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视频的涌现,让很多不雅观众对AI的放飞瞠目结舌。
原来是B站UP主@当铺小说家将高中经典文言文作品,利用AI绘图软件进行绘制。
可切切没想到,在博大精湛的文言文面前,AI溘然放飞,画出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画面。
跟随河大卫一起来看看吧。

AI眼里的古诗词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这首诗是唐代墨客杜甫所作,讲述了茅屋被秋风所破甚至百口遭雨淋的痛楚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表示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楚;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当古诗词被AI还原你怎么看

我们来看看AI是如何作画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落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嗟叹。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日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就寝,永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去世亦足!

这些配图之间画风跳脱,时而婴幼儿动画风,时而还拥有油画质感。
除了画风,插图中还会涌现各种喜感十足的元素。
比如,AI开幕雷击,让茅草屋幻化成精,在风中发出呼啸。
“娇儿恶卧踏里裂”,“娇儿”一不留神变成了大汉。
乃至在AI的创作下,古人跨时期地用上了苹果电脑。
每句诗天生的画面,都让不雅观众措手不及。

网友纷纭留言:

也有网友说:虽然是整活的视频,但是依然被文章冲动到了,这才是贤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啊,现在哪里有这种纯粹的人了(也有可能是由于古人留下的信息少,但是可以相信这个形象的存在)。

但面对AI配出的画面,我们不得不感慨:与饱受难懂的古文折磨的广大学子一样,文言文对付AI来说,同样是一座难以超出的高山。

AI遇上文言文也头大

比如,《陋室铭》里有句“孔子云:何陋之有”,理解起来难度并不算高。
个中“云”的意思是“说”,这险些已经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知识。

咱们来看看AI怎么配的吧!

真孔子云!

碰着利用典故的情形,AI更是闹了大笑话。
比如《滕王阁序》中有一句“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个中“临川之笔”是借地名指代临川内史谢灵运的文笔。

AI绘制了一支“降临在河川上的钢笔”

除了在古文理解上有bug,AI在绘图时很喜好抓取关键词。
比如,一旦捕捉到某个明显和大略单纯的元素,便不假思虑地添加到画面当中。
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一句“连峰去天不盈尺”,实在是李白利用了夸年夜手腕形容山峰间隔天空的间隔不到一尺。

AI天生的是在山峰的阁下竖起了一把通天巨尺!
实在是妙啊!

除此之外,AI还短缺最主要的能力——对文学意蕴和人类情绪的理解。
比如《水调歌头》中的这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AI能够理解到它讲的是墨客在赏月,遥望天宫。

但是AI绘制的“天上宫阙”,丝毫没有原诗中的寂寥和清冷感,而是一副热闹、繁华的景象。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AI只好让张怀民顶着黑眼圈和蓬乱的头发,被迫与苏轼“步于中庭”。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文描写了一位卖炭翁的悲惨生活。
AI虽然画出了老翁的满面沧桑,却又让他笑得合不拢嘴,和原诗的主旨大相径庭。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AI也太不靠谱了?实在美的东西还是共通的。

美的东西是共通的

当UP主将诗句逐句拆解投喂后,AI还是贡献出了不少和原文相映成趣的画面。

面对《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这一名句,AI就不负众望地超水平发挥。

《记承天寺夜游》里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AI竟天生了一副新奇的国色画。

网友们不禁感慨,连AI都能悟出这句诗的神韵,不愧为千古名句。

总体而言,这种AI这种具象化的展示,不管终极的结果时偏离原义还是贴合诗句,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带给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自:哔哩哔哩;图源来自哔哩哔哩UP主@当铺小说家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