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喷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喷鼻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落风光。
情景交融,幽美如画。
宁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屯子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10首西江月经典诗词世事一场大年夜梦人生几度秋凉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由作者奥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样平常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由于月光明亮,而当凉风垂垂吹拂时,每每特殊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致描述得令人悠然憧憬。
  “稻花喷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从长空转移到野外,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想熏染,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从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利用对仗手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宁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措辞没有任何雕饰,层次安排也完备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2

西江月·平山堂

宋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东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鉴赏】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
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厚的情意,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
“三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

他途经杨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
“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这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东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瞻仰壁间欧公遗草,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
    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不雅观念看待事物。
白居易诗云“百年随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有时的感喟,个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哀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比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3

西江月黄陵庙

宋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嫡风回更好,目前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鉴赏】“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这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起行来的景致。
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
以下转入薄暮阻风情事。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不雅观幻觉生理的境界。

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
这种浪漫主义手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生理与时空变革,非常和谐地描述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嫡风回更好,目前露宿何妨。
”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形词人此刻的心境,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收结,别具情味。
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
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占的想象。
后一句则是表达二心坎的欲望,当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这首词中浓郁的主不雅观感情色彩,奇幻的艺术想象,同样显露出他的精彩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格。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4

西江月 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宋 吴文英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喷鼻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赏析】 “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瑶圃在绍兴荣王府内。
此词应是吴文英客荣王府时之作。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两句,述青梅枝上透春意。
言瑶圃中一株青梅树袅袅临风而立。
枝上雪痕犹在,几片芽叶如豆,已透露出一股浓浓的春意。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两句,写晚花。
“玉奴”,这里借指“晚花”。
此言青梅枝上遗留着数朵晚开的梅花,它终于等到了与东风相会的机会,并可以与早春的梨花一起共度春宵好梦。
上片赞晚开的梅花,但也含有梅花晚开,以喻己之怀才不遇的感慨在。
  “喷鼻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两句,由花而思伊人,言词人从晚花临风,进而想象出一位美男由于早春寒重,虽在熏炉内添了喷鼻香料取暖和,床上又有锦罗绣被御寒,但瘦削的身体贴着素绡制的亵服还是以为寒冷难熬痛苦。
此是从梅枝之瘦所引起的遐想。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两句,以梅喻人。
此词赞颂晚开的梅花,并由晚花结子引申及红颜易老,词中隐含怀才不遇之意。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不雅观先通。
围巾飘下瑞喷鼻香风。
惊起谪仙春梦。

5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嫡阴晴未定。
  【赏析】这首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了词人晚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
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酸楚的笔触。
这两句对仗工致,集中、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
“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贴而自然。
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色,又隐含几分激愤。

“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从前追求的悔意和自嘲。
“计较”,算计之意。
不但是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下句的成分。
反响了词人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
“幸遇”、“况逢”等字带来一种亲切感,“酒好”、“花新”则是愉悦之情的写照。
“三杯”、“一朵”对举,给人以光鲜的印象。
  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安自慰,然而至于“嫡阴晴未定”,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嗟叹中了。
“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
“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定,由此可见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不雅观而实则颓唐。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鞓红。
此花清绝更纤秾。
把酒何民气动。

6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宋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赏析】“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
这解释,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平凡: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润色,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

下阕的头两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瞥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
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楚。
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
末了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回顾的全过程都反响出来,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
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

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
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各类繁芜的感想熏染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骚”的境界。
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停当妥善停匀,足见作者的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比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7

西江月

唐 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

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生平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得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鉴赏 :“断送生平惟有,破除万事无过”破空而来。
这句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 表示了他阅历过人间沧桑往后产生的深奥深厚感慨,但它又以“歇后”的形式 出之,颇有出奇制胜之妙与诙谐玩世之趣,足见点化之妙。

“远山横黛蘸秋波”句是指酒席宴上,侑酒歌女的情态。
“远山 横黛”指眉毛。
它描述出一幅 黛色远山傍水而卧的美景,“远山” 与“秋波”文人的笔下已被用得烂熟,这句光彩顿生, 境界全出。
只管有来宾、歌女劝酒,但词人因戒酒不饮,而贻笑大方, 故上片以“不饮旁人笑我”作结。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前句写群花凋零,显然这写的是暮春花残之 时。
后句写春愁撩人,无处排解,“遮拦”即“排解”之意。
所谓 “春愁”不只是指伤春意绪,而有着更深的意蕴,它是作者 人生坎坷的经历中所积淀下的牢骚烦闷、愁闷不平的总和。

这首词字面上明白如话,实际上处处巧用针言典故,措辞颇多转 折,故而深刻地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愁闷烦闷。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8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宋 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赏析】这首词写作者晚年以诗、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用语浅自而意味悠远,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起首两句写出词人终日醉饮花前的生活。
深杯酒满见得饮兴之畅快,小圃花开点出住所之文雅。
无一字及人,而人的精神风貌已隐然可见。
这正是借物写人之法的妙用。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抒怀主人公的正面形象涌现了。
三个“字”隔字重叠,着力突出自由清闲、得意其乐的神态,自然地带出“无拘无碍”一句。
  诗词洋溢着轻松自适的情致,行文亦畅达流转,宛若一曲悦耳的牧歌。
两句一转,由物及人,既敞露心怀,又避免给人以浅近平直之感。
  朱敦儒已看破了尘凡,把统统都交付给那变幻莫测的命运去主宰,自己“不须计较与安排”,只要“领取而今现在”,求得片时欢快也就心满意足了。
  末句描述了散逸得意生活之秘闻的概括和揭示。
这句在构造上也是有力的收束。
此句有情景相生、借景达情之妙。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韵味天成的小词,语意俱佳。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宋 贺铸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
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忆。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赏析】此词写与情人的别后相思。
写出了男女欢会的范例情态:一对情侣,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的小园深径里携手赏花,夜静人寂、凉风习习的幽雅斜廊上扶肩待月,卿卿我我,情意绵绵。
这两句极其生动而概括。
  接下来两句给人以强烈的震荡,产生了动魂荡魄的艺术效果。
上句以一“已”字,突出了惜别之际,稍作延伫,已经若有所失落、痛惜迷茫的悲哀。
下句又以“不堪”二字相呼应更加写出当日回忆时的咬牙切齿,凄婉欲绝。

下片四句,笔法又有所不同。
第一句“欲”字,是说自己主不雅观上的欲望。
和心上人分别之后,羁宦天涯,见面固然已属痴想。
然而不料就连互通音问,互慰愁肠这一点欲望也由于人如天远,书无由达而落空。
一个人对着孤灯,凄清寂寞,百无聊赖,漫漫永夜中咀嚼着分离的痛楚,当然会产生永夜如年那样难以销磨的无限感慨。

全词用笔句句紧逼,用意层层深入,沉郁抑扬,情厚意婉,将主人公与恋人的别后相思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不愧为爱情词中的佳作。

10

西江月·送别

宋 苏轼  昨夜扁舟京口,目前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华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赏析】“昨夜扁舟京口,目前马首长安。
”这句词份量沉重,内涵繁芜,词人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表现了东坡的谦逊和自责精神,令人钦敬。

实在,词人这次知杭政绩斐然,尽人皆知,他开河浚湖、兴建水利,在西湖中筑造堰闸,并在堤上造六桥,置九亭,遍植杨柳芙蓉,不仅美化了风景,还方便了行旅垦植,深得公民崇敬。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词人说西湖山景千变万化,百年数异,自己对之描写是很困难的。
这里,词人写到“百年几变”,“下语千难”,表明其诗歌内涵随着风景的变革而繁芜多变,用语操心颇多,是正常征象。

“使君才华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这末二句是词人对林子中的客套颂扬之辞,当然也含有某种期待的欲望,他用语谨慎奥妙,表面上是请朋侪品赏、评说自己的新诗,这却又是问心无愧,心地开阔,并且充满了自傲心。
  全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奔波在仕宦之途中的无可奈何心境,用意深微,浑然停当妥善,章法平中有奇,虚实柜生,宛曲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