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先人创制了格律,但绝无意给后来者套上枷索。
如果你的诗词意境、主旨都无问题,而偏偏在格律上卡壳了,我可以见告你,你的诗词就不要拘束于格律了。
古人都是这样做的,偏偏就没有人说那不是律诗
不信你去看看《唐诗三百首》,那可是个格律诗经典读本,但那本书里就有不少格律诗不符合所谓的格律规则。
因此我奉劝那些所谓的行家今后就不要拿格律来恶意攻击别人。
大家写点诗歌是用来记录自已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不是用来招人攻击的。
如果有这种攻击他人的癖好的人,请不要到诗友圈来找碴。
善意的提醒者不在此列。

当然,写作格律诗如果能遵守格律规则肯定更加完美,至少可以在形式上取得别人的认同,少被一些半桶水骂作反面教材。
为了让那些行家少些口实,本日我们就来磋商七言律诗的格律哀求。

律诗是一种严格讲究格律的诗歌,包括五律、七律和排律,而格律是律诗讲究用字和用韵的法则,详细包括押韵和平仄等方面,个中平仄是律诗中最主要的成分,因此乃至有人乃至认为讲格律便是讲平仄。
本日我们说到的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除了首联和尾联以外,别的的各联都哀求对仗。
在用韵上,除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之外,偶数句必须押同一韵部的平声韵,且不得换韵。
诗韵与字的音调有密切关系,在韵书中每个字所属的韵部及它的音调、平仄都写得清清楚楚,写诗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对写作有帮助。

​所谓平仄,在普通话的四声中,阴平、阳平归于平声,上声、去声归于仄声,写诗的朋友基本可以按照这个规则来剖断用字的平仄,但要把稳的是律诗一句之中平仄要交错,且句与句之间平仄要粘对。
所谓句内平仄交错便是哀求一句之中每两字的平仄要交替涌现,并以两字中的后一字为节奏点,以是古人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便是七言诗中一、三、五各字的平仄基本可以不管,但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却不能随意变动。

是不和教材也不是半桶水浅谈七言律诗的写作要求

以上所讲的是写作七言律诗的基本哀求。
但是我们还必须搞清楚七言律诗写作中的一些大忌。

首先,七言律诗忌孤平和孤仄。
所谓孤平是指前后两个仄声字中间夹一个平声字,而所谓孤仄便是两个平声字夹一个仄声字。

其次,七言律诗忌三平尾和三仄尾。
所谓三平尾是一个句子的后三字均为平声字,所谓三仄尾是一个句子的后三字均为仄声字。
一个诗句的后三个字,别号“三字脚”。
在语法构造上要与前面切割,第五字不能和第四字连在一个词或词组里面,且三字脚的节奏点比较灵巧,它们的平仄有“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种格式。
当然这也就解释七言律诗可以有四种句式。

​再次,七言律诗忌失落对失落粘。
律诗同一联的高下句平仄要相反,否则就叫做失落对。
相邻的两联要相粘,即后一联上句的前四字与前一联下句的前四字平仄要相同,否则就叫做失落粘。

末了,七言律诗忌合掌和重字。
前面讲过,七律中间两联要讲究对仗。
所谓对仗便是说同一联的上句和下句(也叫出句和对句)相对应位置的用字词性要相同,词类要相对,平仄要相对,词义要相反或干系。
如果出句和对句意思相同,那就叫做“合掌”,这是写诗对联的大忌。
此外还要只管即便避免同一个字在诗中重复涌现,尤其是不能让同一字相对。

​很显然,违反上述规则的律诗不符合哀求。
相对付律诗而言,我们把不合格律的诗或诗句称为拗体或拗句。
但作者如果采纳方法补救(即所谓拗救),也仍旧是格律诗。
常日有三种拗救方法:

⑴分外的拗句。
原句中第五、第六两个字的平仄互换,这时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可平可仄。
此句第六字犯孤平,算作拗句,但在律诗中较为常见,尤其常用在尾联中。

⑵本句自救。
原句中第三字用了仄声,致使第四字犯孤平,就要将第五字改成平声以自救。

⑶对句相救。
原来出句的第五字或第六字用了仄声,涌现了孤平,可用对句的第五字改平声相救。
原来出句仅第五字拗也可不救,但是第六字拗应该相救。

​以上所讲的仅对七言律诗而言。
五律的规律虽有些差异,但可从七律推断出来。
在这里,我并无意复古,强调格律。
我们知道,唐以前的古体诗没有所谓格律,但是还是有传诵千古的诗篇。
今人写的当代诗不受格律约束,一样也有人写出了万人传诵的佳构。
因此,我要强调的足律诗追求形式的完美,这一点不应责怪,但是形式还是要服从内容,一味地追求形式却不讲究天然情趣并不可取。
因此再一次奉劝那些食古不化的人,不要抱着去世格律不放,半桶水淌得很要不得,把人家的诗歌看作反面教材更让人不能容忍。
不管如何,诗歌只要写得自然就好,便是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