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杜甫在青年期间写的诗,大多却清丽明快,描写的景物也清新脱俗,尤其是这首《夜宴左氏庄》,被历来读者所夸奖。清朝文人在《唐诗近体》评价这首诗,“虽雅近王、孟,实为盛唐独步”。
这首诗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弯月
这首诗是杜甫漫游齐赵期间,参加朋友宴会时所写。这首诗描写了一场什么样的宴会呢?又表达了墨客什么样的感情?我们来仔细读。
一、宴会开始
首联,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纤月,指月牙。衣露,指衣服沾上露水。净琴,指琴声清澈。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树林中传来一阵风声,一轮弯月逐渐落下。清露沾湿了衣服,清澈的琴声开始响起。
这两句看似在描写景物,但是信息很多。
“林风”,与“风林”不同,指树林中的风,而不是指风吹过树林,表示人只听见了风声,但并没有觉得到风的存在,这两个字突出了风声的轻微,陪衬出夜晚的宁静。
“纤月落”,这三个字也陪衬出夜晚的安谧,但更主要的是它还点明了宴会的准确韶光,月牙一样平常在月初或者月末涌现,但如果是月末,在傍晚时分(太阳落山时)玉轮就会落下,而这首诗写的是夜宴,以是可以确定是月初,月牙一样平常在晚上八、九点旁边落下。可见,这次宴会的开始韶光比较晚。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点明宴会的准确韶光呢?
我们再看“衣露净琴张”,“衣露”,指衣服沾满了露水,可见来宾等待韶光较长;“净琴张”指清澈的琴声开始响起,这侧面描写出宴会此时正开始。
我们把前两句的信息整理一下,便是这样的:天已经很晚了,周围一片宁静,来宾都等了良久,清澈的琴声终于开始响起。
您看,墨客在前两句看起来只是在描写景物,实在暗含了宴会正开始的信息。那么诗人为什么要点明韶光很晚,而且还要写来宾的等待韶光长?为了表达出来宾对宴会的期待之情。
宴会到底有什么值得期待呢?我们连续读颔联,看看墨客是如何描写宴会的。
花径
二、宴会的气氛逐渐热烈
颔联,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带,映带,相互映衬。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阴郁中涧水从花径旁流过;春星残酷,与草堂相互映衬。
很多人认为,这两句是在描写宴会周围的环境。
阴郁中如何看到水流呢?由于听见了水流声。
夜晚又如何看到花径呢?由于闻到了花喷鼻香。
草堂如何与春星相互映衬呢?由于草堂现在灯火辉煌,以是能和天空中的星辰相互映衬。
单从这两句看,这种理解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前面已经剖析了,清澈的琴声响起,宴会已经开始,如果这两句只是纯挚的景物描写,这和宴会有什么关系呢?
实在这两句利用了虚实结合的手腕,不仅是对周围景物的实写,而且还虚写了宴会的情形。个中的线索便是琴声。
“暗水流花径”,利用了通感的修辞手腕,琴声入耳,就觉得像水缓缓流过花间的小路,由听觉转到觉得,这表明琴声轻缓柔和,令民气怡,侧面陪衬出宴会刚开始时的气氛比较柔和。
“春星带草堂”,也是利用了通感的修辞手腕,琴声逐渐清澈透亮,透过阴郁的夜空,觉得此刻的草堂仿佛与天空中的春星相互映衬,由听觉转到视觉,侧面陪衬出宴会的气氛逐渐开始热烈。
您看,这两句是不是非常奥妙?表面看起来是在描写清新明快的景物,实在是虚实结合,重在描写琴声,侧面陪衬出宴会的气氛变革,也陪衬出来宾们的心情变革,由期待之情转变为愉悦之情。
但这都是在侧面描写,墨客在宴会上到底做了什么事呢?只是听琴吗?我们连续读颈联。
星辰
三、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
颈联,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检书,翻阅书本。看剑,不雅观看舞剑。引杯,举杯。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在烛灯下写诗歌咏,不雅观看舞剑,频频举杯。
这两句是正面描写宴会,墨客做了哪些事呢?翻阅书本写诗吟诵,并且不雅观看别人舞剑。
“烧烛短”字,解释墨客吟诗已经很永劫光,但仍旧不以为累;“引杯长”,解释墨客的心情特殊好。
这两句表明墨客沉醉于宴会之中,表明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也写出了墨客的欢快之情。
那么这首诗只是为了表明墨客的欢快之情吗?我们连续读尾联。
太湖,传说范蠡隐居的地方
四、墨客的感情
尾联,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吴咏,吴歌。扁舟意,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句践灭吴,谓范蠡曰:‘吾将与子分国有之。’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乘扁舟泛五湖,终不返。”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写完诗之后听到有人用吴音吟唱,想起了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情景。
这两句很奇怪,墨客听到吴音,为什么会想起“扁舟意”呢?
缘故原由就在于,墨客曾经到吴越漫游了多年,对吴地的口音非常熟习,他现在溘然听到了吴地口音,很自然地想起了当时漫游吴越的情景。
但是诗人为什么要用“不忘”两个字呢?这两个字解释墨客在心里不会忘却漫游吴越的情景,他为什么认为自己不会忘却呢?
这解释墨客漫游吴越的经历非常美好,让他难以忘怀。墨客由面前的美好宴会想到了美好的旅游经历,这表明了墨客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杜甫
五、整首诗的脉络梳理
首先,墨客通过写景,侧面描写出宴会刚刚开始,突出了墨客对宴会的期待之情;
其次,墨客还是写景,虚实结合,侧面陪衬出宴会的气氛逐渐开始热烈,墨客的心情更加愉悦;
然后,墨客正面写宴会,表明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也写出了墨客的欢快之情;
结尾,由面前的欢快之情想到曾经美好的旅游经历,表达了墨客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您看,这首诗前六句都在写宴会,而且因此宴会气氛为脉络来写的,但是全诗只有颈联在正面写宴会,墨客在前四句通过描写景物,奥妙蕴藉地写出了宴会的过程,颔联的描写尤为奥妙,表面上看是在描写宴会周围的环境,而且清新脱俗,很随意马虎让人认为墨客因此景物陪衬感情,实在是利用了通感的修辞手腕,以琴声为线索,侧面陪衬出宴会的进展过程以及墨客的感情。
描写的景物清新脱俗,叙事的衔接迎刃而解,而且还陪衬出了人的感情,景、事、情三者结合让人叹为不雅观止,可见“盛唐独步”之说所言非虚。
您认为呢?
欢迎留言谈论哦。
站在墨客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