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这是杜甫《徒步归行》中的诗句,意思是人生的交情不分老少和兴趣爱好,只要交心就足够了。

“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彼时严武访王维不遇,王维作诗酬答,说,如果我不在,您可以随意喝茶,说不定一会我就骑马回来了。

严武是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文武双全,少年得志,彼时,王维58岁,迁中书舍人,严武35岁,为河南尹,彼此交往的韶光并没有多久。

王维迎接石友到访写下一诗热情洋溢清新美好尽显爽朗开朗

据《王右丞集》所载,王维于乾元元年春复官,始与时任京兆少尹的严武往来,可从王维写给严武的诗中,彼此亦如结识多年的忘年交。

可见,王维和严武践行了杜甫的交友理论,“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当严武再一次到访,王维作《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酬谢。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唐 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简译:

院子里的小路虽然靠近荒漠,但长满了松树和菊花,家里还有很多藏书。

用清茶淡饭招待各位好友,请在院子里随意看看,切莫嫌我家贫穷简陋。

鹊鸟在春草返青之前就开始孵卵,到春花凋落时,小鸟已经飞得很好了。

时不我待,不知不觉自己就已经进入了迟暮之年,以是要更加珍惜年华。

赏析: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维购下宋之问的蓝田山庄,将其改建为辋川别业。

山有终南,水有辋川,王维十分钟爱这座山庄,天宝四年伊始,他开始经营辋川别业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张九龄罢相后,王维空想落空,过起了半仕隐的生活。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暮春,严武携一众朋侪,前往辋川别墅,与王维宴饮同乐。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记录的便是彼时家宴的欢快场景,清新淡雅,活泼自然。

“严少尹”即是严武,少尹是官职,彼此严武任京兆少尹,“见过”便是来访的意思。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首联交代隐居环境和精神的富有,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径”是院中小路,汉时廉吏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朋侪来往。

后来世人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松树和菊花都是志向高洁的象征,“松菊荒三径”之句,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情趣。

“图书共五车”喻学识渊博,典出《庄子·天下篇》,有“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之句。

王维学识广博,家中藏书丰富,虽居幽僻之所,但有诗书相伴,日子过得充裕而富余。

首联与朋侪讲述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写出了墨客的博学多才和高洁的情操。

“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受母亲影响,王维自幼礼佛,保持着素食的生活习气。

“烹葵邀上客”,故招待严武等人的菜肴,也以素菜为主,葵是一种蔬菜,嫩叶可食。

好友来了,由于自己要忙着煮菜做饭,无暇坐陪,以是呼唤他们在院中随便走走看看。

“看竹到贫家”,此句化用绅士王徽之看竹的典故,来表达自己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

王徽之是书法家王羲之之子,尤爱竹,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见人家有竹就去不雅观赏。

同时,这也是赞颂严武以及众访客的高尚情操,松树、菊花和修竹,都是君子的象征。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颈联寓情于景,意蕴悠长,历来颇受好评,堪称佳句。

未觉池塘春草绿,阶前梧叶已秋声。
光阴总是悄无声息,它带来活气,也更迭了时令。

此联承上启下,这盎然活气,令自己沉陶隐居生活,而流年暗度,又让自己鬓染霜华。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尾联抒怀,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珍惜年华的豁达情怀。

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被叛军所俘,长安收复后,王维开罪险些入狱,幸有其弟相救。

这年暮春,王维不仅官复原职还迁了职位,严武等众朋侪前来拜访,有安慰也有祝贺。

故有尾联的豁达之语,虽人生迟暮,年华老去,可自己依旧热爱生命,享受隐居生活。

这是对好友到访的回应,也是呼应诗题,升华主旨,抒发旷达的人生情怀和对交情的器重。

后记:

据《旧唐书》所载,王维晚年,斋中无所有他物,只有茶铛和药臼,以及经案和绳床,唯此而已。

王维从前有积极入仕的政治空想,是渴望造诣一番奇迹的,奈何朝堂阴暗场合排场动荡,郁郁不得志。

他一贯都在入仕和出世之间纠结,“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而辋川却办理了他的仕隐两难。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可入仕,入可归隐,王维在辋川得到了精神的解放灵魂的自由。

这首《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抒写的便是王维自甘淡泊的人生态度,和他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同时,王维此诗也是一首书写交情、感慨流年与人生的精良诗篇。
#宝藏兴趣攻略#

参考文献:

《新唐书 王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