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被叛军俘至长安后,亲眼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冷落零落,身历困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全诗沉着蕴藉,朴拙自然,反响了墨客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2、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日的夜晚,墨客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柔美的景致,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这首诗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3、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美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畅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意,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4、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的上半阕紧张写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下半阙专门写人,倘若无此人,那统统就没有任何意义与意见意义。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辛弃疾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表示了受冷落后不肯与世浮沉的高士之风。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点火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明净在人间。
此诗借吟石灰的磨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捐躯,以保持忠实明净品质的名贵精神。于谦用自己壮烈的生平,诠释了这首诗。
6、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述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野外随意马虎看得见,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俏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7、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青鸟使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这一篇拟乐府,是南北朝时少见的描写边塞生活的名篇。诗歌讲述了北方发生边警后,朝廷派出军队去抵御仇敌的进军过程,反响了战士们行军的艰巨,表现了一种为保卫国家不惜献出生命的爱国精神。诗的格调雄浑悲壮,后来就称为国捐躯的英雄为国殇。
8、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今晚的《华豫之门》中,刘雯率先说出了这首随处颂扬的古诗。耳熟而详的诗句背后,是白居易的成名史。白居易从前拜会顾况时,顾况对他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白居易由于此诗而声名鹊起。
9、豳(bīn)风·七月(节选)
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玄月授衣。
一之日觱(bì)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sì),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yè)彼南亩,田畯(jùn)至喜。
七月流火,玄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yuán)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fán)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反响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形和农人的日常生活情形,不仅有主要的历史代价,同时也是一首精彩的叙事兼抒怀的名诗。通篇用“赋”的手腕,按照时令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响了一年四季多样的事情和高强度的劳动,措辞朴实无华。
10、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有两个都在河南。今晚的《华豫之门》节目中,赵靓、刘雯一行来到了位于商丘的应天书院,感想熏染到了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体会到了学习的主要性。颜真卿在这首《劝学》中,勉励人们要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风致。
火光就像一种希望,给我们带来光明,让我们感到奋进。还有哪些和火有关的诗词和针言呢?请在评论区见告河大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