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诗歌史上,很多墨客词客都是少年景名,他们为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比如小学一年级教材中的古诗《咏鹅》,便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七岁时所作,骆宾王也因此诗而被称为神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几位神童墨客的佳作吧。
·壹·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2向天歌:抬着头叫。这是鹅的一种习气动作。
【亲子共赏】
这是儿童诗中的佳作。它短小精悍,普通易懂,措辞流畅,色彩明快。短短四句诗,小小的骆宾王奥妙地利用了声音、动作、颜色的比拟,构成了一幅俏丽的“白鹅嬉水图”,的确很难得,怪不得被人称为“神童”。
相传,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落庄里。村落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致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脸庞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异不已。骆宾王随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故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虑便创作了此诗。
·贰·
咏西岳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昂首红日近,回顾白云低。
【注释】
1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西岳齐平。1昂首:抬开始。2回顾:这里作低头,与“昂首”相对应。
【译文】
西岳的上面只有上苍,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在山顶举头就能看到赤色的太阳有多近,转头看乃至以为白云都很低。
【亲子共赏】
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西岳的嵬峨陡峭,气势非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真切,可谓是难能名贵的佳作。
据记载,寇准七岁,其父大宴来宾,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西岳为题,作《咏西岳》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虑,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昂首红日近,回顾白云低。”比众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叁·
井梧吟
唐•薛涛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注释】
1庭除:庭前阶下。2干:主干。《淮南子·主术训》:“故枝不得大于干,末不得强于本。”
【译文】
庭前有一棵古桐树,高大的主干直入云霄。枝头上站立着南来北往的小鸟,东西往来的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亲子共赏】
这首题为《井梧吟》的诗,听说是薛涛八岁时与她的父亲薛郧互助的。有一天,父女俩坐在院子里,父亲指着井旁挺立的梧桐古树,随口吟出一联:"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薛涛续成一首诗,于是薛涛应声回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这首咏物诗前两句比较平淡,续诗从树干写到枝、叶,不仅描写细致,顺理成章,而且意境高雅,表示了墨客的开阔胸襟和博大情怀。
·肆·
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注释】
1离亭:古时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②归:一作“飞”。3稀:形容树叶稀疏寥落的样子。4大雁翱翔时,有时作“人”字形,有时作“一”字形,这里当是指“一”字形的行列步队。
【译文】
送别的道路上云雾蒙蒙,驿亭旁的枝叶稀疏寥落。感叹人与那归雁不同,无法一起作随同行而归。
【亲子共赏】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借与兄相别处的景物,来抒产生发火者惜别的感情。
《送兄》这首诗出自《全唐诗》,是一个七岁女童写的一首五绝。全诗二十字,表达了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依不舍的深情。诗中写景的气氛和离去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对照,显得自然、诚挚,艺术技巧相称高妙。
·伍·
五岁咏花
唐•陈知玄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孕在,嫡定随风。
【注释】
1空:明指“花落万枝空”,实亦有双关之意,也指空门的空。2唯:只。3余:剩下的花。4随风:随风飘落之意。
【译文】
花开了,满树都是红的;花落了,树枝全部空荡荡。只剩一朵还开在树上,来日诰日一定会随风飘落下来。
【亲子共赏】
这首《五岁咏花》的详细创作韶光未知。据传,陈知玄五岁时,当时祖父哀求陈知玄写首咏花诗,陈知玄一边沉吟一边踱步,没走几步,就作好了。
此诗写得生动形象,明白如话,韵律悠扬,琅琅上口。诗作表现了小墨客的童心和稚趣,在咏花诗中堪称短小精悍的佳品,值得仔细玩味。
·陆·
咏架上鹰
唐•崔铉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注释】
1架头,大概是鹰立足的木架。2拟:打算。3因:凭借,条件。4碧霄:蓝天,高空。5绦:丝带,指系鹰的绳子。
【译文】
鹰的天性是翱翔蓝天,可现在它却被困在这个架子上无法飞行。我想,它究竟是要飞向万里云天的,只是不知谁是帮它解开绳索的人?
【亲子共赏】
【干系故事】崔铉是崔元略的儿子,他小时候跟他父亲去拜访韩滉,韩滉见了很喜好他。他父亲说:"这个孩子比来作诗能力有很大进步。"韩滉便指着架上的鹰叫他歌咏。崔铉接过纸笔,不假思虑,很快就写完了。他的诗是:"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韩滉更加惊奇,感叹着说:"这个孩子可以说是有万里出路啊!
·柒·
小儿何所爱
明•解缙
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
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
【注释】
①夜梦笔生花:据传唐代大墨客李白年轻时,有一天夜里梦见自己所用的羊毫笔头着花,从此作诗写文才思大进。后人便称才思横溢、进步极快为“梦笔生花”。②丹府:这里指羞辱的心。
【译文】
小小的孩子喜好什么?喜好的是如李白一样“梦笔生花”。着花的笔根生在什么地方?我羞辱的心便是它的家。
【亲子共赏】
这首诗是解缙五岁时作的。有一天,他的祖父把他抱在滕盖上问,“小儿何所爱?”即小儿爱什么?他就作了这首诗回答。诗作烂漫天真,生动活泼,可见其资质超与凡人。
·捌·
偶成
清•钱林
独坐西窗下,萧萧雨不成。
芭蕉三两叶,多数作秋声。
【注释】
①偶成:便是有时写成的意思。②钱林:字昙如,清代墨客钱玛沙的幼女,浙江钱塘(杭州)人。钱林写这首诗的时候,还不满十五岁。③箫箫:象声词,形容雨声。④秋声:秋日的声音。这里指雨打芭蕉的声。
【译文】
一个人独坐西窗下面,聆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雨打芭蕉,滴滴嗒嗒,十分响亮,弹奏出秋日的音乐。
【亲子共赏】
这首诗虽是有时写成的,但决不是那种草率成篇,粗制滥造的,而是有感而发,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钱林不仅有墨客的眼睛,而且还有音乐家的耳朵。她是个小墨客,也是一个小音乐家。
·玖·
栀子花
宋·蒋堂
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杈。(一作桠枝)
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
【注释】
①这首诗是作者六岁时他父亲叫他作的。②栀子树;常绿乔木,” 春夏开白花,花有浓郁喷鼻香味,果实色黄,可提取黄色染料,树冠如伞盖。
【译文】
院子里有一株栀子花,四周生满了是非不齐的枝杈。还没有结出金黄色的果实,先已开出了白玉般的鲜花。
【亲子共赏】
蒋堂的《栀子花》,简洁逼真地写出了栀子花的外部形态。栀子花栽种在庭院前面,枝丫稠密茂盛,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在结出金黄色的果子前,先给人们奉献出了一朵朵白玉似的花瓣。
·拾·
赞井
现当代•毛泽东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心。
只喝井里水,永久养不长。
【注释】
1天井:指江南地区屋子与屋子之间的宅院。2囿:局限,拘泥。《庄子•徐无鬼》:“ 皆囿于物也”。
【译文】
天井四四方方,周围全部都筑起高墙。水清澈可见卵石,水中鱼儿被困在中心。如果只喝井里的水,就会永久长不大。
【亲子共赏】
这首小诗源于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版赵志超著《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是毛泽东1906年写的,当时13岁,也是现在能见到的毛泽东最早的一首诗。这首诗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童稚之心,也显露了毛泽东的灵气和才华。这首诗里虽然还看不到他的志气和思想,但也初步表达了少年毛泽东在志气方面不做井底之小鱼的取向。
1906年秋,13岁的毛泽东在井湾里的学堂读书。有一次,学堂的教书师长西席毛宇居有事要外出,行前再三叮嘱学生们要老诚笃实地在教室里读书,不许私自走出学堂。但师长西席走后,毛泽东就跑到屋后的山上去摘毛栗子玩了,师长西席回来知道后,毛泽东被罚吟诗“赞井”。这位顽童气全身的小墨客围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写下了这首诗。
1950年,毛泽东在北京又见到他的这位老师毛宇居时,还曾谈起赞井咏诗的往事,笑着说:“这也是老师你逼出来的呀”。
·拾壹·
咏白鹭
宋·陈普
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歇。
上苍无片云,飞下数点雪。
【译文】
我正在这边坐着的时候,你们正在不远的地方安歇。举头看看天上没有云彩呀,为什么会落下这点点的雪花般的白鹭。
【亲子共赏】
《咏白鹭》是一首歌咏白鹭的诗,是宋末元初人陈普五岁时的作品。诗句简洁如画,形象生动。听说,陈普少年家贫,勤奋好学,聪明过人;据《元诗纪事》载,陈普天生异象,他出生之日,有数百鹧鸪鸟绕屋翱翔,鸣叫不止,人皆以为神奇。他很小就显露出惊人的诗文天赋,七岁时,他坐在田间玩耍,恰好有数只白鹭落在对面。有人让他就此作诗,他应声吟出此诗。
这首词明如口语,简白清新,全无一点雕琢,最精妙之处在于以“雪”比喻白鹭,别出心裁,实在是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