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政治家眼里,可以说是一种工具。西楚霸王用酒摆下鸿门宴,差一点就办理了自己的心头之患刘邦。多谋善断的曹操用青梅煮酒论英雄,来测试刘备的年夜志壮志。心地仁慈的宋太祖赵匡胤利用一场酒,轻而易举地让开国功绩们交出了兵权。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酒与军人更是有缘,出征之前要喝壮行酒,得胜归来要喝庆功酒。汉武帝期间,少年英雄霍去病打败了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汉武帝闻讯大喜,赐酒赏赐。酒少兵多不足分,怎么办?霍去病灵机一动,将酒倒入一汪清泉之中,全体将士们举杯痛饮散发着酒喷鼻香的泉水,后来此地被命名为酒泉。
笔者精心选取了六首与酒有关的著名诗词,一起来欣赏古代政治家与军人的风采吧:
一、《短歌行》
魏: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高朋,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为精彩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肚量胸襟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他的终极目标是“天下归心”。他的所思、所为都是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
曹操深知人才的主要性,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他爱才若命,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文书,冲破了门阀士族的局限,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使各路人才纷纭投奔到曹操的麾下,让他成为了那时实力最为强大的人。
纵然是在宴会上,曹操也有良心身的初衷,他年夜方赋诗,吐露心声,“我有高朋,鼓瑟吹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饮酒在曹操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工具,一种媒介,借以传达出他虚怀若谷、爱才若命的心声。
曹操身为汉臣,在汉季世界大乱的期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地区,延长了汉朝二十多年的寿命,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取而代之。他曾经坦率、自大地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别人如果这样说,那便是个笑话,曹操这样说却是大实话。当时的绅士许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浊世之奸雄。”信哉!
二、《元日》
宋:王安石
炮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伴随着一阵阵的炮竹声,旧的一年已经由去了,和暖的东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快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069年,宋神宗召见了王安石,任命他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新年的这一天,王安石瞥见家家户户都在欢快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换上新的桃符,他遐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候,意气奋发,有感之下,创作了这首诗。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该诗的名句,富含哲理:新生的、进步的事物总是要降服、取代陈腐的、掉队的事物。抒发了王安石政治改造的思想激情亲切,充满欢畅的、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彰显了他改革的勇气和聪慧。
王安石勤政廉明,不好酒色。关于饮酒,他还有一个让人值得寻思的故事:
公元1054年,三十四岁的王安石在欧阳修的举荐下,被宋仁宗任命为群牧判官,也便是卖力管理国家马匹的官员。
他的同事是大他二岁的司马光,两人惺惺相惜,是一对好朋友。他俩的上司便是大名鼎鼎的包拯、包上苍,包拯比王安石大了二十二岁,差了一代人。
包拯看着两个年轻有为的下属,心里很是高兴。那时候,朝廷官员还可以公款吃喝,这一天,春光妖冶,鸟语花香。办完公务之后,包大民气境很惬意,中午的时候,包拯决定请两位下属过来饮酒,进一步联结一下感情。
王安石和司马光平常都不饮酒,在包拯的激情亲切劝酒下,司马光碍于情面,喝了一杯酒,辣得酡颜脖子粗。但是,王安石就不同了,无论包拯怎么奉劝,即便是说出给个别面这样的话,王安石还是态度武断,对不起,包大人,我滴酒不沾,sorry,包大叔,我不会饮酒。
终极包大人很尴尬,不过,也挺佩服王安石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很快,王安石连包大人敬酒都不喝的故事就传遍了大宋官场,人们都夸王安石是拗相公。
作为一名主导改革的政治家,不坚持自己的主见,失落去自己的原则,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那怎么能行?在这一点上,王安石值得我们寻思与敬佩。
三、《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日一来,边疆上的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层峦叠嶂,孤零零的一座边城,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起远隔万里的家乡。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悠扬,寒霜满地。夜深人静,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白了须发,战士们流下了思乡的眼泪。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是著名的文臣,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威名赫赫的儒将。西夏人惊骇地称范仲淹“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次年开始兴师犯宋,于三川口大败宋军,朝廷震撼。
1040年七月,宋仁宗以范仲淹众望所归,升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八月,范仲淹请知延州(今延安),处于抗击西夏的最前哨。
到任后,范仲淹整顿军纪、加强演习,构筑据点要塞,选拔、培养了狄青、种世衡等精良的青年将领,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遏制住了西夏人的进攻。范仲淹在前哨苦心经营了三年,西夏人不敢反攻袭击范仲淹的辖区,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那时候,人们很实在啊,打得过,你便是孙子,打不过,你便是老子。
庆历三年(1043年),李元昊无奈之下,要求媾和,边关战事停息,宋仁宗召回范仲淹,拜他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这首边塞词便是范仲淹在西北抗击西夏时写下的,表现了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将士们的艰巨生活,展现了将士们的爱国激情和思乡柔情,如何排解这种心绪呢?来一杯浊酒吧,醉梦中可以回到家乡。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光鲜,读起来真切动听。
四、《凉州词》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时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军人们更是少不了饮酒,出征的时候要喝出征酒,得胜归来要摆庆功宴。最让人冲动的画面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军人们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把碗一摔,大喊一声:“二十年后又一条豪杰!
”
王翰,唐朝著名的边塞墨客,他以驾部员外郎的职务从军,卖力往西北前哨运送马匹与粮草等军需物资,对前哨将士的情形非常熟习。这首诗就描写了一次战前军人饮酒的场面。
出征宴上,精美的夜光杯盛满了送行的葡萄美酒,歌伎们为了助酒兴,弹奏起了欢畅的琵琶。将士们满怀豪情要一醉方休,请不要笑话他们醉倒疆场,由于这次出征,他们本来就打算为国捐躯,没有想活着回来。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是一首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的千古绝唱,被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王翰用饱蘸激情的笔触、铿锵激越的腔调、奇丽刺目耀眼的词语,刻画出大唐将士们豪放、爽朗、愉快的激情和舍身殉难的勇气,歌颂了大唐将士们豪放旷达、就义沙场的军人气质。
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墨客,天宝八年(749年),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来到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当掌布告,后来又追随唐朝名将封常清,来到北庭担当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题目中的武判官,姓名不详,判官是他的官职,是唐代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属于节度使、不雅观察使的僚属,可以帮忙节度使判处公事。武判官是岑参的前任,他与岑参交卸事情之后,就要返回京城长安。临行前,封常清设宴摆酒为武判官送行,在宴席上岑参写下了这首诗。
岑参以敏锐的不雅观察力和浪漫旷达的笔调,让我们理解了西域八月即飞雪的壮丽景致,描述了在边塞军营送别武判官的热烈场面,表现了墨客和边防将士的爱国激情亲切,以及他们战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朴拙感情。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若的构造,抑扬抑扬的韵律,准确、光鲜、生动地制造出雪中送客的美好意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句以其瑰丽浪漫的特点,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文武双全,年轻时他曾率领五十多人的小军队,夜创数万人的仇敌大营。他犹如勇猛的战神,势不可挡,将叛徒张安国生擒。
可是,南宋朝廷偏安一方,不思进取,对付辛弃疾这样的“归君子”,始终不给予信赖与重用。无奈之下,辛弃疾寄情于诗词,他的词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争规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激情亲切,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训斥,有着“词中之龙”之美称。
陈同甫便是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师长西席。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才华超迈,喜谈兵事”,与辛弃疾志气相投。
这首词的前九句,辛弃疾创造了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述出一位推诚相见、忠贞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这位将军纵然是喝醉了酒,也不忘练习身手,梦想着再回到军营。末了的一句,却是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空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全词表达了辛弃疾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落地的空想,抒发了他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以上六首与酒有关著名的诗词,展现了古代精彩政治家与大胆军人的风采,您喜好哪一首呢?欢迎大家一起分享、谈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