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翰音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
”后因以“翰音”为鸡的代称。

独夜

鸡的别名。
《类说》卷二五引《玉泉子·鸡五德》:“鸡一名独夜,一名司晨。

司晨

鸡年说鸡释名典故诗选

谓雄鸡报晓。
借指雄鸡。
唐 李益 《闻鸡赠主人》诗:“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

司夜

借指鸡。
《庄子·齐物论》“见卵而求时夜” 晋 崔譔 曰:“时夜,司夜,谓鸡也。

戴冠郎

鸡的别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鸡曰戴冠郎。
”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禽鸟·鸡》:“ 陈 、 宋 、 卫 之间,谓鸡为鸊鴟; 徐 鲁 之间谓之秋侯子,一名戴冠郎。

长鸣都尉

鸡的别名。
宋 陶谷 《清异录·兽》:“ 武宗 ( 唐武宗 )为 潁王 时,邸园蕃禽兽之可人者,以备十玩,绘十玩图,于今传播:九皋处士--鹤,玄素师长西席--白鷼, 长鸣都尉 --鷄。

稽山子

稽山子

鸡的别称。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欧阳询 《艺文类聚》有为禽兽九锡,以鸡为 稽山 子,以驴为 庐山 公者。

鸠七咤

鸡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大纲·禽二·鸡》﹝释名﹞:“梵书曰:鸡曰鳩七咤。

朱朱

呼鸡声。
《初学记》卷三十引 汉 应劭 《风尚通》:“呼鸡曰朱朱,俗云,鸡本 朱 氏翁化为之。
今呼鸡皆朱朱也。
”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俗以舌音祝祝,可甚至犬,脣音汁汁,可甚至猫。
鸡朱朱,豕卢卢……朱朱卢卢,皆象其声。

胶胶

鸡鸣声。
《诗·郑风·风雨》:“风雨瀟瀟,鸡鸣胶胶。
”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
唐·李益 闻鸡赠主人

鸡德

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落时,信也。
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唐·白居易 池鹤八绝句·鸡赠鹤

三号

《史记·历书》:“时鷄三号,卒明。
” 司马贞 索隐:“三号,三鸣也。
” 周君适 《伪满宫廷杂忆·我走进了小天地》:“鸡三号,更五点,此时拜疏击大阉。

鸡人

鸡人

周 官名。
掌供办鸡牲。
凡举行大典,则报时以警夜。
《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
大敬拜,夜嘑旦以嘂百官。
凡国之大来宾、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
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
凡敬拜,面禳衅,共其鸡牲。
” 后指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骇鸡犀

犀角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有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鸡羣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
”薰陆胡椒腽肭脐,明珠象齿骇鸡犀。
元·宋本 舶上谣送伯庸以番货事奉使闽浙

鸡舌喷鼻香

即丁喷鼻香。
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喷鼻香。
《初学记》卷逐一引 汉 应劭 《汉官仪》:“尚书郎含鸡舌喷鼻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喷鼻香握兰,趋走丹墀。
” 亦省作“ 鸡喷鼻香 ”、“ 鸡舌 ”。
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喷鼻香。
唐·刘禹锡 郎州窦员外赐教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

鸡竿

一端附有金鸡的长竿。
古代多于大赦日树立。
《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於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絳幡长七尺,承以綵盘,维以絳绳,将作监供焉。
” 后用为赦罪之典。
高揭鸡竿闢帝閽,祥风微暧瑞云屯。
唐·许浑 正元

芥羽、金距

芥羽、金距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季 郈 之鸡鬭, 季氏 介其鸡, 郈氏 为之金距。
” 孔颖达 疏引 郑司农 曰:“介,甲也,为鸡著甲。
”《史记·鲁周公世家》作“ 季氏 芥鸡羽”。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擣芥子播其鸡羽,可以坌 郈氏 鸡目。
” 后因以“芥羽”指用以角斗的鸡。
金距,装在斗鸡距上的金属假距。
距即鸡跗蹠骨后方所生之尖突起部,中有硬骨质之髓,外被角质鞘,故可为战鬭之用。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斗鸡》:“其金距也,薄刃如爪,凿枘於鸡距,奋击之,始一挥距,或至断头。
”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繽纷。
汉·应玚 斗鸡

花冠

指鸡冠。
亦用作雄鸡的代称。
花冠已衝力,芥爪復惊媒。
南朝陈·徐陵 斗鸡

宝鸡

古传说中的神鸡。
谓得之可成王霸之业。
陕西省 宝鸡县 之名本此。
《太平广记》卷四六一引 晋 张华 《列异传·陈仓宝鸡》:“ 秦穆公 时, 陈仓 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牵以献 穆公 。
道逢二童子曰:‘此为媪述,常在地中,食去世人脑。
若欲杀之,以柏插其首。
’媪曰:‘此二童子名为鸡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
’ 陈仓 人捨之,逐二童子。
二童化为雉,飞入於林。
陈仓 人告 穆公 ,发徒大猎,果得其雌,又化为石,置之 汧 渭 之间。
至 文公 立祠,名 陈宝 。

鸡群

比喻平庸之辈。

失落旦

谓鸡误报晓。
比喻事情失落职。
豢犬使警夜,畜鸡用司旦。
彻警盗所窥,失落旦固吾患。
宋·陆游 晚秋田舍

五时鸡

夜间能按更报时的鸡。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有司夜鸡,随鼓节而鸣不息,从夜至晓,一更为一声,五更为五声。
亦曰五时鸡。
”挽水西流想无法,从今不养五更鸡。
清·黄遵宪 山歌

索斗鸡

求斗的公鸡。
常用以比喻横暴凶恶的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索斗鸡》:“ 李林甫 为性狠狡,不得士心,每有所行之事,多不协羣议,而面无和气,国人谓 林甫 精神刚戾,常如索斗鸡。

食蹠(zhí)

比喻善学而知识渊博。
语出《吕氏春秋·用众》:“善学者若 齐王 之食鷄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
” 高诱 注:“跖,鷄足踵。
喻学者取道浩瀚,然后优也。

鸡肋

鸡的肋骨。
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备 因险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
主簿 杨脩 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 汉中 ,知王欲还也。
’”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肠。
宋·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

驱鸡

驱鸡

赶鸡。
汉 荀悦 《申鉴·政体》:“睹童子则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方。
童子驱鸡者,急则惊,缓则滞。
方其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北。
迫则飞,疎则放,志闲则比之,流缓而不安则食之。
不驱之驱,驱之至者也。
志安则循路而入门。
” 喻作官御民。
驱鸡尝理邑,走马却从戎。
唐·韦应物 送崔押衙相州

鸡窗

《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晋 兖州 刺史 沛国 宋处宗 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乃至,恒笼著窗间。
鸡遂作人语,与 处宗 评论辩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輟。
处宗 因此言巧大进。
”后以“鸡窗”指书斋。
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
唐·罗隐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

鸡树

指古代中书省。
语本《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帝独召 爽 与 放 ”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 放 ( 刘放 ) 资 ( 孙资 )久典机任, 献 ( 夏侯献 )、 肇 ( 曹肇 )心内不平。
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復几?’”终须似鸡树,荣茂近昭回。
唐·刘禹锡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

连鸡

缚在一起的鸡。
喻群雄相互牵掣,不能同等行动。
《战国策·秦策一》:“诸侯不可一,犹连鷄之不能俱上於栖之明矣。
” 鲍彪 注:“连谓绳繫之。

天鸡

神话中天上的鸡。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东南有 桃都山 ,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咿喔天鸡鸣,扶桑色昕昕。
唐·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由于诗以写之

汝南鸡

古代 汝南 所产之鸡,善鸣。
惟讨厌棍 汝南 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南朝陈·徐陵 乌栖曲

典故

牛刀割鸡

谓处理小事何用礼乐。
后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 ,闻絃歌之声, 役夫 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言治小何须用大道。
”君有百鍊刃,堪断七重犀。
谁开 太阿 匣,持割 武城 鸡。
唐·张九龄 赠澧阳韦明府

见卵而求时夜

《渊鉴类函》:“时夜,度时而呼更也。
鸡未出卵,而早求其呼更,此早计之喻也。
”百里岂能容驥足,九霄终自别鸡羣。
唐·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鸡黍

指饷客的饭菜。
语本《论语·微子》:“止 子路 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轩车能朅来,鸡黍足充馁。
宋·司马光 招鲜于子骏范尧夫

鸡黍约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
至其日, 式 果至。
二人对饮,尽欢而别。
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后以“鸡黍约”为友情深长、聚会取信之典。
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羽觞空。
唐·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

玉鸡衔赤珠

玉鸡,传说中的神鸡。
《神异经·东荒经》:“盖 扶桑山 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鷄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
”《宋书·符瑞志上》:“﹝汉﹞ 昭灵后 游於 洛池 ,有玉鸡衔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
’ 昭灵后 取而吞之。
又寝於大泽,梦与神遇……遂有身而生 季,是为 高帝(刘邦)。

一人得道

一人得道

《论衡校释》卷七〈道虚〉:“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
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因此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
王遂得道,举家仙游。
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此言仙药有馀,犬鸡食之,并随王而仙游也。
” 后用于比喻寄托于有权势的家人、亲友而得势。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
唐·储嗣宗 春游望仙谷

牝鸡司晨

母鸡报晓。
旧时贬喻女性掌权,所谓阴阳颠倒,将导致家破国亡。
语本《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 孔 传:“喻妇人知外事。
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
” 亦省称“ 牝晨 ”。
《南史·后妃传论》:“ 后主 嗣叶,实败于椒房,既曰牝晨,亦唯家之索也。

苻朗皂白

谓 晋 苻朗 善识味。
《晋书·苻朗载记》:“﹝ 苻朗 ﹞善识味,咸酢及肉皆别所由。
会稽王 司马道子 为 朗 设盛饌,极 江 左精餚。
食讫,问曰:‘ 关中 之食孰若此?’答曰:‘皆好,惟盐味小生耳。
’既问宰夫,皆如其言。
或人杀鸡以食之,既进, 朗 曰:‘此鸡栖恒半露。
’检之,皆验。
又食鹅肉,知黑白之处。
人不信,记而试之,无豪釐之差。
时人咸以为知味。

系火烧营

殷浩北伐羌江,江逌为长史,取鸡百馀只,以长绳连之,皆系火于足。
群鸡骇散,一时驱放过堑,飞集羌营,羌营火发,因其乱,随而击之。

貍膏涂头

貍膏:狸的脂膏。
《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庄子》:“羊沟之鸡,三岁为株,相者视之,则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貍膏涂其头。
” 司马彪 注:“鸡畏狸也。
” 古时斗鸡时取以涂抹鸡头,使对方恐惧,从而降服对方。
愿蒙貍膏助,常得擅此场。
三国魏·曹植 斗鸡篇

鸡鸣戒旦

鸡鸣戒旦

怕失落晓而延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语本《诗·齐风·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
哀公 荒淫怠慢,故 陈 贤妃贞女夙夜鉴戒相成之道焉。
”《晋书·文苑传·赵至》:“鸡鸣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託。
”亦作“ 鸡鸣候旦 ”。
鸡鸣候旦寧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宋·徐铉 和张先辈见寄

破而得粟

齐二野父争鸡,傅琬字季圭,为山阴令,问鸡何食。
一云豆,乃杀鸡,破得粟,罪言豆者。
一县称其神。

雄鸡断尾

比喻明智之士自我伤残以避祸害。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宾孟 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
问之。
酒保曰:‘自惮其牺也。
’” 杜预 注:“畏其为捐躯,奉宗庙,故自残毁。
”老龟被刳肠,不如无神灵。
雄鸡自断尾,不愿为捐躯。
唐·白居易 答桐花

三雀登背

晋元年,三雀共登一雄鸡背,三入安东府厅事,占者当三进爵为天子也。

雌为雄

汉孝宣帝时,雌化雄,元后统政之故。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
中夜闻荒鸡鸣,蹴 琨 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后以“闻鸡起舞”为志士仁人及时奋发之典。
亦省作“ 闻鸡舞 ”、“ 闻鸡 ”。
击楫誓清,闻鷄起舞,毕竟英雄得。
宋·松洲 念奴娇·题锺山楼

梦白鸡

梦白鸡

《晋书·谢安传》:“﹝安﹞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落,因悵然谓所亲曰:‘昔 桓温 在时,吾常惧不全。
忽梦乘 温 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
乘 温 舆者,代其位也。
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
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
’……寻薨,时年六十六。
”后用以泛指不祥之兆。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唐·李白 东山吟

车如鸡栖马如狗

《后汉书》卷六十六〈陈王列传·陈蕃〉:“震字伯厚,初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
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
三府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
’” 鸡栖车,古代一种制作简陋的小车。
独乘鸡栖车,自觉少风调。
唐·李贺 春归昌谷

楚客山鸡

三国·邯郸淳《笑林》: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
』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
』乃酬千金,弗与;请更加,乃与之。
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去世。
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
楚郊疑凤出,陈宝若鸡鸣。
唐·李峤 雉

鸡鸣狗盗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
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于是秦昭王乃止。
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
」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
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
夜半至函谷关。
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纵然人驰传逐之。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来宾,来宾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自是之后,客皆服。
” 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
始觉 孟尝 门下客,鸡鸣狗盗亦奇才。
清·赵翼 坐守

鸡虫得失落

唐 杜甫 《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落无了时,瞩目寒江倚山阁。
”后改变原意,以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落。
鸡虫得失落何须算,鹏鷃逍遥各自知。
宋·王安石 绝句

鸡口牛后

《史记·苏秦列传》:“臣闻鄙谚曰:‘寧为鸡口,无为牛后。
’今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异於牛后乎?” 张守节 正义:“鸡口虽小,犹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也。
” 常以喻低微而安宁之地位。
甘閒在鸡口,不贵封龙额。
唐·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

木鸡备德

《庄子·达生》:“ 纪渻子 为王养鬭鸡,旬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旬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成玄英 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其犹木鷄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
”后因以“木鸡”喻指教化深淳以沉着取胜者。

山鸡照影

山鸡照影

《异苑》曰:“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
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
公子苍舒令人取大镜著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至去世。
”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鸞对镜不作双。
宋·黄庭坚 睡鸭

家鸡野雉

晋 庾翼 善书法,初不服 王羲之 ,遂以家鸡比喻自己的书法,以野雉比喻 王氏 的书法。
《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晋书》:“﹝ 庾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右军 后进, 庾 犹不分,在 荆州 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贱家鸡爱野雉,皆学 逸少 书,须吾下当比之。
’” 亦作“ 家鸡野鹜 ”、“厌家鸡”。
闻道比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
唐·柳宗元 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崙二童

祝鸡翁

传说中古代善养鸡者。
汉 刘向 《列仙传·祝鸡翁》:“ 祝鷄翁 者, 洛 人也。
居 尸乡 北山下,养鷄百餘年。
鷄有千餘头,皆扬名字。
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
卖鷄及子得千餘万,輒置钱去。
之 吴 ,作养鱼池。
后升 吴山 ,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云。
”早晚同归洛阳陌,卜邻须近祝鸡翁。
唐·刘禹锡 重寄表臣二首

诗选

缚鸡行 (唐·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落无了时,瞩目寒江倚山阁。

过庭录

小宋旧有一帖论诗云:杜子美诗如斯,至于实下虚成,亦何可少也。
……此盖为《缚鸡行》之类,如“小奴缚鸡向市卖”如斯,是“实下”也;末云:“鸡虫得失落无了时,瞩目寒江倚山阁”,是“虚成”也。
盖尧民亲闻于小宋焉。

唐诗归

钟云:读此数语,觉放生多事(首五句下)。
钟云:达甚(“鸡虫得失落”句下)。
谭云:慈悲中生出寂悟(末句下)。

杜诗解

此首全是师长西席借鸡说法。
前四句借《孟子牵牛章》“牛羊何择”演成妙义。

唐宋诗醇

齐物之旨。
蔡正孙曰:《步里客谈》云:古人作诗,断句辄旁入他意,最为警策。
如老杜云“鸡虫得失落无了时,瞩目寒江倚山阁”是也。
黄鲁直作水仙花诗“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亦是此意。

读杜心解

张远云:大有“蝼蚁何亲,鱼鳖何仇”意。
愚按:结语更超旷,盖物自不齐,功无兼济,但所存无间,便大造同流,其得其失落,本来无了。
“注江倚阁”,夸夸其言,惟公天机高妙,领会及此。

斗鸡 (唐·杜甫)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

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喷鼻香。

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容斋随笔

杜公诗命意用事,旨趣深远,若随口一读,每每不能晓解。
……“斗鸡初赐金……清秋草木黄。
”先忠宣公在北方,得唐人画《骊山宫殿图》一轴:华清宮居山颠,殿外垂帘,宫人无数,穴帘隙而窥,一时伶官戏剧,品类杂沓,皆列于下,杜一诗真所谓亲见之也。

杜臆

前四句感言乐事,而言悲止云“终一閟”、“久无喷鼻香”何等憨实!

义门读书记

“女乐久无喷鼻香”,三事独归重女乐言之。
“寂寞骊山道”,次联暗接,至此点明。

读杜心解

此首前后转关处,述明皇两头事。
中间播迁一段,泯然隐起,俟后两篇叙出。
但将高下半篇,一翻转看,盛衰存没之间,满目泪痕矣。

剑溪说诗

众人但目皮色苍厚、格度端凝为杜体,不知此老学博思深,笔力矫变,于沉郁抑扬之极,更见微婉,……五律之《洞房》、《斗鸡》;七律之“东阁不雅观梅”等篇,学杜者视此种曾百得其一二与?

斗鸡联句 (唐·韩愈)

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愈)。

峥嵘颠盛气,洗刷凝鲜彩(郊)。

高行若矜豪,侧睨如伺殆(愈)。

精光目相射,剑戟心独在(郊)。

既取冠为胄,复以距为镦。

天时得清寒,地利挟爽垲(愈)。

磔毛各噤㾕,怒瘿争碨磊。

俄膺忽尔低,植立瞥而改(郊)。

腷膊战声喧,缤翻落羽皠。

中休事未决,小挫势益倍(愈)。

妒肠务生敌,贼性专相醢。

裂血失落鸣声,啄殷甚饥馁(郊)。

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

毒手饱李阳,神槌困朱亥(愈)。

恻心我以仁,碎首尔何罪。

独胜事有然,旁惊汗流浼(郊)。

知雄欣动颜,怯负愁看贿。

争不雅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愈)。

事爪深难解,嗔睛时未怠。

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郊)。

头垂碎丹砂,翼拓拖锦綵。

连轩尚贾馀,清厉比归凯(愈)。

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

英心甘斗去世,义肉耻庖宰。

君看斗鸡篇,短韵有可采(郊)。

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师长西席文集

韩醇曰:赞许雄浑,极其情态。
间以人才为喻。
两皆精品,真欧阳文忠所谓“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称”者也。

批韩诗

朱彝尊曰:咏物小题,题外不增一字,时豪快动人,古今罕埒。
将一段精神踊跃,使读者即如赴鸡场亲不雅观角伎,陡尔醒眼。
“昂”、“竦”二字,已尽大概(首二句下)。
曲描细写,不惟得其形,兼得其神(“精光”句下)。
此下乃接斗形状,备弯曲变态(“复以”句下)。
中休小挫,对起随旋,斗中皆有节度,非身至鸡场,不知其妙(“随旋”句下)。
此下乃酣战后嗟叹,造语尤多奇(“碎首”句下)。
亦奇语(“英心”二句下)。
结太聊且(末句下)。
何焯曰:领入妙(“天时”二句下)。
第三层虚写(“再接”句下)。
汪琬曰:纵宕有势(“助叫”句下)。

义门读书记

顶上“昂”字(“高行”句下)。
顶上“竦”字(“侧睨”句下)。
欲斗之神(“精光”二句下)。
是两鸡空斗未相搏时,俗所谓“打碰脚”(“磔毛”四句下)。
顶“冠”来(“裂血”二句下)。
“巧绐”枭俗所谓“游斗”。
写斗凡三层,看他用笔变革处,写斗之妙,全在将斗处写得飞动(“随旋”句下)。
顶“距”来(“毒手”二句下)。
韩、孟徒一而(“恻心”四句下)。
斗鸡主一壁(“知雄”二句下)。
豪甚。
众人在场一壁(“争不雅观”二句下)。
顶“距”来(“事爪”句下)。
负一壁。
“碎丹砂”,顶“冠”来(“头垂”二句下)。
胜一壁(“连轩”二句下)。

诗比兴笺

《斗鸡联句》一篇亦刺当时朋党恩怨争势去世利之徒,为朱门之鹰犬,快报复于睚眦者。
举此反隅。

岘傭说诗

“一喷一醒然,不屈不挠乃”,虚字强押,退之所创,然不可轻学,学之每每不稳。
韩、孟联句,字字生造,为古来所未有,学者不可不穷其变。

赋得鸡 (唐·李商隐)

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

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李义山诗集笺注

姚培谦曰:此叹禀性之不可移也。
“可要”,犹言岂要如此。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稈梦星曰:此亦感慨从事之作也。
托之于鸡者,鸡有五徳,自可擅场,徒为哺雏,恋人粱稻,犹己之为贫而从事也。
然而辛劳五更,不辞风雪者,空为天上之阳乌耳,岂非如己之入幕,徒供在位者之驱策哉!

玉谿生诗集笺注

刺藩镇利传子孙,故妒敌专权,而无勤恳王室之志。

玉谿生诗说

此纯是寓意之作,然难免不免比附有痕,嫌于粘皮带骨矣。
凡咏物托意须浑融自然,言外得之;比附有痕,所最忌也。

玉谿生年谱会笺

冯说殊妙。
“勿为子孙之谋,欲存辅车之势”,卫公先见,足为此诗确证。
结言胆怯梦稳,岂真遵奉王命哉,不过冀朝廷不夺我兵权耳!

不雅观斗鸡偶作 (唐·韩偓)

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

白日枭鸣(一作鸱枭)无意问,唯将芥羽害同群。

韩翰林集

吴汝纶曰:此讥当时藩镇(末句下)。

唐人绝句精华

此讥同类相残也。

杂歌谣辞 鸡鸣曲 (唐·李廓)

星稀月没入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

征人牵马出门立,辞妾欲向安西行。

再鸣引颈檐头下,楼中角声催上马。

才分曙色第三鸣,旌旆尘凡已出城。

妇人上城乱招手,夫婿不闻遥哭声。

长恨鸡鸣别时苦,不遣鸡栖近窗户。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直截得妙,语意亦近张、王。

唐诗归

钟云:直写节次,无限情事委折个中(“才分曙色”句下)。
谭云:乐府妙想。

鸡鸣埭曲 (唐·温庭筠)

题注:《晋书》武帝尝幸琅琊城,宫人常从早发,至湖北埭,鸡始鸣,今呼为鸡鸣埭。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

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鱼跃莲东荡宫沼,濛濛御柳悬栖鸟。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盘踞势穷三百年,朱方杀气成愁烟。

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

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

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中晚唐诗叩弹集

诏按:庾信《哀江南賦》:“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
”此下言祯明中,隋军压境,以至灭亡(“盘踞势穷”句下)。
诏按:祯明二年,隋下诏伐陈,明年正月朔,陈主会朝,大雾四塞。
这天,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韩擒虎自横江宵济采石、缘江诸戍,望风尽走(“战鼓渡江”句下)。
陈主与张丽华、孔贵嫔投景阳井,以避隋兵(“绣龙画雉”句下)。

冬夜读书忽闻鸡唱 (宋·陆游)

邋遢常谈笑须生,丈夫失落意合躬耕。

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事客岁夜床空独卧,时来竖子或成名。

春芜何限英雄骨,白发萧萧未用惊。

养斗鸡 (宋·黄庭坚)

峥嵘已介季氏甲,更以黄金饰两戈。

虽有英心甘斗去世,其如纪渻木鸡何。

牝鸡雄 (元·杨维桢)

序:《列女传》伯嬴秦穆女,楚昭王之母也。
吴王入郢,妻昭之妻,又欲妻其母嬴。
嬴伏剑,不可犯而止,为作《牝鸡雄》,补乐府缺。

牝鸡雄,秦氏熊(公谷书嬴作能)。

吴王入楚妻,后宫牝鸡雄。

把剑夜啸生悲风,夫亡子遁谁适从。

人言秦鸡解逐凤,不知牝逐孤飞龙。

鸡声 (明·徐渭)

云中丹灶伴神仙,亦有栖迟高树颠。

向夕既来回客梦,凌晨特去喨霜天。

韵飘篱外雏俱集,颈涨花前绣愈圆。

不似吴门塘上鸭,只将名姓向人宣。

鸡鸣歌 (明·高启)

北斗城头北斗低,万家梦破一声鸡。

马蹄踏踏车辘辘,阙下连趋市中逐。

雄鸡安得噤尔声,利名少息世上争,漫漫夜长人不惊。

鸡 (清·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

题孙文斌小鸡争食图 (当代·陈永正)

群雏本无猜,浅草意自乐。

得失落在民气,何事倚山阁。

鸡年元日有作 (当代·熊东遨)

一声啼破五更寒,云外凭伊叩早安。

联动八方春觉醒,通畅万古道循环。

敢劳初日红残雪?漫遣长风绿远山。

会得南来苏子意,故乡虽好不须还。

搜韵

最全面的古典诗词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