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早期写过一些现实主义诗歌,比如《吴中田妇叹》之类的作品。
但是“乌台诗案”后,他逐渐放弃了这种风格,写了大量看上去“不太正经”的谐趣诗。

在这些诗里面,有一部分是自嘲,有一部分是嘲讽别人。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饱含哲理的讽喻诗。

苏轼被贬黄州时,有一次和弟弟苏辙,还有别的朋友相约,一道去武昌的九曲亭嬉戏。
看到亭中有一个上联比较故意思,于是对了一个下联。

由于用字发音非常近似,读起来也比较拗口,引发了朋友的兴趣。
于是,大家就请他用这种拗口字来写一首诗。
当时作出这个发起的,该当便是诗题里面说到的“王居士”了。

苏轼在武昌写下一首奇诗读起来无比拗口能一次读顺的都是高手

苏轼所作的这首诗,实在相称于如今的“绕口令”的前身。
只不过,由于是文言诗,以是当代的人读起来,可比“打南边来了一个喇嘛”难多了。

一、《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赏析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北宋·苏轼

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

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

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

这首诗特殊的地方,便是大量利用了同声母的近音字,故意造成了阅读上的困难,同时还要适应诗歌的基本形式。
实在,诗本身的内容,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不过,有一些朋友可能还是想知道这首诗到底是写了些什么,以是我在这里还是给大家大略地剖析一下它的基本内容。

先上口语翻译:居住在临江关隘的高处,过着“牛角挂经”的耕读生活。
船也不划了,撑竿绑在舷上,和江中的茭白间杂着,长在了一起。

某一日,行军的鼓点声,冲破了乡间的宁静。
来了一群人,弄得鸡飞狗跳。
只见他们解开衣襟,态度傲慢地坐下来,自恋地看着自己的身影。

然后,大家开始比剑,作诗酬唱。
后来气氛缓和了,又喝了几杯酒。
主妇们端上烤肉,盛情地接待大家。

他们嘴上说“太麻烦主人家了,有些惭愧”,但是手底下却不客气地,抢着让筷子、勺子一直地敲打锅沿,去刨里面的甘瓜羹。

“干锅”的谐音,便是“兵戈”。
所往后一句也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气氛,已经和大家刚开始见面时,一触即发的气氛不同了,大家已经把“兵戈”变更成了甜蜜的水果羹。

“江干高居坚关扃”中的“江干”便是指江岸上,“关扃”便是关隘山岭。
“顾景”是“顾影”的意思,而“戛”的意思是“敲打”。

这首诗的重点是制造一个高难度的绕口令,同时要具备诗的形式,以及诙谐的内容。
以是它要表达的东西是非常浅近的,大体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中的“笑点”。

刚开始,王居士独自隐居在山间,过着像唐朝李密那样的生活。
李密在未发迹之前,一贯躬种田亩,牛角挂经。

王居士大概良久都没有外出过了,以是渡船的撑竿,都快和江上的茭白长到了一起。
溘然有一天,苏轼和他弟弟苏辙,还有别的朋友来了。

一群人吵吵闹闹地开过来,就像是一支军队过境,搞得鸡飞狗跳。
到了王居士家里,客人们解开衣襟坐下来,个个趾高气扬,鼻孔朝天。

或者只顾低头看着自己的影子,这是玩儿“顾影自怜”吗?这是由于他们都是王居士请来的客人,大家彼此不认识。

后来,大家在宴席上比剑,又相互作诗唱合,才创造对方很有才华。
于是,气氛就变得融洽起来了。

这一段有可能是说,刚开始大家都不认识苏轼,拿鼻孔看他。
但是,后来他对出了九曲亭的下联,大家就对他刮目相看了。

末了,王居士家中的妇女送上了美食。
客人们表面上客套着,嘴上说“哎呀呀,打扰了,麻烦嫂夫人了,真是惭愧,惭愧”。
但是手上可一点儿都不客气,勺子、筷子冒死往锅里面伸。

由于“干锅更戛甘瓜羹”的“戛”字,除了有敲打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长矛,在这里可以引申为“戳”、“刺”。

以是,这些客人们“刮水果羹”的行为,可是理解为这一帮人抢着刨锅底,叮叮当当,差点没把锅刨穿,写得非常搞笑。

二、苏轼的诙谐天性

苏轼爱写诙谐的诗歌,和他诙谐的性情是分不开的。
听说他的祖父苏序便是一个性情非常旷达疏放,爱开玩笑的人。
苏轼天生就有诙谐的基因,这一点完备是得到了祖父的“真传”。

其余,苏轼就打仗到道家《庄子》的思想。
庄子总是让人用“跳脱”世俗的眼力,从更高更远的田地去看待世俗的困境。

由于将人生看得非常通透,苏轼对一些世俗的规则是不放在心上的。
因此,对那些困羁尘网无法自拔的人和事,他就会以为可笑。
于是他写出来的作品,就会带有戏谑、嘲笑的风格。

生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曾经研究过笑话产生的根源,答案是:我们会以为一些事情可笑,便是由于我们从高高在上的角度,去俯视他们,从而得到了智商上的优胜感。

而诙谐笑话的制造者,便是第一个“俯视”这些人的人,也便是作者。
苏轼是一个相称聪明的人,他把世间的问题识破后再看一些世间的规则,就会以为荒谬可笑,于是诙谐随之产生。

其余,苏轼的诗风诙谐,还和他的阅读经历有关。
他除了读《庄子》以外,他以前喜好读陶渊明、杜甫等人的诗,以及《风趣列传》和《东方朔传》等诙谐故事集。

这些书综合起来,就对他产生了影响。
但是苏轼能写出大量诙谐、搞笑的诗歌,紧张还是他的思想境界,早已经和凡人拉开了较大的间隔。

结语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这首绕口令诗非常难读,这紧张是用词对付我们当代人来说,比较难明得。

并且,它还不像普通的那种绕口令,比如“南边来了一个喇嘛,手里提着一个喇叭”一样,内容大略,行文重复,以是读出来难度系数更加了。

不过,好在当代人也不必一定要去读这首诗。
把它引用到这里,只是想让大家看一看,宋代的古人是怎么写“绕口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