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坛,人才辈出,据统计,上至一国之尊,下至三教九流,共有2536名墨客
个中有二百余名是女墨客。

才女薛涛便是唐代女墨客代表之一。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长安人,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在当时才华最为出众,并称唐朝四大女墨客。

唐代的四大女墨客里,李冶晚年被召入宫中,后来由于作诗失落了政治考量被乱棍打去世,女中诗豪悲惨零落;刘采春一介歌姬,所作多是民歌,大抵算是当时的普通歌手,晚年大概平淡度日,不为人所知;鱼玄机最为悲惨,追求温庭筠不成,做李亿的小妾,后来由于杖杀婢女绿翘被判去世刑。

一个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薛涛一首风道出了她的人生境界

这个中唯有一个薛涛,险些综合了所有女墨客的优点,史籍记载她姿容美艳,生性聪慧,工于诗笙歌律,并且结局是比较好的。
她终生未嫁,在经历过所有的繁华与浪漫之后,晚年作女羽士装扮,定居于浣花溪,安度余生。

大唐最俏丽的孔雀——薛涛,她很美,可她的人生却是凄清而寂寞的。

她寂寞空洞的心里彷佛只留下四周呼啸的风;又彷佛是天边清冷的月,独自盈盈亏亏无人相伴;又彷佛是树上鸣叫的蝉,你呼我和、热闹非凡却“各在一枝栖”。

唐·薛涛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

林梢明淅沥,松径夜凄清。

读此诗,心里总有着不可遏止的孤独之意油然而生。

凄清的夜,独行于松间小径,林梢被风惊动。
与此同时拨动的是那根沉着的心弦,被那呼啸的风带动着,声声切切,倏然远去……

然而无论如何探索,如何转身回顾,四处皆是虚无,穿指而过的便是一道道寂寞荒凉的“风”。

凄厉,仓促,让人惊惶失措的“风”。

犹如那些寒夜里独自行走的小路,四下静寂,望眼处均是荒凉,暗影里彷佛埋伏着未知的恐怖。

溘然,觉得铺天盖地的无助,从每一个无从探知的角落里烟一样平常侵袭而至,让人无处逃脱。

在这个怀有摄人才华的薛涛心上,是否,也同样有这般无法释怀的寂寞与凄惶。

薛涛人生中,虽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但因他们的移情别恋,薛涛也是个明智之人,懂得进退,又能自持的女人,她终生未嫁。

大概是,孤独、寂寞长久地附着于心上眉间,只是被她以浅笑低吟轻轻粉饰了,而只有在夜凉如水的韶光里,她才卸下坚硬的面具,独自忍受这些隐秘深奥深厚的心伤。

那些深深深浅浅的痕迹,除了她再无人知晓。

它掠过蕙草发出悠远的芬芳,然后这芬芳随着风向逐渐阔别。
它轻撩琴弦,弦上溘然高亢地响起急匆匆的乐音。

它轻落林间树梢,叶落枝摇,窸窣处清亮犹如夜雨。
它横穿松林,小径弯曲通幽,来时去处只余一片茫然的悲惨生僻。

这首小诗分别从嗅觉、听觉、视觉以及觉得上着笔,形象动人地形容了风的特质以及无从捉摸的形迹。

众所周知,风是无形无相的,摸不着看不到,犹如虚无。
若何最大程度地表达它,实在是一件靠功夫的事。

而薛涛则很好地把握到了核心,她借助风进行活动的媒介——草喷鼻香、琴音、林色、凄夜,不仅授予了风动感:“猎”“飘”“淅沥”,更授予了它的情绪:“凄清”。

这样以人性化的感官感情来叙开描述,精准地捉住了灵魂。

她借感官描述感想熏染,即存心来体验到的一种总结,前面所铺就的草喷鼻香、琴音、林色,到了末了,却被一个“凄清”给涵括溶解于内了。
这也是作者最出彩之处。

诗中的“飘弦唳一声”很妙,既然是“微风”而且“远”,如何能写出“凄清”呢?轻轻“飘弦”即出“土崩瓦解”,仿佛四周生出鬼魅来令人惊栗。

一个“唳”字,吟来便知情境,响亮而凄清之声。

这不是春日融融的微风,而是四周寂静时溘然被吓到的惊风,如此则更显凄惶。

那是一种意于言外的空远,意味深长,这便是墨客要达到的境界,已经将之提升到了“禅”的高度。

她借着末了的那句“松径夜凄清”来解释风的实质,亦解释了“风”这一无法看到,只能存心用灵魂去确切感知到的事实。

就如这具皮囊,它寄托的那些“色声喷鼻香味触”都只是虚幻,是不真实的,到头来只是一场空而已。

这统统因它而起的繁华只犹如镜月水花,如一场梦,无论描绘得再如何丰硕美满,终极都只是一场凄清。

由于它,原来便是一片虚无。
有形亦无形,它的名字,就叫风。

它,是生命的原形,是统统的原形。

它,亦名“灵魂”。

歌舞升平,昼夜摇荡在歌声酒影里,终归是浮华掠影。

累了乏了,有时一个人面对着天边的玉轮苦苦地等待着,听着风,等待着,渴望着,让灵魂随着长风自由飞升……

薛涛的这首诗篇幅短小,却技巧娴熟,值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