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潜,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墨客,其诗词具有明显的田园山水特色,恬淡闲适,脾气淡然,善于描写自然景致,笔法细腻,刻画生动,能很好地地将情景与心情紧密的联系起来。开元十四年进士及第,一起升迁大多为御史言官之类的闲散小官,仕途平淡无奇。后爆发安史之乱,弃官出走,归隐山水田园之间,游走于江淮大地,不问世事,不理俗物,过着闲散的生活,后不知所终。
綦毋潜有相称的才华和名声,诗如其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因其宽厚淡泊的心态和处事办法,他和很多当时著名的墨客有过密的交情,与王维、孟浩然、李颀、张九龄、储光羲、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以诗文相交,沉溺于文学之中,畅游于精神境界,活的自我,活的有味,人生要淡定,要脾气超脱,这也是一门学问。
老马为大家准备了七首綦毋潜的小诗,没有壮阔雄浑,没有绮丽宜人,没有柔情似水,也没有佳期如梦,有的只是朴实的景物,有的只是淡然的心态。
1《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法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薄暮半不才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徜徉于山林绿意之中,在山路上瞥见禅房中晾晒的法衣,随风而动,窗外没有人,只有几只水鸟油滑的飞过,追逐嬉戏,好一番自然之景。嬉戏在山林之间,熏陶在禅寺之下,神清气爽,赏心悦目,在太阳下山的时候,沿着蜿蜒弯曲的山路而下,兴致不减,听到山上的钟声透过绿意的山林传来,微风阵阵,佛音袅袅,令民气中涌起万分愉悦和虔诚。全诗景中有情,情中含景,笔触细腻,景致怡人,令民气驰憧憬。
2《早发上东门》
十五能行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
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阳尘。
——尘凡滚滚,名困惑人,遥想青年,年夜志壮志,万里西入长安觅封侯,名利场上摸爬滚打,可惜事与愿违,而今已过而立之年,家未成功为立,四处流落,羁旅行人中多了我一人。中年的困惑和危急,可能是命运不济,也可能是未遇伯乐,没有碰到人生中的明主,空有一身报国之志,无奈投效无门。至今还是一个布衣白身,游走在洛阳的街巷中,疲于奔命,蝇营狗苟,受够了白眼和厌弃,只留下一身的尘埃和落寞。
3《宿龙兴寺》
喷鼻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寺院高阁,山林秀景,在禅寺中乐不思蜀,夜宿山寺,松涛阵阵,古殿巍峨,油灯中闪烁着佛理的光辉和聪慧,比丘衣裳蕴藏着闪光的哲理。白天在寺庙中诵经念佛,传播佛理,令民气情平和。蒲团中静坐冥思去探寻佛法的博识莫测,研读佛经中的道理与聪慧。夕阳西下,山林掩映,绿色苍茫中只见鸟儿飞起,振翅山林。
4《满公房》
天下莲花藏,行人喷鼻香火缘。
灯王照不尽,中夜寂相传。
——大千天下造万千宝塔众生,莲花生聪慧,菩提蕴民气,众生皆是法相,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幻象真像,谁又能慧眼识别呢?来往于佛寺之中的信众是有善缘和慧根,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在喷鼻香火缘分中大家相识,互换佛法心得。佛性的理性光辉照耀着大地,在佛灯法号的粉饰下,烛光摇荡,星光点点,仿佛这大乘佛法普度众生,滋润津润万物,寂静的光阴中代代相传。
5《茅岩穴口》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
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
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在茅山求仙问道,登山嬉戏,兴致飞腾,在半山腰中看到浮云阵阵,石壁上的斑斑青苔和绿色,参差不齐的山林,怪石嶙峋,相互对应。在山中嬉戏寻访,步移景异,路随山转,在青翠的山林中穿梭行进,稍稍觉得到山林中的寒冷与冰凉。可惜自己不能得到大道以证正果,只是一个凡俗之人,身体怠倦不敢,只能感叹下山之路的困难。
6《送宋秀才》
冠古积荣盛,当时数戟门。
旧交丞相子,继世五侯孙。
长剑倚天外,短书盈万言。
秋风一送别,江上黯消魂。
——君是名门之后,家学渊源深厚,呈现出很多的人才,名声显赫,一时为郡望,可惜到了你代家境败落,明珠蒙尘,盛景难再。但你却仍旧有豪放果敢之气,勇于直言,关心国事,忠正耿直,有先祖之遗风。如今你要远行,在这秋风飒爽的日子,我与你话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望君能保重,江水依依,山河无恙,只是心中的惆怅和不舍只有自己才能知道,黯然销魂,心念相寄,但愿君能一起安然。
7《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不雅观空静室掩,行道众喷鼻香焚。
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在灵隐寺山顶嬉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佛音佛理相伴,佛塔耸立,铃音冉冉,山寺中的钟声送到耳边,缕缕白云展现在面前,景致如此之美。禅室中没有人,虚掩着大门,山路上有焚喷鼻香的喷鼻香客,信佛之人涌来此处。且先到这西来之峰,寻觅佛法,人潮运动,玄黄山门,落日余晖待你而归。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和建议,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