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2021年12月16日19:00-21:00
地点:“博雅大学堂”云课程
高朋:葛晓音 北京大学国学院博士生导师
主理:长安街读书会,北京大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不但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每一种文体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过辉煌的全盛期间,产生过许多不朽的名作。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标志着诗和词这两种诗歌样式达到的全盛期间。个中的精华千百年来传颂不绝,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涵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操,因而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值得自满的宝贝。
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它不受时期和地域的局限。虽然产生于千年以前,却像才脱笔砚一样新鲜,无论何时吟诵,都有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可以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但是如何能透彻领会个中的好处呢?这却是一个不随意马虎回答的问题。南京大学研究唐诗宋词的著名前辈程千帆教授,曾经在他的《古诗讲义》里批评一些不懂词章的研究者“对付诗文的要紧处全都不理会”,这也是我们本日很多学习古典文学的研究生的烦恼。硕士、博士们讲不清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好在哪里,已经成为普遍征象。以是本日就和大家谈谈我在阅读唐诗宋词中的一些体会。
浮俗何万端,幽人有独步
一、读懂作品,透彻理解个中的深层含意,便是要能看懂识破作品要表达什么,然后琢磨它若何表达,力争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创浸染心。怎么才能读懂呢?每首作品都是不同的。以下举几个例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落,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不难明得。孟浩然隐居在家乡襄阳,他家附近有一座鹿门山,他有时会到鹿门山的住所去,而鹿门山是东汉隐士庞德公曾经隐居的地方,以是前往鹿门山,也便是表示他要追随庞德公的足迹离世隐居。
这首诗的意境幽冷孤清,是孟浩然的名作。但是诗里更深一层的含意在于,表达对付一种哲理境界的领悟——这便是《庄子·外篇·在宥》所说:“出入六合,游乎九州岛,独往独来,是谓独占。”这种独往独来是指在精神上独游于天地之间,不受任何外物阻碍的极高境界。后世诗文中,“独往”可以专指羽士修炼,僧人出家。如《抱朴子·释滞》:“委六亲于邦族,捐室家而不顾。”“凌嵩峻以独往,侣影响于名山,内视于无形之域,反听乎至寂之中。”或者表现隐居的心愿和行为,如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事实上暂时的游憩于山林,也可以称独往。盛唐人山水诗多取这种意思,表现他们在山水中体悟的任自然的玄理。如果从这一角度来重读孟浩然这首诗,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薄暮是江村落最热闹的时候,而渡口又是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墨客就选择了这一天之中最繁盛热闹繁荣的韶光和地点,开始他的夜归之旅。墨客的去向与归村落的人们相反,正表示了独往的意趣。鹿门山在夜雾笼罩下,密林深邃,不见人径,经月光照射,才显出路来。这“庞公栖隐处”的深幽和隔绝人间也就可以想见了——此处岩石凿成的大门,松树夹道的小径,永久寂寥无声,只有幽人自来自往。这两句可以理解为追想庞德公当年在此独来独往的情景,也可以理解为墨客以庞公自比——自己住在庞公栖隐过的鹿门,现在又在夜间独自归来,正是当年“幽人自来去”的情景的再现。以是墨客正是借“独往”的含意将庞公的神魂与自己合而为一了。
诗里虽然没有“独往”一词,但正如李白诗所说“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这不正是孟浩然诗中意境的表明吗?杜甫说得更清楚:“浮俗何万端,幽人有独步。庞公竟独往,尚子终罕遇。”明白说出那独步的幽人便是独往的庞公。对照李杜二诗,更随意马虎理解这层意思,还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露痕迹地把“独往”的哲理化入墨客独往独来的形象中,现成而奥妙地在夜归途中寄寓了独往的理趣。
要理解这类诗里的深意,就要多节制一些古代文化、宗教哲学思想等等知识。比如要理解山水诗,除了构图、意境这些常用的不雅观察角度以外,还要理解一些庄子思想对审美思想的影响。从六朝到唐代,很多山水诗都包含着玄学佛学的理趣。但究竟是哪些不雅观念详细地影响了某一首诗的表现,也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才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再比如杜牧的《题禅院》: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醉后题禅院》。
第一句用了典故,晋人毕卓爱饮酒,曾对人说:“得酒满数百斛船,四季甘味置两头,右手持羽觞,左手持蟹螯,泅水酒池中,便足了生平矣。” 觥船是容量很大的酒器,棹,划船工具。百分便是满杯。这里用这个故事,写自己只要能乘着酒船,喝空满杯美酒,就不辜负这十年的青春了。后两句是他的名句,从字面看是写自己在落花时节与僧人坐在禅榻旁喝茶,但意思远不止此。鬓丝是写头发花白,禅榻是坐禅的地方,禅令人了悟统统都是空无。古人用茶炉煮茶,以是有烟气飘扬。而随风飘落的落花则意味着春天的消散,春天每每令人自然遐想到人的青春光阴,烟和风都是虚幻的。以是这两句还让人透过随着落花微风轻扬的茶烟体味出主人公身在禅院时心头模糊浮起的青春虚幻之感。
也便是说墨客奥妙地把对禅的空无的体悟通过风吹落花和茶烟轻扬的面前景象表现出来了。联系杜牧的平生思想来看,他身在晚唐,国运衰微,他的大志是补天,也有很多详细的政治打算,希望做一番奇迹,填补朝廷政治的漏洞,但是并未得到重用。以是常感叹光阴虚度。由这两句又可看出,墨客并不真正追求在酒池中泅水生平的生活,前两句只是对自己喝醉的调侃,而后两句才见出其内心的苦闷。以是含义深长,而又表现出杜牧特有的俊逸幽美的风格。读这样的诗,除了知道禅的一样平常意义以外,还要把稳诗中落花、轻烟这类意象在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意蕴。
很多精良的诗词长于融化古人诗歌中的意蕴,但又不露痕迹。如果能把这些意思读出来,就加深了理解。
周邦彦《夜飞鹊》: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这一首写送别,高下片各选取残夜清晨送行和与薄暮落日归来的两段时辰分别写景。
上片写河桥送人时斜月已落,烛泪滴尽,在小雨般沾衣的凉露中,散了离筵。“良夜何其”令人遐想到苏武诗“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津鼓是渡口报时的更鼓,用李端《古别离》“月落闻津鼓”。参旗为星名,《史记·天官书正义》“参旗九星在参西,天旗也。” 同时也关合到苏武诗里的“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打探津鼓和参旗,本是问时辰的意思,但旗鼓的字脸庞易引起戎事的遐想,与骢马相联系,行者或许是从戎赴边的人,纵然不是,也多少渲染了几分出行的英气。
下片写行人从远方归来,从“何意重经前地”一句,方才悟出上片所写的实在是昔日送别这人的回顾,遗钿不见,指当初送他的女子已经不在,河桥送别处只剩下兔葵燕麦、草迷斜径。可见当初送别的地方已经一片荒凉,那么这里曾经发生了多少人事变化呢?“向残阳影与人齐”一句,真切地写出归者茕茕独立于残阳斜照的葵麦之间形影相吊的形象。而藉草而坐,把酒酹地,极望天西的结尾也余味无穷。白日西驰,迟暮之悲清闲言外。
作者将送别选在清晨,将归来选在薄暮,这两个时段又各与少年的英气和老年的衰暮相应,从而使世事的沧桑之感与人生的盛衰之感交织在一起,这首词或许是作者亲自的经历,但更随意马虎令人遐想到汉魏唐宋的古诗中,常常写到的征人思妇送别的情景和行人归来后故宅荒漠的场景,因而词里的内容又有了原谅历史传统主题的更深意义,给人留下无穷想象余地。清真词的深厚每每由此见出。
从以上几个诗例可以看出,如果能透彻理解诗意,就比较随意马虎把握墨客的创浸染心,说清楚作品的表现特点。由于你不是从诗歌理论的一样平常观点出发去剖析作品,而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在这一首详细的作品中,作者是如何表达他的意思的,这样从作品中读出来的体会,一定是你独占的,不会流于一样平常化和公式化。
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把握各种诗歌体式的表现事理,联系文体的特点来理解诗词的艺术创新。
中国古诗中有古体近体两大类,古体包括五古、七古、五七言古绝、三言四言六言、乐府;近体包括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五七言律绝等等;词有小令、长调等等。不同的体式有不同的鉴赏标准。比如歌行长于铺叙,哀求层次复叠,有波澜起伏。欣赏时或取其气势旷达跌宕(如李白《将进酒》),或取其叙情委曲尽致(如白居易《长恨歌》),以畅快淋漓、宛转弯曲、摇荡多姿为佳。而绝句则以蕴藉为上,讲究主题和意象纯挚,留有不尽之意。
而每一种诗体在它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不少精良的墨客都很长于利用体式的特点写出富有创新性的佳作。
举七律为例,崔颢《黄鹤楼》:
前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七律是令黄鹤楼享誉天下的传世名作。关于黄鹤楼故事有不同的说法,一说三国蜀费文祎曾在此楼乘鹤登仙;一说神仙王子安曾乘黄鹤经由这里。墨客对这一传说的憧憬,在诗里转化为对时空悠久的遐想,首四句感叹昔日神仙已乘白云而去,此地的黄鹤楼早已人去楼空。神仙所乘的黄鹤一去不再复返,千年以来只有白云悠悠如故。四句中两用“黄鹤”,两用“白云”,以复沓递进的句法,造成两层意思的回环,增强了咏叹不已的情味。
后半首写从黄鹤楼上俯瞰的面前景象——隔江相望的汉阳城边,树木丛生;武昌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茂密。晴光之下,均历历在目。这种格外清晰的视觉感想熏染,把墨客从遐想中拉回现实。暮色逐渐降临,江上烟波苍茫,不由得百感交集,乡愁油然而生。
前半首和后半首形成过去和现在的虚实对照,便更能触发人们关于宇宙之间人事代谢的感慨和怅惘。正由于这首诗既合典故,又相符景不雅观,能将古今登楼之人所见所感都概括无余,以是连李白到此都以为无从落笔——“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这首诗的紧张好处在于其音调美和意境美是不可复制的,在七律处于盛唐刚刚成熟的分外阶段才可能涌现。音调美,指的是它的歌行句法,前四句一气流注。分两层递进,回环复沓,加倍强了悠扬流畅的音调。当然仅仅音调美还不敷以成名作,由于类似的句法,沈佺期也有写过——“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每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比崔颢早,崔颢显然受了此诗影响。李白后来写鹦鹉洲也用了同样的句法,但是就不如黄鹤楼好。缘故原由在哪里呢?就由于崔颢诗这种悠扬的音折衷诗里黄鹤杳然、白云悠悠的意境特殊折衷。悠远的意境柔顺转的腔调相配,相得益彰。而这种音调美是天然而非人为的,由于有其历史缘故原由——七律从六朝末年源自乐府,音折衷写法一贯和乐府歌行分不开。这种意境美,也来自初唐乐府歌行的常见内容,即每每感慨宇宙的永恒,人间的沧桑,引起人无穷的遐想和淡淡的惆怅。以是这种音折衷意境的结合,正表示了七律形成早期的分外风貌。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随着七律的发展,墨客们哀求发掘它自身的表现潜力,和乐府歌行差异开来,这种音调就逐渐消逝了。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杜甫所起的浸染最主要,他探索了七律的很多表现办法。因此杜甫七律变革极多。我们举一首音调同样流畅的七律来看看它和崔颢七律的不同: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未曾缘客扫,蓬荜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首七律,作于定居草堂初期,写杜甫接待客人的朴拙和真率,以及宾主共饮的忘机之乐。
这是全诗的立意所在,以下几联都是环绕这一主题炼意:茅舍南北都是春水,解释江水环抱村落落,清幽宁静之境可以想见。只有群鸥日日自来,与墨客相亲附近,足见墨客已达到忘机的境界。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因此这首诗里描写鸥鸟与人相亲,不仅是形容江村落茅舍的寂静冷落,也写出了杜甫阔别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又是为下文铺垫:除了鸥鸟,平时根本没有客人来。
第二联“花径未曾缘客扫,今始缘客扫,蓬荜未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高下两意交互成对”(《杜诗详注》引黄生评语)。用这种错落交替的对仗既写出了墨客极少见客的清寂,又写出欢迎来客的殷勤,意思比较繁芜。
第三联说待客没有多种菜肴,家贫只有旧醅,却隔着竹篱要把邻翁也叫来一起喝剩酒,可见杜甫和邻居的关系是何等熟不拘礼。要理解这一联的好处,还必须熟习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推敲之”(《移居》其二)。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陶渊明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弃绝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因此“隔篱呼取尽余杯”因此杜甫自己与邻居相处的率真态度再现了陶渊明的自然之乐。
整首诗四联环绕着待客这件小事,突出了杜甫清贫的草堂生活与陶渊明隐居生活的相似,以及对付陶诗境界的深刻领会,能在简朴中见出高雅。笔调也很活泼流畅。全诗读起来也很夷易流畅,但对仗中藏着奥妙的构思,读者要动动脑筋才能理解诗里的意思,不像崔颢《黄鹤楼》的句意那样平直纯挚,仅仅凭着音折衷意象就能把人带进一种惆怅悠远的意境。
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去世生同
词的体式与诗不同,词牌由曲名得来,每一种词牌是非句式都自成一体,不像诗歌那样能根据它的节奏办法归纳出几类体式。但是有些词体在音调节奏上有光鲜的特点,词人也会加以利用,写出格调独特的好作品。
贺铸的《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去世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从,供粗用,忽奇功。笳煽惑,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贺铸字方回,北宋著名词人。少年时颇有豪侠气概,喜好评论辩论天下,敢于鞭笞权贵。做过一些地方的下级官吏,很不得志。晚年退居苏州。这首词是他生平遭遇和自我形象的写照。
词分高下两片。上片选择最能表现他少年时豪侠意气的几个生活镜头,以三言短句为主,各句之间不用虚词连接,却能一气呵成。先写少年广交各大都邑的豪侠(汉代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彼此肝胆相照,洞澈可见,而且英气冲冠,立谈之间,就切中道理(用《史记·风趣列传》:“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死活与共,一诺千金。在这样一群侠客中,自己被推为俊彦,可见其轶群的年夜胆,“矜豪纵”写出少年豪放不羁、自大得意的神态。
“轻盖拥”以下三句写豪侠驾着带有车盖的轻车,快马并联,来到汴京城东。(斗城原是汉长安别称,城北突出形似北斗,城南屈曲形似南斗,故得名)“轰饮酒垆”三句写他们蜂拥在酒家痛饮美酒的情景,合用了两个典故——垂虹:东晋末年,晋陵薛愿,有虹到他烧锅里饮酒,一下子喝干,薛愿又用酒灌进去,随灌随着喝干;“釜澳”,有学者考证澳应为“燠”,《广韵》:“燠,燠釜,以水添釜”;吸海: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这里形容酒坛上春色浮漾,众人一拥而上,饮酒犹如长鲸吸海,垂虹竭釜,极其夸年夜。
上片末了四句写少年呼鹰放犬骑射的场面,只取箭离雕弓的一瞬间,狡兔洞穴就为之一空的情景,便显示出少年技艺的矫健和敏捷。上片从汉魏到唐代的游侠诗中选取最范例的场景片段,利用这一词调句子短、韵脚密的体式特点,将这些散点串成一线,仅从音调的高亢和节奏的急匆匆就能体会到少年英气飞纵、急于用世的心情。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下片的内容和感情不像上片那么集中,但也靠短句子和密韵脚把它们表现得非常紧凑。开头以“似黄粱梦”紧接上片末句“乐匆匆”,大起大落,比拟溘然,顿时是从前的英气子虚乌有。“辞丹凤”三句写自己告别京城丹凤门,从此与明月为伴,孤舟流落,又别是一番悲惨光景。“官冗从”四句写自己沦为州县小吏,身为下属,事务冗杂,整天匆忙紧张,落在尘网和簿书堆里。“鹖弁如云从”三句指哲宗元祐三年贺铸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任管界巡检(卖力地方上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捕捉盗贼等的武官)的经历,虽然是武官,也只是做些粗杂事务,没有建立奇功的机会。
以上扣住自己的出生和职务来写,点出无论是从官还是武弁,都很不得意,这种处境就与上片的豪迈放肆形成光鲜落差。只管如此,他还是没有放弃从前的年夜志壮志,“笳煽惑”三句写边疆有事,笳鼓是军乐,渔阳弄是鼓曲的名字,令人想起白居易“渔阳鼙煽惑地来”。“思悲翁”是汉代立时所奏的鼓吹乐,这三句巧借军乐曲名写自己听到边疆警报却报国无门的悲哀。
以是下面紧接“不请长缨”三句,说自己不能像汉代的终军那样请缨杀敌,捉住号称天骄的单于,甚至宝剑白白地在西风中吼叫。写到这里,悲愤的感情已达到高潮,气势力量都与上片相称。末了三句却忽然转入一种优哉游哉的境界:这里用嵇康送兄长入军时写的《赠秀才入军诗》,“目送征鸿,手挥五弦”两句原来是表现嵇康超然脱俗的清高神态。但“登山临水”前加一个“恨”字,就把意思都翻过来了,表明墨客痛恨这种登山临水,弹琴啸咏的生活,正道出对自己面前清闲洒脱的退居生活的不满。这个“恨”字,使末三句的精神境界与上片呼答允接,担保了上片中的英气不才片一向到底。
这首词将少年的豪情壮志和老来的落拓无成的处境相对照,有一股激愤不平之气喷涌而出。能够具有这种声势,紧张是充分利用了《六州歌头》句子短匆匆,以三言句为主,韵脚密集的体式特点,全篇一韵到底,全押“东”韵。“东”韵更为全篇的气势增长了宏壮高亢的声情,可说是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由此也可见出把握诗词体式的表现特点对付表现艺术的主要性。
要读通作品,除了依赖注释以外,须要理解的知识很多,比如作家的平生思想、紧张风格、作品的题材类型、对文学史的理解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本日讲的是在这些知识的根本上再进一步,须要对诗词的创作传统以及干系文化背景都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把握作者的创浸染心。而最主要的还是大量阅读作品,正如程千帆师长西席所说,“作品读得太少,就不会有两只知音的耳朵”,因此“反反复复阅读诗,是最笨而又最聪明的办法”。希望热爱唐诗宋词的读者都能多读多思考,争取成为唐宋墨客的知音。
整理/雨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