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为何很少有人能真正读懂《西游记》?

抄袭道词,抵牾重重,暗藏逻辑,版本互异,没有强大的知识储备,确实很难读懂。

自《西游记》出身以来,干系的书本和文章数不胜数。

然而,为什么几千年了,依然很少有人能读懂《西游记》?

为何很少有人能读懂西纪行抄袭道词隐蔽逻辑没有常识

由于实在是太难了,“世代累积”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佳作。

不但版本浩瀚,内容互异,而且个中化用了大量的古诗词、全真道词,还牵连佛儒道三家各种著作、传说。

涉及的知识遍及经史子集、佛道二藏、宝卷、法律文书、建筑、壁画、雕塑等文献。

以是要想真正读懂西游记,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实在是太难了。

一、版本浩瀚,内容互异

《西游记》现存版本浩瀚,紧张可以分为明代、清代及当代版本三大类。

目前《西游记》主流版本是1979年公民文学出版社根据“世德堂本”修订的。

明代百回《西游记》刻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由明中期南京书坊世德堂刊行,故学界简称“世德堂本”或“世本”。

“世德堂本”现存四部,一部在台湾,另三部在日本。

我们现在看到的“世德堂本”是根据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本为底本进行订正而来。

《李卓吾师长西席批评西游记》,简称“李本”,是世德堂本之后另一个质量较优的本子。

《唐僧西游记》二十卷,简称“唐僧本”,《鼎镌京本全像西游记》二十卷,简称“闽本”。

明代版本

明代《西游记》版本有三大系统:

繁本系统(如世德堂本和李评本)、简本系统(如朱本和杨本)以及删本系统(如唐僧本、杨闽斋本和闽斋堂本)。

清代版本

清代的《西游记》版本也有三大系统:

删本系统(如证道本、真诠本、原旨本、正旨本、含评本)、繁本系统(如新说本)和抄本系统(如《西游记记》)。

这些版本在评点、笔墨加工上各有特色。

当代版本

当代市情上也有很多版本,常见的就有13种之多。

首先由于年代久远,现存的古版今年夜多有缺字、缺页的征象。

其次,古代书本传播紧张靠手抄,不可避免会涌现错字和人为的改写或加入自己想法的征象。

以是不同版本的《西游记》在细节上存在差异,包括故事情节,笔墨等,多有不同,有的乃至相互抵牾。

例如,吴承恩的《西游记》原版与杨本的差异较大。

朱本和吴本的前七回靠近,但杨本在后三回对朱本进行了较多的删削

世本没有唐僧的出身故事,而是用一篇“灵通本讳号金蝉”的韵文来代替。

但小说第11、37、93、98回中多次提及有关唐僧出生的故事。

如第98回记唐僧受难簿“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在世本中全无踪影。

清汪象旭、黄周星的《西游证道书》中将明朱鼎臣《西游释厄传》的唐僧出身故事弥补进来,加以修饰,使之成为独立的一回。

公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西游记》,处理办法是将唐僧出身故事作为“附录”,插在第9回和第10回之间。

再比如,世本第79回孙悟空为比丘国王剖心,个中有一颗“俄慢心”,今通畅本多作“亵渎心”,闽本仍作“俄慢心”,而李本作“我慢心”。

又如第62二回,孙悟空和猪八戒带两个小妖去碧波潭找万圣老龙算账,世本原作“二人□(原文此处为方框)着两个小妖,驾风头,使个摄法,径上东南去了”。

□(原文此处为方框)是个漫漶的字,闽本作“採”,李本作“挟”。

这给想读懂《西游记》的朋友增加了很多困难。

二、涉及内容极广泛

《西游记》不仅涉及经史子集、佛道二藏、建筑、壁画等,还涉及许多名物典制、风尚习气和暗藏的逻辑。

比如,孙悟空穿了琵琶骨为何不能变革? 小白龙变马之后为何“口衔横骨”?

大串天马的名称,蹴鞠的术语,武功招数,泾河龙王克扣点数背后的故事。

为何玄英洞的犀牛要“四木禽星”降伏,为何治朱紫国王要那几味药,作甚“醮面金睛鬼”,定身法和拘唤山神地皮要念什么咒语等?

三、诗词多抄袭,主题却背道

《西游记》的大部分诗词是抄袭全真教的著作。

比如,有大量诗词是改写自元朝全真道羽士彭致中编集的全真道词《鸣鹤余音》。

然而此类诗词却不是无脑地照抄不误,而是只管即便根据情节,人归天用和改写的。

有的是全文照录;有的是适度编辑——包括因小说须要而改动笔墨的,也包括因高下文更动语序的,还有的只是摘用一两句,掺杂到自己的诗文中。

只管有的诗词跟故事情节并不是很紧密,觉得多此一举。

但是化用全真道词的技能是相称高超的,并不是机器的搬运,绝非一个稍感兴趣者随手拈用所能达到的程度。

这证明作者对全真教的理解是非常深入的。

诗词化用的是全真道词,但是主题却是扬佛抑道,把羽士批驳的一无是处,这就很抵牾。

由于《西游记》中有一些调合“三教”的话。

特殊是“安天算夜会”上,如来与老君同为玉帝的座上宾,车迟国中孙悟空以“三教归一”教训国王。

以是有人便认为“《西游记》主见三教平等、三教合一”。

但如果仔细读内容,会创造事实并非如此。

1.佛教的佛无所不能,玄门的神丑态百出

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却能把“遇上抓一把”的太上老君“捽了个倒栽葱”。

一经比拟,这个玄门领袖的能力便判然若揭。

玉皇大帝的天庭诸神是玄门系统居多,却拿猴王没有办法。

终极只好去请如来佛,如来佛只是“翻掌一扑”“轻轻压住”就把美猴王办理了。

这与“抓一把”“倒栽葱”形成了光鲜比拟。

“安天算夜会”上玄门的最高神——所谓“三清”,都要到“佛前拜献”;天庭——玄门的“政权”机构的“第一夫人”王母娘娘也到佛前献舞施礼。

一个是号称“三清是朋友,四帝是故人,九曜是晚辈,元辰是下宾”的玄门地仙之祖镇元子,见到不雅观音时

“躬身谢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低落?’”

2.对待佛道人物截然不同的态度

写僧人的不好,限于贪鄙、世俗而已。

写羽士之作歹,则至高无上,令人发指。

如比丘国的国丈,先是引诱君主,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后又打起唐僧的主张。

屠戮幼儿,剖取心肝,阴狠恶毒无以复加。

再如乌鸡国谋朝篡位的“全真”,西梁国霸泉敛财的快意道人等。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车迟国,孙悟空让猪八戒把玄门的三个最高神神像丢进粪坑。

清代初年的《古本西游证道书》,特地把这段笔墨改写为

“(行者)道:‘我才进门来时,那右手有一口大池,你把他送在那里去罢。
’(八戒)把三个圣像扛在肩膊上,到池边,尽抛在水里。
走回殿上,仍旧变做老君。

把粪坑改为池塘,显然是不满世本过分的敌视态度。

还有很过分的情节设计,便是让三个羽士喝了三个和尚的尿。

综合上述,小说在佛教与玄门之间所持的态度是光鲜的有所褒贬,有所厚薄的。

3、挂佛经卖道经

第58回真假猴王,如来佛祖讲道:“不有中有,不无中无。
不色中色,不空中空。
非有为有,非无为无……”

可笑的是这并非佛经,而是玄门经典《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第20回卷首的偈语“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出自元全真派羽士何道全(号松溪道人、无垢子)《般若心经表明》。

《西游记》中佛教经典被正经提到并加以参详的,只有《心经》。

佛教最主要的《四十二章经》、《阿弥陀经》、玄奘亲笔编译的《成唯识论》、《楞严经》、《维摩诘经》等险些没有提及。

尊佛抑道,结果佛教领导讲的内容是道家经典,这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四、抵牾重重,暗藏逻辑

写过小说的人,或者具备一定写作水准的人都知道。

小说最忌讳没有重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如果小说中涌现某一角色,却对整体情节毫无浸染,那这个角色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西游记》中却有这样的角色却不少,个中最为有名确当属菩提祖师。

除了教授孙悟空技能外,整本书中再也没有涌现过。
这么主要的一个人,对推动主线情节的浸染彷佛可有可无。

这就很反逻辑。

有人认为菩提祖师不存在,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抱负的。

那为何不写孙悟空像释迦牟尼一样悟道呢?这样不是更能展示孙悟空的厉害吗?

或者就像大多数小说的套路,主人公意外掉进岩穴,修炼了绝世武功。

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作者的失落误,忘却写了。

一部“世代累积”的作品,经由多年的创作,书中却存在很多这样的漏洞,都用作者的失落误来阐明就显得很牵强。

很多意外聚拢在一起就不叫意外。

五、影响巨大,衍生书本繁多

仅书名涉及“西游记”的就有13种之多。

从小说《西游记》出身,便有数目浩瀚的衍生书本。

比如李卓吾师长西席的《批评〈西游记〉》,汪象旭(憺漪子)《西游证道书》,陈士斌(悟一子)《西游真诠》,刘一明(悟元子)《西游原旨》,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张含章《通易西游正旨》,含晶子《西游记评注》,董说(明末清初)《西游补:悟空的梦》,今何在《西游日记》等等

近代研究《西游记》的著作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胡适的《〈西游记〉考证》;郑振铎的《〈西游记〉的蜕变》;陈寅恪的《〈西游记〉与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化》等。

以陈大康师长西席统计,仅 1950 年至 2000 年间,海内各种报刊就已刊发《西游记》研究论文 807 篇,加上 1950 年之前的,总量约在 850 篇旁边。

进入 20 世纪还涌现了 80 多部研究专著。

六、后记:缘起童年,重读经典

《西游记》对中国人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我的启蒙书便是《西游记》,乃至痴迷到把所有西游记干系的漫画,小人书,改编书都读了无数遍。

西游故事更是烂熟于心,对孙悟空路上碰着的妖怪都能做到如数家珍。

几年前机缘巧合,开始阅读《西游记》原著,越读越以为不寒而栗。

小时候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从来没有仔细读过原著。

或是人生阅历浅薄,根本就读不懂。

反反复复读过原著十几遍之后,加倍以为自己浅薄。

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创造和感悟,特殊想跟人分享。

但是每当拿起笔时,笔下似丘壑,根本不知道从何下笔。

如果对一个东西完备理解,或者完备不理解,下笔都十分随意马虎。

最怕对一件事一知半解,写,担心证据不敷,数据不足,写得不好或者有偏差。

不写又心痒难耐。
当真比我憋论文有之过无不及。

有时真的很佩服那些日更的博主,每天都洋洋洒洒几千字,怎么那么能写?

当然,如果是写读后感,感悟之类的东西,肯定能写一大堆。

但是对付“世代累积”的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研读《西游记》要客不雅观,要有逻辑,要讲证据。

以是我想在进入西游记之前先把成书的源头、背景等做个梳理,再进入到文本细读。

以是前面梳理了西游记成书源流,主角唐僧和孙悟空的来源和演化。

接着会梳理佛道儒的演化历史。

小说西游记的背景是佛道儒。
作为一个中国人,耳濡目染肯定会对佛道儒有一点理解。

很多事情常常便是由于有一点理解,有先入为主的不雅观念,就会造成更大的误解和偏见。

完备不理解无从下手,完备理解就会看得很开,便是所谓的空,最担心一知半解。

我们对很多不理解的行业充满好奇和恐怖,但是对付业内的专业人士,他们可能会以为你们怎么这么傻,这么大略的问题都不理解。

为什么很多博士很难辅导小学作业,认知的差距而已。

要想真正读懂西游记,对付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作者的背景,明代的历史,以及佛道儒,不说精通,至少得有所阅读,不至于连“循环”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真正读懂西游记呢?

为什么辛弃疾的词比较难懂,由于他是个用典狂魔,被人批评为“掉书袋”。
如果没有一点文学积累,还真不懂他的词。

这实在是文人的一个通病,跟本日的人玩梗是一样的。

比如“你怎么能偷手里剑呢,萨斯给”。
如果不懂这个梗,怎么能理解他的搞笑。

西游记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用典,或者玩梗。

比如:“化胡为佛”,这是佛教史上比较有名的大事宜,却很少有人知道。

在我熟读中国古典小说之后,尤其是《红楼梦》《西游记》 《老残游记》《孽海花》等,我加倍认为《西游记》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关注,下期我们聊聊《中国佛教各朝各代的发展》。

— END —

关注 在看 转发 星标"大众年夜众号

读书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