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火了,热爱诗词的职工达人们,却依然隐蔽于车间和办公室。本报历时一周,驱车横穿上海,遍寻这些职工诗词达人,一件件普通的事情制服背后,飘荡着震荡民气的美妙诗词。
闸北公园上午10:00
寻访工具
刘鲁宁(静安区公民法院法官)龚霖(上海轨道保安公司职工)
吟咏间,途经的老人翻出自己写的诗句
水面宽狭不一,岸线弯曲多变,假山高低错落。作为上海著名的老公园之一,闸北公园面积不大,却景致颇多,时常有人在那里健身、喝茶、谈天,也是爱诗之人常常聚会的选择之一。
家住在闸北公园附近的龚霖、在静安区公民法院上班的刘鲁宁,就偶尔约在这里碰面,聊一聊诗词方面的最新感悟。
41岁的龚霖,研讨诗词已有20余年。空隙之时,他喜好走走看看,山山水水的地方,总能触发二心坎深处的感悟。他见告,自己也是无师自通,“读书时,对古诗词就非常爱好,节制了格律之后,写起来会非常快。”
刘鲁宁是法院的一名法官,结束当天上午的一桩案件后,他利用午休赶到公园。刘鲁宁说,自己开始诗词创作,是捉住了博客盛行的尾巴。
“我记得很清楚,2006年12月29日,我开始在博客写诗词。”由于不懂格律,刘鲁宁对自己最初的作品很不满意,总觉得欠缺很多东西。
后来,他拜上海著名诗词名家杨逸明为师,“节制格律之后,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那种觉得,溘然就爆发了。”
微博和微信崛起之后,诗词这种寥寥几十个字的表现形式,让诗词达人有了更多的创作和发挥空间。刘鲁宁和诗词朋侪们,一起创办了诗社、微刊和个人公众号,一旦有感而发,有了快速展示的平台。
由于读书时打下的笔墨功底比较好,精于研讨的刘鲁宁已经是专家级人物,讲解起诗词的创作和规律来,相称有门道。接管采访时,他随手拿起一本《上海诗词》的内部互换资料。里面除了不少精良的诗词作品,还有诗词名家的点评、修正实例等等,对付诗词爱好者进行创作,具有很强的辅导浸染。
上面不少诗词,刘鲁宁也留下了自己的精彩点评。就在接管采访之时,公园里一位闲步的老人容身谛听,逐步地从口袋里摸脱手机,轻声讯问,“这个书哪里可以买到?”
刘鲁宁赶紧拿脱手机,让老人讲出通信地址,表示会在日后寄送一本,并相互添加了微信。没想到,这位老人也喜好诗词,从手机里翻出自己写下的诗句,请刘鲁宁当场点评。
“诗词不仅仅只是一种爱好,更是互相交流的一种很好办法。”刘鲁宁说,创作诗词、修正诗词、乃至是为了一个字而揣摩良久的过程,是让内心迅速沉静下来的最好办法。
外高桥中午12:30
寻访工具
郭四清(竹园污泥处理厂保安)
小小门卫室飞出一个全国诗词“百强”
沿中环线向东一起飞驰,靠近江边的马路上,远远就能瞥见一辆辆的重型卡车,排着队等着进工厂。狭窄、坑洼不平的沿塘路上,从油罐车和卡车身边挤过,三座高高的烟囱下面,便是郭四清事情的工厂———竹园污泥处理厂。
听说是采访郭四清,门卫处值班的另一位保安由衷惊叹,“老郭写得确实很不错,我们偶尔也翻看,便是理解不透。”他见告,自己也曾想过学一下诗词,“我文化水平太低了,学不会。”
50多岁的郭四清学问也不大,1985年,高中一年级没有读完,就接替刚刚退伍的哥哥,也被父母送到了部队参军。“年幼上学时,我就很喜好古诗词,到了部队,和战友一起出黑板报,偶尔我也写一点诗。”受朦胧诗盛行影响,郭四清当时的创作以新诗为主,在《武警报》等媒体上也揭橥了不少。
2000年开始,幼年时奠定的诗词根本,让郭四清对楹联痴迷了相称长一段韶光。2008年,孩子前来上海读书、事情,老家武汉的郭四清也前来上海,找了一份保安的事情。
“保安一样平常都是倒班,一个月里面,可能十几天是安歇的。”郭四清说,他不喜好打牌,就想着找点事情,丰富一下业余韶光,“当时就开始考试测验诗词创作,但由于不懂格律,总是觉得言不尽意。”
后来,郭四清买了一今年夜部头的工具书,很快就节制了诗词格律。不管内容好坏,他敢于投稿考试测验,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连续得到揭橥,这让郭四清的信心一下子上来了。
近几年,郭四清参加海内诗词及楹联征文比赛,先后得到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两次,三等奖及精良奖共计近10次,更被评为全国百名诗词名家。2015年,他的一篇作品被《诗词之友》评为一等奖,被约请前往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了一个200多人的高端研讨会。去年,他根据自己的事情,拍了一张题为《擒凶》的照片,并配了一首诗,在浦东新区总工会的职工拍照比赛中也拿到了大奖。
郭四清搞创作有一种特殊的灵感,不管是采风还是生活所思所想,常常是一气呵成。“我吃了普通话不准的亏,用字用词每每须要仔细琢磨。”郭四清感慨。
车墩中午11:00
寻访工具
张涛涛(宏旭模具工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
写黄河的诗,让我成为县里的名人
提到车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明星,是影视拍摄基地。实在,从市区开车一起过去才创造,一片片的工厂,才是“打开车墩的精确办法”。
赶到工厂门口时,张涛涛已经期待在门卫室,穿着制服、戴着安全帽,他一起带领前往位于工厂3楼的宿舍。张涛涛说,工人并不享有住在工厂的报酬,“老板让我抓安全生产管理,我是享受了领导报酬。”
宿舍里放置了两张床,除了床被,险些没有其他的生活用品。墙壁上,挂着几幅字,书架上堆满了书本。除了大部分的诗词书外,还夹杂放了几本安全管理方面的书本。
张涛涛从事诗词创作,同样源自于少年时期打下的坚实根本。“小时候,教材上的很多诗词,我都背得滚瓜烂熟。前几天的诗词大会,我也随着做了一下题,准确率还是很高的。”2011年买了一本格律方面的书本后,张涛涛真正开始诗词创作,他出门必带纸和笔,有时诗性来了,走完一座桥,一首诗已然脱口而出。短短几年韶光,张涛涛在28种杂志上,揭橥了300多首。个中,他在2014年写的一首《咏黄河》得到中华诗词楹联大赛精良奖。
“电视台、报纸都去我们家了,县里领导也去了,问有没有这么一个人。”张涛涛说,“诗发自于内心,爱流之于笔端,我诗词里最朴拙的爱,都给了我的老婆和女儿。”
从黄土高原的甘肃老家前来上海,张涛涛已经在上海拼搏了15年,他在青浦买了屋子,女儿在上海读书,事情之余,周末还会在青浦讲国学、教书法,已经完备融入到上海这座大都邑。
“可能和爱好诗词有关,我内心实在非常敏感、薄弱。”由于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张涛涛写了很多思念家乡的诗词,抒发自己的游子之情。前不久,时隔6年没见的一个好友前来上海相逢,兴之所至的张涛涛一夜间,一口气写下了10首诗,送给自己的好友。
张涛涛现在在公司里主抓安全生产,虽然他个头不高,却相称有威严,用他的话说,只要他办公室的灯亮着,工厂的工人就不敢胡来。
如果当年家里有条件让自己读大学,会不会写出更好的作品,张涛涛却轻轻摇了摇头。“就像杜甫,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是写不出来的。”张涛涛说,刚开始他还为没有读大学而伤感,如今已经很释然,“写诗对我的事情和发展很有帮助,再忙,只要读诗、写诗,心就能静下来。”
微信采访下午17:00
寻访工具
金莎(空姐)
欣赏诗韵从8个月的宝宝开始
金莎原来是一名空乘,去年生了宝宝后,暂时在家带孩子。由于将更多的韶光留给了孩子,金莎间断了诗词创作,也终极只是通过微信接管了的采访。
金莎说,她对古诗词向来有一种亲近感,“古典诗词的对称性与幽美韵律很吸引我,比较当代诗,无论是先秦诗歌的古朴典雅、南北朝骈体诗文的华美、唐宋诗词的集大成,古诗词在数量上就超过当代诗。内容上,古诗词的题材也包罗万象,涵盖了古时生活的方方面面。读着一首首古诗词,想象自己隔空与千年前的墨客产生共鸣,这种觉得很不错。”
她表示,自己虽然也是诗词学会的会员,但创作数量仅有数十首。“受格局所限,紧张是写一些少女情怀的题材。”金莎说,以前也写过一些与事情有关的打油诗,但也只是纯属以为好玩。
春节期间的诗词大会,金莎和家人一同关注,“这解释,每个中国民气中,多少还是有着唐诗情结。诗词是一种慢阅读,一种差异于快消时期的阅读,诗词大会的火热,也能反响出当下大众对慢阅读的神往。”
她见告,实在早在几年前,央视就有过一部名为《唐之韵》的记录片。“那时候我是带动了百口一起看这个电影。文案写得非常好,当讲授与一帧帧风景画结合起来,犹如畅游了那个诗词文化壮盛的时期。”
背诵是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根本,金莎的宝宝8个月大,她表示,一定会让孩子从小欣赏韵律,聆听朗读格律诗,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读中国诗词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抛开意境,孩子能收成的大概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嘉定安亭某小区晚19:00
寻访工具
刘青(国企人事)
带着老公儿子一起诵诗词
中华古诗词绵延至今,浓缩中华措辞文化精华,寥寥数笔,跃然纸上;几重感怀,三日绕梁。“古诗词表示了一种凝练的美,不像我们平日里说话,实在废话挺多的,(古诗词)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文化积淀”,刘青说着宛然一笑,有点不好意思,“我们也不是说废寝忘食地背诵啦,多是至心喜好和这些年的积累,游戏的心态比较多一点。”
在去年的市民文化节中华古诗词大赛中,刘青和老公马振携手闯进了知识竞答板块的百强,成了一段佳话。事实上,对付古诗词的热爱,并不局限于他们二人间界的小情调,父亲、儿子、刘青夫妇,诗词架起了三代人间的文化传承。
采访中,刘青多次提到“潜移默化”这个词,父亲对自己的诗词启蒙是如此,自己对付儿子的教诲也是如此。
“我从小就特殊喜好古诗词,除了教室上学的,课下也看了很多,多是父亲的收藏。”刘青坦言,父亲对她影响很大,虽然从未正襟危坐对诗词进行谈论,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自己,“年轻的时候,他就喜好写一些东西,包括旧体诗,但他不太积累,只是一种爱好,有时候随写就随丢了。”
成家后,刘青的爱好影响到了老公马振,马振是一位汽车发动机测试工程师,范例的理工男,和新闻专业毕业的刘青,一文一理,却在古诗词中找到了共鸣。刘青喜好研读的唐诗宋词,马振常常拿来翻看,有时还会一起玩诗词接龙。
诗词情怀也影响到刘青对儿子的教诲,“有时候百口一起出去玩,看到什么情景,诗词就脱口而出。”故意无意中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可以背诵10首诗词。刘青说,自己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读诗的乐趣,儿子喜好的话,往后可能会和他一起学作诗,这倒或许是一种有趣的传承,“中国古代文学非常浩瀚,诗词包含各种题材,有一种特殊的韵律美,掷地有声。我对孩子没有什么特殊的期望,只希望让他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积累,而不是去世记硬背,随着年事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会逐步理解到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对人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