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东晋墨客陶渊明的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前面有一个引言,大概意思是说,人无论贵贱贤愚,都勉力劳心,操持经营,爱惜自己的生命。
这种做法实在是很令人困惑。
因此极力陈述“形影之苦”,讲述神辨,通过“自然之理”来开释它们。

序中最主要的是“形影之苦”“自然之理”八字。
“形”会消逝,“影”也会随着“形”的消逝而消逝。
形影既然会消逝,就会有失落去之苦。
而神,虽与形影相异,但是三者生而寄托。
不如屈服天的安排,顺其自然,不因永生而喜,也不因短寿而悲。
如此,才算是精确理解形影神的相互关系。

既然形体有韶光限定,一定会去世去,没什么可疑惑的,那么还不如饮酒。
以是,及时行乐,是第一层生活态度。
影子也会消逝,那么不如立德、立功、立言,留给后人。
这岂不比饮酒行乐要高尚得多。
这是第二层生活态度。
但饮酒使人短寿,立德、立功、立言,固然令人欣慰,身死之后又有谁为之称誉,过分担忧死活之事反而会损伤自己的生命。
因此,莫若顺应自然,以达不雅观的态度等闲视之,不必为之多虑。
这便是第三层生活态度。

陶渊明形影神三首神释节选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思因此顺其自然的态度干事,没有做不好的。
陶渊明接管了老子的思想,提炼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人生境界,主见遵照大道,顺应自然,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

凡事只要尽力就好,把该做的事都做了,无愧于心就好。
至于结果,就不必过多考虑了。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说的便是尽力而为,问心无愧,活好自己,做好自己。
不是每一分付出都会得到回报。
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会有完美的结局。
当结局与我们预期有差距时,要学会及时调度心态,不要过度内耗,学会放下执念,统统随缘。
该来的总会来,想去的也留不住。
命运的安排,自有它的道理。

苏东坡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对付陶渊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精神的最佳诠释。
只有当你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你才能明白一个道理:“生活实在很大略,识破是一种领悟,看淡是一种轻松,看开是种快乐,想多了都是问题,想开了全是答案。

存心生活,在自己的天下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天下里顺其自然。
以自己喜好的办法,度过每一天;以最真实的自己,拥抱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