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照镜

李树喜

斑斑点点。
那是谁人脸。

往昔端详深与浅,于此匆匆一览。

每日好诗  清平乐 照镜

曾经眉目清清,如今雪发丛生。

只要告之原形,管他什么心情。

专家点评

这首词,从每个人险些都不可避免的“照镜子”的生活细节入手,对“文学是生活的镜子”这一关于文学与现实关系的著名的比喻,做了形象而又生动的阐释。

此词上片叙事,下片议论性抒怀,是一种经典性的构造。
落笔“斑斑点点,那是谁人脸”,描述脸上的“老人斑”,写出不能置信的心情。
“斑斑点点”,是镜子中呈现的具象,先声夺人。
接以“往昔端详深与浅,于此匆匆一览”,昔日照镜,对脸上斑斑点点的仔细“端详”,可能心有不甘,而如今“于此匆匆一览”,淡然、释然的心情尽在不言之中。
词人年逾古稀,早已参透人生,不再纠结于脸上斑点的疏密与深浅了。

上片叙事,寥寥数笔,蓄势已足。
下片“曾经眉目清清,如今雪发丛生”,今昔比拟,虚实相生,以昔日的眉清目秀,与今日的华发苍颜两相对照,无尽的生命感慨,蕴含个中。
结以“只要告之原形,管他什么心情”,反而宕开一笔,从镜子的“功能”和对镜子的“哀求”着眼,对镜子反响“原形”,而不必顾忌照镜者的“心情”提出了“哀求”,言近而旨远,余情渺渺。

叶嘉莹在论述花间、南唐词时,提出了“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之说,较好地阐释“作者之存心未一定,而读者之存心何必不然”的文学接管理论,颇有见地。
所谓“双重性别”,指花间、南唐词人“以男子而作闺音”,而“双重语境”,则是指“作者在词表面所写的是一层意思”,可谓之“显意识”,但其内在可能寄托或蕴含别样的“潜意识”,由此抬高了小词“干预生活”的代价,也为词的创作指出了“向上一起”。
《照镜》这首小词,作者所“寄托”的言外之意,不言自明。

特邀点评:莫真宝

墨客简介

李树喜:1945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高等,作家,人才学和历史学者,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诗协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光明日报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
拥有中华诗词韵库专利。
1963年揭橥处女作短篇小说并开始练习诗词写作,在新闻、文学、诗词和人才学等方面,出版个人专著、文集24种,包括诗集《杂花树》《诗词之树》《诗海不雅观潮》《李树喜诗词选》等。
应美国纽约石溪大学和纽约诗词学会约请,2013年10月赴美作专题诗词讲学,颇得好评,为专程赴美讲座诗词的第一人,被称为“破冰之旅”。

专家简介

莫真宝:籍贯湖南常德,文学博士,中华诗词研究院学术部副主任。

本周精彩好诗

献给祖国的礼物

山风中两片纠缠着的羽毛

长安行

征集点评揭晓 | 双城之夏

一 键 关 注

中国诗歌网

喜好这首诗,点 在看,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