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恐怕近城门,况肯到尘凡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译文

凌晨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
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

潮生时泛船出去捕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
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陆游潮心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注释

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一竿风月:风月中垂一钓竿。

蓑(suō):蓑衣。

钓台:汉代隐士严光隐居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庐县。

况肯:更何况。

尘凡:指俗世。

棹(zhào):指船桨。

潮平系缆:潮水满涨时停船捕鱼。

浩歌:指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严光:即严子陵,汉代著名隐士。

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

背景

乾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反对北伐操持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终结,出师北伐的操持也毁于一旦,词人感到无比的忧伤。
随后词人骑驴入川,颇不得志。
这首词是词人回到越州山阴故乡(今浙江绍兴)时所作。

赏析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
“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
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
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
卖鱼还恐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尘凡深处追逐名利了。
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清闲、清闲。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捕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
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
末了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
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浮名留得到如今。
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
”也是说严光虽谢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
陆游因此以为:“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高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
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
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
读者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大略地认为它是悲观的、躲避现实的作品。

  陆游另有一首《鹊桥仙》词: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壮举?醉翁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也是写渔父的。
它上片所写的大概是他四十八岁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
而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奇迹短命往后,回到山阴故乡时作的。
两首词同调、同韵,都是写他自己晚年英雄失落志的感慨,决不是张志和《渔父》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
读这首词时,该当把稳他这个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