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巷衣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古诗 乌衣巷 赏析

注释: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央通往衣巷的必经之路。
句中引人瞩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
草长花开,表明当时是春季。
“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致增长了荒僻的气候。
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耳,这就使我们想到个中可能包含深意。
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便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本日已经荒凉冷落了。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悲惨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本来,壮盛时期的乌衣巷口,该当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间的。
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备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译文: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平凡老百姓之家。

经由环境的陪衬、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彷佛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革,抒产生发火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取过于浅露的写法,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筑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翱翔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墨客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朱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旧时”两个字,授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平凡”两个字,又特殊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革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彷佛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当然生活中,纵然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
但是作者捉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比拟的浸染。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述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奥妙地略加暗示。
墨客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因此它虽然景物平凡,措辞浅近,却有一种蕴藉蕴藉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增广贤文》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译文

石头相击就会迸出火星,如果不去碰击连烟都不会冒出来。
人只有通过学习才会明白道理,不学什么也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