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4000字。
你见过如此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上班打卡抗议书吗?
你见过能把抗议上班打卡提升到孔孟之道、忠君爱国的境界,让人无言以对吗?
一千四百年前,天下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因不满当时幕僚的上班作息韶光,给他顶头上司写下了的一篇抗议书。
这篇文章言辞锐利,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直上升到儒家理念和国家高度,让人头皮发麻,欲辩无言,只能忍气吞声,连声称是。可谓是千年以来,最顶级最神的上班作息抗议书。
大概,如果哪天你也要吐槽,乃至抗议你的上班作息,可以参考。当然,也要规避一些问题,剖析完此篇文章,末了会逐一列出。
一、创作背景:考试不顺,转战地方韩愈经历了四次科考,终于登进士第,但中进士之后,又连着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落榜,于是只好暂任地方推官。
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仲春,三十一岁的韩愈抵达徐州,同年秋,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
同年玄月,刚到任不久,韩愈就接到了地方的上班作息韶光表,看到了这份韶光表,韩愈怒从中来,立时提笔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张建封写了这篇《上张仆射书》。
上张仆射书
玄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嫡,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馀事来示愈。个中不可者,有自玄月至明年仲春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件,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以是报德者;下无以自主,损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仕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开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
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忙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忙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落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
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良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去世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歳九迁其官,戴德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心腹,心腹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敷,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怖再拜。
图1 韩愈
二、从个人到国家的“因才打卡制”理论一开篇,韩愈就旗帜光鲜的说,自己无法接管小吏给他的“事情日程表”—“个中不可者,有自玄月至明年仲春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件,辄不许出。”
这张日程表里说,从今年玄月到第二年仲春底,都须要一大早上班,晚上才能放工,中间不能安歇,没有疾病和分外缘故原由,不许外出。
韩愈反对的情由非常充分,乃至还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
1、领导你看上了我,绝不是看上我早上能定时上班,晚上能定时放工的才能。
韩愈说:“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
言外之意,便是刻板的高下班作息韶光无法担保什么,也不是事情的终极目的。事情的目的是最大化发挥每个人的才能,达到末了的目标。
2、我有才能,也不一定非得早上定时上班,晚上定时放工才能表示出来。
韩愈说:“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言外之意非常明确,便是刻板的高下班制度,是无法发挥个人才能的,只能压抑个人才能的发挥。
3、对付人才的利用,绝对不能刻板,绝对不能一个标准逼迫实行,须要根据事情情形和个人特点,人性化制订实行。
韩愈说:“量力而仕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
言外之意,去世板的制度,既拘束了人才个性化才能得发挥,也暴露出了单位制度制订者的管理水平,去世板的制度,一定是去世板的人,没有管理水平的人制订的。这样的制度只会降落事情效率。
4、纵然是高下级,也要以礼相待,人格平等。
韩愈说:“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仕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开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
意思是说,下级奉上司不—定采取同样的做法;上级任用下属,也不一定采取同样的做法。该当衡量他的能力来任用他,衡量他的才干来安排他,他所不能做的事情,不要强制让他去做,因此就可以使下级不得罪上级,下级也不会被上级所怨恨了。
这一段是对“因才打卡”的进一步延伸。一定要一开始就详细理解下属的才能,直到他善于什么,不善于什么,这样才能用其所长,也不会涌现强人所难的情形。
下属也要理解上级,不用去世板的方法来知足上级事情的需求。
这样才能高下级平等,相互尊重,达到高下最和谐的事情状态。
5、用人之道,要分清楚所用这人事情的目的,是为了道义,还是只是拍马。
韩愈说:“闻命而奔忙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这一条理由,直接上升到了孔孟治国之道和国家利益。
韩愈搬出了孟子的学说,“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说当今的诸侯为什么没有出类拔萃的,是由于他们都只用逢合他们的人,不喜好用反对他们,说真话教导他们的人才。
这还不算,“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忙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忙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现在这个时期,还远远不如孟子那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上级们,都只喜好听话的,立时实行的人,不喜好直言犯上的人。那些听话的,立时实行上级命令的人,是好谋私利之人。那些直言犯上的,是信义之人。
那些谋私利之人,没有忠君爱国的,那些直言犯上的人,从来没有放弃忠君爱国的信念。
有了上述的条件,韩愈紧接着又说,“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当今王公大人们,也只有执事大人您可以听我说这些正义之言,也只有我韩愈,能够仗义执言,能和执事大人说这些正义之言。
为了国家利益,就该当用有才能,而且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同时为了这些人才,为他们创造个性化的空间,让他们发挥最大化的代价。
当然,个性化的、合理的事情韶光,便是知足这些人才的先决条件之一。
这样,韩愈把事情机制上升到孔孟之道的治国理论高度。你张建封假如仍旧逼迫实行现在这一套去世板的事情作息韶光,那就不只是地方幕府的问题,乃至还会误国误君!
这样,韩愈就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创建能发挥个人代价的弹性事情韶光—高下级人性平等—创造好义之人,为国家选材”。
图2 唐风
三、从理论再到个人实际情形创建了一套理论体系之后,在理论的根本上,就要落实到现实情形。
韩愈也不是光吐槽和反对,也给出了他的建议:早上五点上班,九点放工,下午三点上班,七点放工,这样中午可以安歇,也不会延误事情。
这个建议不只是不延误事情,还有附加代价:
“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天下人都会夸奖您,说您知人善任,待人虔诚,可以造诣您以礼待人的名声。
还有其他的附加代价:
“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良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去世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
天下人还会说,韩愈没有投靠富贵浮华之人,他正是由于他的学识,投靠的是一个真正以礼待人,能够赏识他的人之人。这样的话,不仅造诣了执事您的名声,还造诣了韩愈我的名声,我自然会无怨无悔,齐心专心一意的尽职尽力。
听取我的见地,则是双赢,如果不听取我的见地,韩愈又反过来说,如果执事您不屈服我的见地,那一定会有负面浸染:
“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歳九迁其官,戴德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心腹,心腹则未也。”
天下之人听说了这件事,执事并没有采纳我的见地,都会说,执事用韩愈,只是可怜他,并不是赏识他的才能。韩愈为执事尽力,也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已。
这样就成了上文中,孟子说的诸侯和其所用之人的情形。
纵然执事每天赠我千金,一年给我升九次官,我心里戴德,但不会和您成为心腹。
这一段也可见韩愈对自己的才华和名声非常自傲,和自己成为心腹,对付张建封这样的名臣也是名誉。
四、关于韩愈的“上班打卡理论制”成功要素那么,韩愈这一套理论到底是否适用?
能提出这么一套理论体系,必须要知足以下几点,否则不可轻学。
1、要有韩愈之才
如果没有韩愈的才华,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大家还是不要盲目跟风,否则只能是自取其辱。
2、要有伯乐上司
这里,我们要对韩愈的上司张建封理解一下。
张建封是唐朝名臣,自小喜好作文,年夜方负气。礼敬文士。无论贤达与否,只要来到他的门下,均以礼相待。
他赏识韩愈的才能,这才请韩愈到徐州做推官。
正是有了这样的伯乐,才能创造韩愈这样的千里马,韩愈这样的千里马,才敢于跟张建封这样的伯乐上司直言。
第二年张建封去世之后,韩愈也就离开了徐州,到了洛阳,第四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
以是,大家看到韩愈的这篇文章,如果想要跟上司吐槽或者抗议事情制度,一定要先看看是否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条件。
图3 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