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哀求作答。(6分)
(2)说说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绪。(3分)
▲
(1)(3分)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令(韶光)(1分),渲染了悲惨忧伤的氛围(1分),陪衬了墨客的惆怅之情(1分)。
(2)(3分)同:都抒发了对朋侪的惜别之情(1分)。异:《峡口送朋侪》情绪显得忧郁低沉(1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显得乐不雅观旷达(1分)。
【山东德州】(二)(10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后诗中的铜雀台为____________所建。(2分)
8.两首诗议论战役成败之理,墨客分别提出了若何的假设性推测?(4分)
9.两首诗不雅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墨客若何的思想?(4分)
7.项羽 曹操(2分)
8.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有时成分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4分)
9.前诗不雅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4分)
【江苏连云港】(一)诗歌鉴赏
6.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6分)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宅 【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梁园日暮乱飞鸦,纵目冷落两三家。
遥怜故宅菊,应傍沙场开。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
【析场景】 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墨客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
【绘画面】 乙诗前两句(2分) ▲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2分) ▲
乙诗后两句(2分) ▲
(一)(6分)
6.(2分)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喧华;纵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冷落破败的景象。(4分)甲诗:利用遐想,想象了故宅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场景,虚实结合,表达了墨客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对饱经忧患的公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写脱手段1分,剖析1分,共2分)
乙诗:利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腕,用庭院中春花盛开情景反衬墨客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或利用拟人的手腕,庭树不知道已人去楼空,春花依然盛开,衬托了墨客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写脱手段1分,剖析1分,共2分)
【山东枣庄】(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③雁满回塘。
注释:①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②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墨客曾自称为“杜陵游客”。③凫:野鸭。
8.
对诗歌理解禁绝确
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 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条有理,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 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 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9. 诗歌表达了墨客若何的情绪?
【答案】8. C 9.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离乡的羁旅孤寂之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甘肃武威】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落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更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0.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使之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你选择哪一首?为什么?
残梦 陆游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示例1:我选择《残梦》。由于这首诗与上面诗词的主旨基本同等,都表达了作者矢志报国、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欲望,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烦闷。
示例2:我选择《从军行》。由于《从军行》与上面两首诗词在内容上同中存异,都表达了矢志报国的决心;同时也有不同之处,《从军行》还描述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场景,抒发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言之成理即可)
【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过单独洋
文天祥
辛劳遭逢起一经,兵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出生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单独洋里叹单独。
人生自古谁无去世?留取赤心照汗青。
15.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墨客开篇回顾了个人出生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悲惨落寞。
B.颔联利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生平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情状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奥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墨客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空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16.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表示了墨客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蕴藉表达出墨客舍生取义的武断信念。
C.尾联情绪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墨客决心向去世,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15.A 16.B
【云南】(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敷,绿杨阴里白沙堤。
14. 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叨教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15. 对钱塘湖早春的喜好之情,墨客是如何来表达的?
【答案】14. 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散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15. 墨客利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好之情。
【南充】(二)诗词鉴赏(共1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共6分,每小题3分)
送朋侪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致,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去的情景。
B.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朋侪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墨客对朋侪的担忧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C.尾联当离去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洒脱地挥一挥手,听凭这离群的马嘶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D.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新奇,不落俗套,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条有理,气韵生动。
(2)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较这两联诗在情绪上的异同。(3分)
12.(1)答案:B(“议论”应为“抒怀”)(3分)
(2)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在离去时对朋侪的深厚情意;(1分)
不同点:李诗紧张表达“我”与朋侪离去时的难舍难分,对即将远行朋侪的担忧;(1分)王诗紧张劝勉朋友不要因离去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1分)(意近即可)
【四川资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落
陆 游
莫笑田舍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打门。
注: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早春,当时陆游被罢官闲居在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剖析,缺点的一项是 C
A.墨客作客田舍,腊酒虽廉,但村落人尽其所能,盛情接待,突显出农夫朴实好客的性情。
B.墨客嬉戏路上,一起山环水绕,疑若无路可寻,忽然柳绿花红的新村落突现,豁然开朗。
C.墨客社日里,追随衣着简朴的村落民,吹箫敲鼓,依照古风,迎神祭社,祈求仕途顺遂。
D.墨客紧扣诗题,剪取游村落见闻,将明丽的风光与古朴的民风镌刻在一幅秀美的画卷中。
(2)诗歌尾联抒发了墨客哪些情绪?
【剖析】这是一首纪游抒怀诗,抒写江南屯子日常生活,墨客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详细描写游村落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落的见闻,来表示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墨客出游到田舍,次写村落外之景物,复写村落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落贯穿,并把奇丽的山村落自然风光与淳厚的村落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全的画面上,构成了幽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解答】(1)本题稽核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节制。
ABD.精确;
C.有误,是祈求丰收,而不是仕途顺遂。
故选:C。
(2)本题稽核作者情绪的理解与剖析能力。答题时先概括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捉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绪。把稳诗歌中的一些词“笑”“丰”“足”“闲”等。这是一首纪游诗,环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墨客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落游赏的经历。首联“莫笑田舍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反响了农人们丰收的喜悦,表现墨客对屯子淳厚民风的喜好和赞颂;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描写了山村落的绿树环抱,鲜花怒放之景,表现作者对村落庄景致的喜好之情;颈联“衣冠简朴古风存”再次表现作者对淳厚民风的喜好与赞颂;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打门”,人还没有离开,却主动说出下次要不请自来,自然表现出对村落庄生活的喜好与神往之情。如果结合墨客写此诗的背景去剖析,墨客被屈膝降服佩服派弹劾罢归故里,却还表现得如此快乐,以是答题时答出表现了作者面对挫折豁达乐不雅观的心情亦可。
答案:
(1)C
(2)示例:从“拄杖无时夜打门”看出墨客对村落庄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落”可以看出对村落庄美景的惊叹,从“田舍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可以看出墨客对淳厚激情亲切的村落民的赞颂;从“箫鼓追随春社近”可以看出墨客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又一村落”看出墨客虽遭遇挫折却心有希望、豁达乐不雅观。
译文:
不要笑田舍尾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田舍待客菜肴非常丰硕。
山峦重叠水流弯曲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涌现一个山村落。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靠近,布衣素冠,淳厚的古代风尚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动手杖来敲你的家门。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理解作者所处的时期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怀议论的关键句。
【天津】5.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季候,陪衬出悲惨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墨客得知石友被贬偏远之地,蕴藉地表现了墨客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怀寄慨,墨客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墨客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算作知人意、达人情的青鸟使,有助于情绪的表达,使考试院诗味更加醇厚。
5.C
【浙江杭州】古诗文阅读(19分)
甲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乙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丙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请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来宾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来宾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16.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2分)
《赠从弟》中寒风“ ”、冰霜“ ”,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详细描写。
1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4分)
18.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阐明。(3分)
(1)征请不就( )
(2)就家拜汉中太守( )
(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
A.从事 B.就职、履新 C.完成 D.前往
19.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精确的一项是(3分)
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风致高尚,受人敬仰。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由于自己有贤德的隽誉,以是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故意味,表现了曹操繁芜的生理。
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1)(2)题。(7分)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
“松柏之志犹存。”
(1)朗读曹操问话,你以为适宜用若何的语气?为什么?(3分)
(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4分)
16.瑟瑟 惨凄
17.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颂。
18.(1)B (2)D (3)A
19.A
20.(1)示例1:适宜用自傲的语气。曹操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该当会乐意结交。
示例2:适宜用嘲讽的语气。曹操介意当初被拒,现在身居高位,借机嘲讽。
(2)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谢绝结交的态度。
【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7题。(共6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墨客________(人名)。(1分)6.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2分)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B.“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看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D.这首诗气势伟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四川广安】
12.古诗词鉴赏(4分)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去世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诗歌颈联利用了什么修辞手腕?有什么浸染?(2分)
(2)诗歌尾联表达了墨客若何的情绪?(2分)
【陕西】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1.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
从北市买了长鞭。”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请你说服他。(2分)
【答案】这四句利用了互文的手腕,意思相互交错、补充。该当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评分标准:答出依据,得1分;答出精确的理解,得1分。共2分。
22.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请对此做简要剖析。(2分)
【答案】①借“不闻”点出木兰替父从军、奔赴沙场的处境;②借“唤女声”点出木兰的女子身份。或:借木兰对父母的留恋、思念,点出她替父从军、奔赴沙场的处境和她的女子身份。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四川达州】【甲】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①。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②。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②[妨]遮蔽。③[孤光]指独在中天的玉轮。
11.两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但基调和抒发的情绪大不相同,试结合诗句加以阐释。
(5分)
答:
11.甲词基调昂扬、乐不雅观。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莫听”“何妨”“谁怕”三个词将词人乐不雅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得特殊充分。
乙词基调低沉、哀惋。通过对秋凉夜中风叶、孤光明月景物的描写,反响出词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咏人生之短暂,叹壮志之难酬,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慨知音之难觅)。
(评分标准:基调1分,情绪2分,结合内容2分,共5分)
【云南昆明】5.(3分)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墨客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剖析。
【剖析】《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墨客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紧张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墨客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照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觉得和情理十全十美,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清闲得意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阴郁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产生发火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得意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民气抱负,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惊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绪。
【解答】本题稽核比较思想感情。“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墨客借助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来表达自己恬淡闲适、归隐田园、阔别尘世而对自然崇尚的情怀。诗中“决眦”二字尤为真切,生动地表示了墨客在这神奇缥缈的景不雅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破碎。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致表现得更为形象光鲜。“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解释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拜别。个中蕴藏着墨客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颂之情。
答案:
示例:甲诗,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下升腾,若有若无,环抱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巢,归隐山林。墨客彷佛完备融化在自然之中,景中流露出墨客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乙诗,“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墨客还在望。表达墨客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颂之情。
译文:
饮酒
居住在人间间,却没有车马的鼓噪。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以为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致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若何表达。
望岳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奇丽的景象全都汇聚个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了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彷佛要裂开一样。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微小的群山。
【点评】名句赏析型答题技巧:
(1)明确诗中详细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遐想,用自己的措辞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墨客描述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墨客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迪和思考。
【江苏扬州】10.(5分)诗歌阅读。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凤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面前万里江山。
[注]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1)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
(2)下片采取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
【剖析】《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词作。是作者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所作。这儿只有几间破旧的小草庵(茅房),屋后是一片竹林、环境十分荒凉冷落。词人即景生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成了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
【解答】(1)本题稽核重点诗句的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利用了拟人的手腕,把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屋外狂风急雨,风吹纸响的情景,渲染了悲惨破败的氛围,衬托了墨客独宿博山的孤寂与悲惨之情。
(2)本题稽核赏析诗歌的表现手腕。“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可以看出作者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落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涌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季候,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面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贰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昔日的万里江山。
答案:
(1)词人通过环境的萧索破败,渲染了荒凉孤独的气氛。
(2)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这是墨客回顾自己的生平经历,是实写;词人溘然从梦中惊醒,面前依稀还是梦中的辽阔河山,则是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墨客纵然年迈,也不忘收复失落地、一统国家的大业。
译文: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高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彭湃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匆匆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软弱的布被,溘然惊醒,面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利用了拟人的手腕,把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屋外狂风急雨,风吹纸响的情景,渲染了悲惨破败的氛围,衬托了墨客独宿博山的孤寂与悲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