃至想尽办法阔别苏轼,反面苏轼扯上任何关系,而这位好友便是章惇。

而苏轼也是到老年才明白妻子王弗所说的这些事情,原来当时的妻子王弗早就看出来了。

苏轼心胸豁达,落拓不羁,爱广交石友,但是却分不清民气的险恶,有了王弗就不一样了。

王弗心细如发,通达人情,可以与苏轼完美互补。

在苏轼上任后,会有很多阿谀奉承的人来谄媚他,得知苏轼时常去道不雅观修行,想阿谀奉承的人便会在道不雅观内藏下财宝,用作贿赂。

有时一天,苏轼真的在树下挖出了财富,抱着财富的苏轼以为是上天赏赐给自己的,正打算收入囊中。

但是在一旁的王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若婆婆在,这笔钱肯定不动,一定是要还回去的。

这时候的苏轼听了王弗的话,微微一怔想起了母亲对自己的教导,不明来路的钱,不可以动。

正是由于妻子的点醒,才及时止住了苏轼的缺点,王弗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见告苏轼,这笔钱不能拿,而是让苏轼想起了母亲对他的教导。

王弗是一个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同时也知道什么样的话,自己的丈夫苏轼才能听得进去。

对付妻子王弗,苏轼逢人都会说一句“吾得此妻,夫复何求”。

在偶尔两人闲来无事时,还能共同做一首诗来,苏轼说上半句,王弗能轻松对出下半句,在外人眼里,两个人切实其实是神仙一样平常的存在。

可是这样的幸福光阴并不长久,在幸福生活中,噩耗也随之而来。

03 怀念正室

苏轼和王弗以为两人可以一贯陪伴彼此,两个人可以从日出相守到日落,可以从早春相守到寒冬,可以从豆蔻之年相守到耄耋之年。

彼苍没有眷顾这一对佳人,或许是红颜薄命,或许是情深不寿,两个人末了没能相守到老。

治平二年,王弗因病去世,这一年王弗年仅27岁,而两个人也才相守了11年的光阴。

王弗陪伴苏轼从少年到三十而立,陪伴苏轼从落榜到考取功名,陪伴苏轼从布衣百姓到当朝重臣。

同时,苏轼也陪伴了王弗最好的豆蔻年华,王弗涌如今了舒适最好的光阴里,而苏轼也在生平怀念着自己的正室。

王弗去世后,苏轼一贯在老家守护了妻子整整三年,三年里的苏轼没有了活泼朝气,脸上没有了笑颜,常常神色呆滞。

在守护王弗的三年里,苏轼没有动过一次笔,也没有再像从前一样为妻子王弗写过一首诗,一首词。

苏轼只是在王弗墓前从清晨坐到后半夜,这期间他不吃也不喝,只是悄悄地坐着,偶尔站起来打扫一下墓的周围。

仿佛没有妻子王弗的日子,他也不再是一个完全的自己,逐日也未曾梳洗打扮,生活也变得一团乱麻,而心早就麻木了。

苏轼在妻子王弗的墓地周围、山岗上、家周围都种上了妻子王弗喜好的雪松,这些雪松是苏轼对妻子的思念以及爱,这些雪松会代替永久陪伴妻子王弗。

在妻子王弗去世后的韶光里,这十载光阴并没有减少苏轼对妻子的惦记,这十年的光阴让苏轼从清秀变得老成。

在这十年前,在某一天的夜里,苏轼透过烛火光瞥见了王弗,就仿佛他们新婚之夜一样,王弗在对镜装扮,而自己在看着王弗。

镜中妻子王弗的一颦一笑,和当年新婚之时千篇一律,你看那个镜子中的妻子是不是在冲着苏轼笑呢?

苏轼的眼里含着泪水,鞋也顾不上穿了,向镜子前面走去伸手一摸,妻子并不在那里,这个时候微微的烛火光也熄灭了。

原来这统统都只是梦境,只是有亡妻身影的梦境罢了。

第二天,苏轼将这首《江城子记梦》写出来。

“十年死活两茫茫。
不斟酌,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悲惨。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回籍。
小轩窗,正装扮。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无论是苏轼在梦里还是梦外,无一处不是对妻子的思念,这首词虚虚实实,虽然是梦境加上现实,但是真实的感情由内而发。

只看得出整首词用着最朴素的笔墨,却流露出一份朴拙的爱情,越是这样大略的办法越是能打动人心。

在苏轼的心里还能回忆起十年之前自己和妻子王弗的新婚画面,可见自己将王弗的样子和边幅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短短人生,不过数十载,而苏轼用了全体后半生都在怀念着正室,一晃十年,对付苏轼来说,却是度日如年。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许是逐日对妻子王弗的相思,才导致苏轼日日能见妻子王弗的样子和身影。

苏轼无法和最爱的人一起白头到老,这恐怕是苏轼此生最大的遗憾吧,以是苏轼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正室。

我们被《南乡子·集句》和《江城子记梦》所震荡,苏轼和妻子王弗从相爱到怀念,我们从这两首诗中都体会到了真情实感。

重新婚之夜恩爱夫妻到刻骨铭心的怀念之情,重新婚的弱冠之年到现在的不惑之年,韶光和情景都发生了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倾慕苏轼和王弗的婚姻生活,同时也被苏轼和王弗的爱情都打动,被两个人之间的朴拙情绪所触动。

你对付苏轼为正室王弗写的《南乡子·集句》和《江城子几梦》有什么独特的意见呢?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公民网:苏轼,生日快乐!
提到他你首先想到的还是东坡肉吗?

2、光明网:苏轼结婚当天,写下一首洞房诗,却不料成了千古绝唱!
读完真肉麻

3、苏轼与结正室子王弗的故事

4、苏轼写给妻子王弗弟弟的送别词,通篇动听肺腑,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5、澎湃新闻网:【方志四川•历史文化】郑光福 ‖ 苏轼深爱的美女王弗

6、诗词中最伤感的两个“十年”,一个众人皆知,一个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