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其二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落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干瘪。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诗
口语译文: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持续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随意马虎。你说江湖风波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落事葬身水里。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闻达形容干瘪。谁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朋侪》)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墨客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相互照料,表示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意。实在,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墨客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少焉,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离的时候,李白总是仓皇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
”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落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面揭示生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墨客“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墨客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干瘪!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附近晚年更被囚系流放,连自由也失落掉了,还有什么“法网恢恢”之可言!
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杜甫被众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其余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博识,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梦李白·其二》是唐朝墨客杜甫创作诗词,作品出自《唐诗三百首》。该作是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厚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生理,表现对老友休咎死活的关怀。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