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黛珂
1
公元699年,也便是武周圣历二年,在山西祁县的一所大户人家里,一个男婴嗷嗷降生。这户人家男主人姓王,是隋朝期间有名的王谢,即所谓“四姓五家”中鼎鼎有名的太原王氏。
父亲王处廉带着一点看穿世事的眼力,给他这个宗子赐名维,次年,夫人满心欢畅地又诞下一子,于是取名缙。这时,中国历史上一对著名的兄弟出身了。
在此之前,能跟上他们的不多。而在此之后,一样被传为佳话的,恐怕应属苏轼兄弟了。
王维兄弟姊妹浩瀚,共有七人。他们的童年,实际上要比二苏不幸得多。
王维刚到九岁时,父亲便因病离世,丢下柔弱的母亲和几个幼小的弟妹。王维与王缙稍长一些,知道帮母亲分担家务。可是,他们毕竟也只是孩子,不能独立支撑起这个家。于是,母亲只好乞助于外家。
王维的外婆此时和舅舅住在一起。舅舅是员外,家庭条件不错,他又很爱惜妹妹和这群外甥,因此热心地帮助着,将一家人接住到他事情的蒲城。
韶光轻轻一晃,王维十五岁了。此时正是英姿勃发、羽扇纶巾、系马垂杨的时候。于是,他主动提要去长安谋划未来,母亲不舍地望着他,想到儿子的未来与家族的希望,含着泪答应了。
2
王维初到长安时,可以说是备受打击。他听说岐王爱戴通达音律之人,于是决定去拜访。可是整整八次都未见着人。不久,他结识了大墨客綦毋潜,两人互诉心声,彼此鼓励,相约定要在长安谋个出路。
滞留了几年后,王维终于见到岐王,而这期间所经历的各类艰巨,自然不必细述。只说见到岐王后,凭借高超的音乐才华,王维瞬间就得到了赏识。
这天,岐王李范正在府中组织乐工演习训练。这时,得到好处的仆人终于和颜悦色地领着王维进来了。
王维先是献上自己的诗作,包括那首著名的《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岐王读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顿时为他的才华折服。一番赞赏后,又问他是否精通音乐?王维未说二话,现时弹奏一曲,在场之人无不拍案。
从这天起,王维的人生就发生了惊天算夜转变。此前那些引酒消愁、浑浑噩噩的光阴,宣告一去不复返了。
没过多久,他又结识了宁王。宁王因爱好诗文。常常组织宴会,约请墨客们写诗。而王维就在这时,写下了一首让浩瀚才子搁笔的《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听说,宁王李宪因霸占了人家烧饼小贩的妻子,这女子虽然穿金戴玉,享受尽荣华富贵,但终日怏怏不乐,暗自哭泣。宁王便在浩瀚来宾面前把她丈夫找来,夫妻二人一见面,顿时展现出了柳永《雨铃霖》中的画面。
宁王心有感触,让众人作诗一首。诸才子们尚未成诗,王维的一首《息夫人》便写了出来。众人听罢无不绝笔。
赢得了几位王爷赏识,王维的交际活动可以说取得了巨大胜利。可是,要想在“居大不易”的长安站住脚跟,彷佛还得通过科举才行。
3
开元七年,王维二十一岁。这年,他报名参加了京兆府试,并且顺利拔得头筹。而这一仗的胜利,除了他自身实力轶群外,还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那便是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与玄宗天子一母所生,两情面感深厚。因此,她的话具有相称大的分量。王维为了得到保荐,不得不要求岐王,帮助他见到玉真公主。只要能见到面,事情就算成了一半。
岐王思来想去,决定让王维扮作乐师,趁着玉真公主寿宴去给她祝寿,借机展露才华。
果真,公主很快就把稳到了一个风姿翩翩、容貌洒脱、气质非凡的年轻人。不过毕竟是公主出身,尚且保持着几分自持。当王维奏完一曲哀切悠扬的《郁轮袍》后,她终于忍不住问:“哥哥,这人是谁?”
岐王藏着几分喜色说:“这是我府中新来的一个乐师,不但精通音律,诗文更是冠绝当世。”
公主十分惊奇,忙让王维将他的诗作读几首来听听。王维将早已准备好的诗集递给公主。她随意翻阅几首,逐步地品呷着,时时点头夸奖。当读到“君家云母障,持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时,惊叹着问:“阁下便是大名鼎鼎的王维?”
王维点头称是。公主对王维之名早已熟知,对他的诗作更是喜好的不得了。此刻既然相识,只恨太晚。忙招待王维入座,好好地奖掖了一番。王维顺利获取了公主的芳睐,在本年考试中夺得解头。
两年后,王维参加殿试考试,又一举夺得状元。这让他在唐朝浩瀚的墨客中变得尤为亮眼。
4
开元九年夏天,刚考上状元的王维通过了铨试,被付与太乐丞之职,从此正式步入仕途。可惜官场难料,几个月后,由于岐王的一件案子,他也受到牵扯,被贬出京。
之后,他在济州度过了三年。幸运的是碰着了裴耀卿,这是他的知音,以是那些日子过得并不苦恼。对付官场,他彷佛已有些冷淡,如今唯一待考虑的,便是自己的婚姻大事。
开元十五年,王维二十九岁。这年,他结婚了。关于爱情,这位超凡的青年是否有过意中人?这点应是可以肯定的。虽然史估中对王维妻子的姓名、出生均无记载,但无须置疑的是,王维与妻子之间的情绪很深。深到什么程度?深到为了她,甘心半生孤苦。
谁知,天意弄人。结婚一年后,王维的妻子就因难堪产而去世。他忍着痛楚埋葬了妻子,此刻仿佛真的信了那句话: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数月后,收拾完妻子之事,王维回到母亲自边。此时的母亲沉浸佛道久矣。她聪慧而明朗,懂的用佛经开导儿子。想起当初儿子的名字,便来自《维摩诘经》,于是索性又给他取了个字。名维,字摩诘。
天宝二年,四十五岁的王维在辋川买下了宋之问的旧宅,一番整葺之后,将老母亲接来。
从此,母子俩相依做伴,共同研修佛学。对母亲来说,她生平漫长而困难岁月总算过去了。
八年后,她在学佛道路上功德圆满,羽化升仙。王维想起老母三十岁就开始守寡,含辛茹苦地拉扯大几个孩子,心中不禁暗自泣血。之后的三年,他一贯在家中守孝,对朝中那些丑恶之事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5
若说在官场上一起升迁是由于半见半不见,那么要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绩,可就没那么随意马虎了。然而,王维他不仅做到了,而且成了当之无愧的“诗佛”。
开元十七年,王维供职于集贤院,结识了张九龄等一批学识出众的文人。一次有时的机会,他走进大荐福寺,并拜了道光禅师为师,成为一名俗家弟子。
后来,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任桂州时,又碰到了禅宗六祖惠能的大弟子神会。王维与神会一见如故,两人亲切地评论辩论了几天几夜,自此领会到了禅宗的本义。
那时,王维问:“人如何摆脱苦恼?”
神会说:“统统随缘,苦乐随缘,得失落随缘,心无增减。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王维细细地体会着这几句话。后来,他终于了悟,对自己多愁的生命总结到:“缘起则生,缘落则灭,缘来则聚,缘去则散,唯是而已。”
有了这深固的佛性,又加上精通绘画音律,写起诗来,自然就显得分歧凡响了。
6
诗佛的诗常聚两大特点,一是自然,二是如画。
自然指的是迎刃而解之感,当然,也指贴近自然生活。王维的自然生活,该当从终南山开始。
那天,他恰好出去游完,傍晚归来时,碰到了一同回家的樵夫,于是闲聊起来,由于谈及山中趣事,竟忘却了回家。此时,他学佛已有了些体会,于是持着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一首《终南别业》自然吟成:
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有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白天无聊,便随意走动。一日,到了喷鼻香积寺,他又写下一首佛意极深的诗:
不知喷鼻香积寺,数日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石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喷鼻香积寺》
前三联都是普通的所见所闻,到了末端那一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是啊,民气中的那些尘俗邪欲,只有在这山水自然之中聆听清婉,才能够得到净化。
由于神往佛系生活,王维也在自家的院子里建筑了禅房,逐日念经打坐。这样时日一久,他对朝野上的事变得不再关心,顺应本心地走向了自然。
再说如画。诗佛的写景诗已经达到了让挂轴上景物变为实物的入迷境界,就和那首《题朋侪云母障子》中说的一样,“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读他的诗作,让民气生畅意。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纭开且落。
——《辛夷坞》
诗佛的诗便是这般,充满了活气与活力,让人能听到鸟叫,可瞥见红叶,竟嗅到花开。
后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喷鼻香菱学诗”一回中,借喷鼻香菱之口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竟再找不出了。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
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正在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的,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以是,真正能称得上好诗的,不是文采有多幽美,也不是辞藻有多华美,而是就像喷鼻香菱说的,吟完之后,闭上眼,仿佛你又回到曾经那个神往之地去了。这便是王维诗的妙处,无怪乎林黛玉要引以为师了。
7
比起王维,弟弟王缙的诗才就显得略有逊色了。不过他为人调皮,熟谙官场之道,一贯混得风生水起。丝毫不比兄长差。
王维在他的浩瀚弟弟中,情绪上最亲密的便是二弟。他与王缙不只从小就一块随着师长西席学画,识音律,后来还一起在长安找事,共同战胜了很多困难。伯仲之情,在生活中又融入了朋友之义。王维贬谪期间,家里的每件事险些都是王缙收拾的。他一贯在为哥哥和家庭分忧,并且毫无怨言。
天宝十六年七月,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一年多了。玄宗已经出逃,安禄山也攻入了长安。此刻,皇宫里只剩下一群年迈色衰的宫女和一些无计可施的大臣们,他们纷纭整顿金银细软,准备逃跑。
王维见事态严重,火烧睫毛,也不得已换上平民百姓的衣服潜逃。可惜,终极还是被巡查的叛军认了出来。他不愿屈膝降服佩服,被关押了十个月。一天,裴迪来看他,王维动情地写下一首诗,这便是有名的《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百官何日再朝天?王维等这一天究竟没过太久。至德二年玄月,唐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此时,肃宗成了唐王朝名副实在的天子。
昔日,在安禄山帐下做伪官的三百多人,统统被揪出来赔礼。他们被分六个等级,杀的杀,打的打,贬的贬,逐一进行了惩罚。唯有王维非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很快官复原阶,担当了太子中允。这统统的背后,与他弟弟王缙有着紧密联系。
王缙为了替哥哥赎罪,向圣上要求免掉自己的官职。天子为兄弟二人的深情所冲动,加上之前读过王维的诗,爱惜其才华,于是网开一壁,让他连续为国效力。
上元二年,王维感到自己身体力衰,难以在奔波于朝堂。于是给天子写了一封《责躬荐弟表》,个中言辞恳切,要求圣上去掉他的官职,调弟弟王缙回京事情。
兄弟二人多年不见,彼此之间甚是顾虑,不知往后还有多少相聚韶光。天子再次感念他们兄弟之情,赞许了。付与王缙左散骑常侍之职,官居正三品。为此,王维还在病中亲自磨墨,给天子写了封谢表。不幸的是,王缙尚未回来,兄长便驾鹤西去了。
宝应二年,唐代宗因仰慕王维的旷世之才,让王缙网络兄长的诗文。
王缙细细整理,得诗四百余首,文表碑状等多少篇,将其编为十卷,名之为《王右丞集》,供献天子。
后来,通传本的《王摩诘集》,开头便有一段语录:臣兄文词立身,行之余力。当官坚臣,秉操孤直。纵居要剧,不忘清净。实见时辈,许似高流。至于晚年,弥加进道。端坐虚室,念兹无生。秉兴为文,未尝废业。尚虑零落。
诗笔共成十卷。这是王缙呈兄长文集时给天子上的表。如果以此来评说王维,彷佛是最为贴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