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墨客若何的情绪?
2.解答剖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怀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墨客的思想和情绪。
⑶剖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详细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子,在读懂诗歌的根本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详细剖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绪、空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落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墨客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光鲜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剖析意境型
1.提问办法: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若何的意境?表达了墨客若何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述了一幅若何的画面?表达了墨客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墨客若何的情怀?
2.解答剖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捉住诗中的紧张景物,用自己的措辞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虔诚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遐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措辞力求幽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样平常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生僻、宁静幽美、雄浑壮阔、萧瑟悲惨、明净绚丽、宁静深寂等,把稳要能准确地表示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剖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弗成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东风花草喷鼻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墨客经由“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落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述了若何的景物?表达了墨客若何的感情?请简要剖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述了一派俏丽的早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东风送来花草的馨喷鼻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墨客结束奔波流落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剖析技巧型
1.提问办法:
⑴这首诗用了若何的表达技巧(表现手腕、艺术手腕、艺术技巧)?
⑵请剖析这首诗的表现手腕(艺术手腕、表达技巧)。
⑶墨客是若何抒发自己的情绪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怀、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剖析:
这类提问看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语文月刊紧张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
⑴明手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腕。
⑵释情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腕。
⑶析浸染:此手腕若何有效传达出墨客若何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紧张用了什么表现手腕?有何效果?
答(步骤一)紧张用了反衬手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通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墨客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不雅观天下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四、古诗中的“虚”“实”利用
1.面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悲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写的都是面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天下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面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彭湃,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不安于室来。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悲惨的心境。
5、虚实结合的浸染
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供应广阔的审美空间,充足人们的审美意见意义。有时能形成强烈的比拟,有时能形成渲染陪衬,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央。
五、鉴赏手腕
诗歌艺术手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办法、表现方法(表现手腕、写作技巧、写作手腕)、修辞手腕、篇章构造、措辞特色等。
(一)表达办法: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怀等。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革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阐述的办法写自己亲临抗金前哨的值得纪念的往事。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阐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把稳“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措辞对人物、事宜、环境所作的详细描述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宁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包括立足点的变革,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革,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觉得)等。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代价、特点、浸染等所表示的见地。“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好菊花的缘故原由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刚毅品质的赞颂。
4、抒怀,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不雅观感情。有直接抒怀,也有间接抒怀。“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韶光、事宜、环境三者相互照料,写出乘客的费力,对句直抒墨客的感慨。“客行”与“故乡”比较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与抒怀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怀)、间接抒怀。间接抒怀又分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怀方法从题材和表达办法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如果题材是描写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表达办法更随意马虎区分,如果是抒怀、议论,便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写人、事、景、物,便是寓情于事、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如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这首词的上阙寓情于景。开篇两句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陪衬、渲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觉得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想熏染。上阙便是这样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下阙前三句直抒胸臆,开始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方位。丹阳在宜兴之北,因而说“乡山近”。家乡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较随意马虎,那写出还乡之思完备顺理成章。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还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石亭春满枝”以景结情,写的是想象之景,是虚写,它在见告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真是语浅情深,意味深长,蕴藉蕴藉,耐人寻味。
(二)表现手腕:起兴、比兴、衬托、陪衬、渲染、对照、用典、点化(化用)、想象、遐想、曲笔、逆笔、照料、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弦外之音、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利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蕴藉蕴藉等。
1总论情与景关系:①“情”、“志”的差异:在诗歌里,“情”便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样平常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便是我们平时说的空想、抱负、情操、品质等,一样平常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好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因此冰清玉洁的梅花反响自己不愿与世浮沉的品质,属于言志。②“情”、“景”关系差异: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墨客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怀”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想熏染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想熏染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剖析后却创造墨客的感情全部寓于面前的自然景致之中,统统景语皆情语。
2、抒怀手腕分为直接抒怀(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怀(分为借景抒怀、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两种。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因此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把稳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样平常情形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1)、直接抒怀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宜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怀办法。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悲惨。”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候与墨客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领悟在一起。
(2)、间接抒怀包括借景抒怀、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①借景抒怀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怀办法。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鄙人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赍恨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落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各类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蕴藉委婉,余味无穷。
②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象征)便是作者在对某种客不雅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阐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怀办法。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小雨、微草等等都是墨客常常借以抒怀言志的工具。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薄暮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③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办法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④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怀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末了两句写山上看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顾,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墨客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3)、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快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感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东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东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悲惨。
3、铺排:即《诗经》表现手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持续串夸年夜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沉着。
4、渲染:渲染便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生理的描写、形容或陪衬,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悲惨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持续涌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5、陪衬:陪衬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因此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腕常与渲染手腕结合起来利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陪衬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悲惨、孤独、悲哀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骚人物”提及,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末了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6、衬托:衬托是陪衬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骚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末了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紧张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因此闹衬静。
7、化动为静:便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墨客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8、动静结合:指在诗中墨客、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东风花草喷鼻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9、抑扬,人的回嘴,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敷,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腕便是抑扬。如元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先写刘邦的各类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杨先抑,讽刺性极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取先扬后抑的手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感情奇妙变革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感情,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0、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陪衬而描绘出光鲜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腕。工笔是指对事物看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述。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落南村落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拍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11、意象组合: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全的影片。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须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光鲜的形象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奥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悲惨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蕴藉地陪衬出旅人的哀愁。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2、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由于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意见意义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末了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奥深厚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响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补充他们腐烂而空虚的灵魂。
13、重章叠句:指高下句或高下段用相同的构造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腕,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高下两片采取了重章叠句的构造形式,在反复咏唱中,纵然措辞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光鲜比拟。
14、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响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落宁静柔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清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想熏染到的是一种纯挚朴实的社会生活。
15、铺垫:既以一系列非紧张情节做紧张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把稳和情绪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把稳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述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述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陪衬浸染的。
16、虚实: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阐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陪衬性的阐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构造更加紧凑,形象更加光鲜,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墨客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悲惨的枯骨,一边是年轻漂亮的战士,虚实相对,兴废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奥深厚的感慨,凝聚了墨客对战去世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17、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古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态度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欲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古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匆匆使人遐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东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赏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为,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见和规复中原的决心。“东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昔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悲惨环境,是实写。这两幅比拟光鲜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8、点化:点化也求乞用。它是把古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措辞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便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19、倒装: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腕。如辛弃疾《西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末了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知足韵律的须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再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20、遐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范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墨客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遐想到翠绿的丝带,利用奥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1、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不雅观念根本上,经由遐想、推断、剖析、综合,创造出新的不雅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2017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过关必读
22、照料: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利用这种方法使构造显得紧凑、严谨。“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薄暮时分墨客伫立在小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料了诗题中的“送”字。
23、正侧:对描写工具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工具周围的事物,使工具更光鲜、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一树东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白诗第一、二句利用正面描写的手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4、比兴:所谓比,便是比喻,比拟。所谓兴,便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便是利用了兴的手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环境,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末了双双徇情的故事。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以是“难饱”,这又与作者的出生感想熏染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以是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25、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26、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绪。“寒蝉悲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面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述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去的依依不舍。
(三)修辞手腕:比喻、借代、比拟、夸年夜、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比拟、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色,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浸染。古典诗歌利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怀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如贺知章的《咏柳》奥妙而形象地将东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奥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十全十美。
2、借代,借用干系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详细代替抽象,用特色代替人。借代的利用使措辞简练、蕴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如“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中的“豪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匆匆使读者产生遐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浸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销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取拟人的手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销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好之情夸年夜到极点。
4、夸年夜,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色,说话时故意将事实浮夸或缩小,这种修辞手腕便是夸年夜。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利用神话传说和夸年夜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年夜的手腕随处可见。如“晒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年夜侠客然诺之重。
5、对偶,用构造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附近的意思。从形式看,措辞简练,整洁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蕴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构造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以为气候万千。更主要的是,从这里感想熏染到墨客年光时间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构造相同或相似、语气同等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范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意见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阐述三国人物的英雄古迹。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利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一定。
9、比拟,比拟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平生易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走投无路和民生疾苦比拟,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末了一句描写今日冷落悲惨形成强烈的比拟,使读者感想熏染特殊深切,个中蕴含着墨客深奥深厚的历史思考。
10、象征,通过特定的、随意马虎引起遐想的详细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附近特点的观点、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抱,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伤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篇用比喻便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11、通感:通感便是把不同感官的觉得沟通起来,借遐想引起觉得转移,“以觉得写觉得”。
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将视觉中的“红杏”与听觉和视觉中的蜂蝶在花丛中起舞,嗡嗡嘤嘤的声音沟通了,因此,用“闹”将春天的景物写活了。这里将视觉与听觉沟通的情景。
12、双关: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措辞环境中得到双重意义便是双关。这种修辞手腕可以使措辞蕴藉、风趣。如韦庄的《忆昔》中墨客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墨客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12、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蕴藉、洗练、委婉和遐想翩翩等浸染,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环境:①点化古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③利用历史故事,比如,语文月刊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13、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须要,把同一词持续赓续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腕。浸染:增强措辞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浸染,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范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繁芜而深切的生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难明得的一下两种手腕:
14、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全意思的一种修辞手腕。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东西置松柏,旁边种梧桐”中的“东西”、“旁边”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兼及“明月”和“关”。
15列锦:便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由选择组合,奥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陪衬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绪的一种修辞手腕。如“一去二三里,烟村落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落”、“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柔美的意境。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高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光鲜准确地描述了秋夜景致的范例特色,而且布局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利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①凝炼美。②简远美。③蕴藉美。
(四)诗歌构造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料、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曲笔入题、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料、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然天成等。
详细说,便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如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其一)》:“绮阁飘喷鼻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苏州。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这是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的第一首。第一句“绮阁飘喷鼻香下太湖”,从正面着笔写吴王如何迷恋声色,不能自拔。第二句转到对越军出其不虞进袭,爬上苏州台的情景的描写,说是“乱兵侵晓上苏州”。前二句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光鲜比拟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然而从三、四句看,墨客不去责怪吴王,却把矛头指向了越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故意思的妙文。难道吴越的兴亡真便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显然不是。但写诗忌直贵曲。以是墨客故意利用指鸡骂犬的曲笔。他的不雅观点,表面上看似批评越王打败吴国太随意马虎了,只靠一个西施。但仔细玩味全篇,是在说,越国只靠一个西施,怎么能够打败吴国呢?可见,打败吴国的,只能是吴王的荒淫腐败而已。这种转换,是作者在故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蕴藉的弦外之音,发人寻思,耐人寻味。
二、鉴赏意象、意境
(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
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央,寄托的思想、情绪;“象”是具象,详细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不雅观形象和主不雅观情趣的有机领悟,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不雅观思想情趣的详细形象。便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绪的事物。即诗歌中的详细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便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墨客的主不雅观感想熏染、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不雅观事物的外在描述特色以及内在的意蕴的领悟统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便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悲惨的气氛,但墨客的心念却非常武断,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便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便是美好的春天
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便是冷萧的清秋
用这样大略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二)常见的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奇迹、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挺立、傲岸、倔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悲哀。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残酷。花落:凋零,失落意,人生、奇迹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菊:隐逸、高洁、脱俗、刚毅。梅:傲雪、倔强、不屈不挠、年夜胆面对困境。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空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奇迹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马:奔驰、追求、流落。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江水:光阴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绪的朦胧、惨淡,出息的迷惘、渺茫,空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活气、活力、潜移默化。暴雨:残酷、激情亲切、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腌臜的力量。东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天下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专横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专横狂。露:人生短匆匆、生命易逝。云:游子、流落。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5、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珍珠:俏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
6、颜色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红:激情亲切旷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和平。紫:崇高、神秘。黑:阴郁、绝望、持重、神秘、命途多舛、对去世者的怀念。
7、韶光类:
清晨:初现希望时段。中午:热烈、激情亲切旷达,恶势力对社会、公民的摧残。深夜:愁思怀旧。
8、场景类:
村落庄: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瑶池:洒脱、美妙清洁、忘尘厌俗。
9、日月类:
玉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
10、其他类:
天地:人类的微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绪的孤独。酒:欢悦、得意、失落意、愁苦。英雄:追慕古人、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反攻。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冷落(古迹一样平常和古人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