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去之际,思绪万千。
有人黯然神伤,哽咽难语;也有人淡然释怀,微笑祝福。

古往今来,伤感的离去诗词居多,洒脱的送别诗词较少,却也有不少佳作,每每读起,倍感治愈。

第一首:初唐墨客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十首最治愈的送别诗词让离去开出花盛开在天际

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感悟:

天才王勃的五言诗作,句句都是在说离去,却句句都不显感伤,字字皆是豪言壮语。

长安之地自是看不见千里之外的蜀地,而墨客却以一种离奇的想象,说自己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大大消减了离去的伤感,也让读者的视野开阔起来。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次分别,大多意味着永别,因此重情之人离去之际多感情低落,然而墨客却以一种极其豁达的姿态,抚慰朋友

今日一别,你我虽远在天涯海角,只要将彼此放在心上,也不会就此疏远。

以是,请把离去的眼泪藏在心里,让它开出年夜胆的花!

第二首:唐代墨客高适的《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感悟:

写这首诗的时候,高适与董大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久别相逢,短暂相聚,又将各奔西东,于因此诗相赠。

这大约是最壮美而浪漫的送别诗了。
不同于江南夜小桥流水般难分难舍舍的送别,本诗描述的塞北辽阔景致下的离去,显得豪情万丈。

墨客未着眼于面前的柳与酒,而是将目光投向远处的沉沉暮色,皑皑白雪,团团黄云,萧萧北风和孤独的飞雁。

如此雪窖冰天里的分别,不禁让人面寒,更让民气冷。
为了让朋友此行路上不那么孤单,墨客用充满希望与力量的话语抚慰他:

请不要担忧前方路上没有欣赏你的心腹,天下又有谁不认识你董庭兰呢?

明明自己也过得不快意,却还是安慰朋友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如此诚挚的朋友,又怎能不珍惜呢!

第三首: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尘凡。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感悟:

苏轼的这首词,一如既往地展现出他豁达而淡然的一壁。

数年往后再与故交相逢,自然是心生无限欢畅。
见了面,一番交谈后,创造朋友的心性和自己一样,未因岁月的变迁而变革,依然还是当年的品质,便更加高兴了。

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即便再不舍,还是要分离。
面对着天边的冷月与微云,想起古人的那一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墨客终于还是释怀了:

来到这这人间间,多少人不是为了让空想照进现实,奔波在人生的路途之中,匆匆度过春夏与秋冬,直至苍老了容颜。

就像是玉轮总有阴晴圆缺,人生自有悲欢离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聚散离合本是常态,又何须伤怀。

第四首: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感悟:

七绝圣手王昌龄是一位很重交情的墨客,他的现存诗作,除了边塞诗,闺怨诗,很大一部分是送别诗。
如题所言,这首诗是给柴侍御送行而写的。

离去之际,墨客直白的说自己并没有感到悲哀,是由于他们交情不深吗?

自然不是。
墨客这样说紧张是由于:

虽然在此之后,他与朋友将隔着青山,却有江水相连,故而心里并没有以为二人的间隔十分迢遥;

而且,他们共同享风云雨露的恩典膏泽,共同受明月的照拂,情意相同,仿佛就在一处,又何须悲哀?

如此洒脱的抚慰之语,真的是太治愈了。

第五首:唐代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苦处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感悟:

同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比较,高适的这首诗虽名气稍逊,却更显豪壮,读之,不禁让人想到他的另一首送别诗《别董大》。

写这首诗的时候墨客身在长安,在朋友即将从军塞外之际,赠诗送别。

此时的高适虽人在京都,却神往边塞的军中生活,渴望建功立业。
故而看到朋友骑着骏马,挥着马鞭,轻捷如飞时斗志昂扬的样子容貌,心中自然万分倾慕。

朋友分别固然令人黯然神伤,只是还有求取功名的目标须要去实现,因此再不舍得也不能挽留,因此抚慰朋友不要因今日的离去而惆怅,

诗的末了,高适诚挚地祝福朋友:

愿你在边塞之地,建立功名,所得皆所愿,所行皆无憾。

这,也是墨客对自己的期盼。

第六首:唐代陆龟蒙的《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去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去何足叹。

感悟:

陆龟蒙的这首《别离》,同样的豪言壮语,没有丝毫的悲哀。

在墨客看来,身为男子汉,并不是没有泪水,只是不为离去而流下。

威武洒脱的壮士,仗剑饮酒,笑对离去,而不是像游子一样,泪雨连连,千言万语,欲说还休。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就算是千险万阻,他也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他的心中有如此壮志,又何必为这终将面临的离去而嗟叹不已呢。

第七首:宋代墨客周行己的《送朋侪东归》(节选)

饮水有馀乐,避烦甘百穷。

相逢不可欺,有时如秋蓬。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感悟:

读这首诗,深感心态决定统统,若是看开了,见到见到花开水流也能心生欢畅。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有时相逢,自当珍惜;匆匆离去难以避免,何必伤怀!

并非一起同行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只要彼此尊重,彼此理解,乐意在危困之际雪中送炭,纵使相隔千里,做着截然不同的事情,又有什么关系!

毕竟真正的朋友,会尊重彼此的选择,各自杀力,共同进步。

末了,墨客祝福朋友的同时,也勉励自己:

愿我们都可以以梦为马,不负年光时间,努力奋斗,雕琢前行,终极顶峰相见!

第八首:唐代墨客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回籍》(节选)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感悟:

这是一首非常诚挚的抚慰诗。

写这首诗的时候,同为墨客的綦毋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榜上无名,在得知这一后王维便立时去安慰,多次劝解对付已经去过去的事情太过在意。

不久之后,綦毋潜决定还乡休养一番,于是王维为他设宴践行,再一次安慰他:

对付这一次的落榜不要太灰心,它只是暂时的失落意,要相信世间会有知你懂你的知音,泱泱大唐,盛世繁华,有才之人定不会被埋没的。

在王维等人的不断鼓励下,六年纪后綦毋潜再次赴京考试,终于得偿所愿,高中进士。

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这样,在你失落意的时候,希望你振作起来,而不是以为你没了利用代价,将你抛弃。

第九首:《叹水别白二十二》

水。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昼夜无穷已。

感悟:

这是一首非常特殊的杂言诗,不仅形式似塔,颇有建筑之美,内容如水,凸显情意之真。

白二十二,即为白居易,他与刘禹锡可谓是难兄难弟,同样的不满现实,同样的满腹诗华。

在刘禹锡心中,他和白居易的交情,是君子之交,清淡如水,美好而清澈,犹如他们高尚的品质。

虽然我们身惩罚歧的地方,做着不一样的事情,却时时记挂着彼此,深邃深挚怀念,犹如昼夜一直地潺潺流水,经由群山一座座。

读着越来越长的诗句,仿佛可见刘禹锡与白居易越来越深的情意。

第十首:唐代墨客孟浩然的《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离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感悟:

身在田园诗派的第一梯队,孟浩然尤其善于用最朴素的言语,勾勒出富有烟火气息的山水田园风光,使人读起来倍感清新自然,而本诗却别具一格,满满都是豪情壮志。

在世人看来,孟浩然他性情平淡,短缺锋芒,彷佛并没有什么年夜志壮志。
可他的内心深处究竟是不甘于平凡,渴望建功立业,否也也不会数次回到长安,探求机会。

因此,在这次的送别之行中,他并没有流露出悲哀的感情,而是将自己价值千金的宝剑解下来送给他,希望他可以实现自己的青云之志。

墨客虽然只字未说他与朱大的情意之深,却俨然透露出他对这份交情的重视,不然不会赠予无比宝贵的宝剑。

朋友便是这样,永久做的比说的多,而不是甜言蜜语骗取信任。

学成之时,便是分别之时。
朝夕之间,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又将天各一方。
长路漫漫,愿君不忘初心,达成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