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上,有这样一座寺院,庙门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写作:
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
相传此联是莆田才子戴大宾在17岁中探花时,游览这座寺院所撰写的。
这副对联的精确读法,应该是:
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
上联写的是人们祭拜前的习俗和虔诚的态度,下联则状写湄洲岛下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描摹生动,堪称一奇联。
而这座寺院,正是全球有名的湄洲妈祖祖庙,亦是湄洲这座岛城最有名的景点与象征。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梢公、乘客、贩子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妈祖神是人们为了纪念林默娘而塑造出来的。
林默娘生于公元960年,父亲是福建莆田县湄洲屿红螺乡“林善人”林愿。听说在林默娘出生之前,父母曾朝夕焚喷鼻香祝天。
在孩子即将要出生前的傍晚,众人瞥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异彩纷呈,奇光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透出了颜色。
林愿夫妇以为这是天降祥瑞,对这个刚出生的女婴也就愈加疼爱。因着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呜咽,便给她取名林默,昵称唤作“默娘”。
林默娘排行第七,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因着从小长在海边,她很快就学会了拍浮,十几岁就时常跟父亲和哥哥出海。
有一次他们一起出海时,碰着了台风,小船翻了,林默娘不平不挠地救起了父亲,并找回了哥哥的尸体。
因着这件事,林默娘也引起了十里八村落庄民的关注。
听说她在13岁时,还得到了一位老羽士的指示,授以“玄微秘法”,能够识得诸般要籍。15岁时便已能够为人治病,扶危济困。
林默娘立志普救众生,护佑渔民,以积善济世为己任。因着水性娴熟,能驾船、挽缆、巡游于岛屿之间,林默娘常常出没于海上风浪间,救助那些遇险的渔民,赢得了人们的啧啧夸奖。
公元987年,年仅28岁的林默娘羽化飞升。这一天,湄洲岛上的村落民们纷纭瞥见,林默娘同诸姐登上湄峰之巅。
在告别亲人后,她独自乘着长风驾着祥云,翱翔在皓皓白宇之间,随着彩云开合,人亦不可复见。
在她飞升后,沿海公民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姑娘,便特地在湄洲屿建筑了祀庙,这便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而林默娘也被尊为妈祖神、天上圣母。
而妈祖崇奉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由最初的民间崇奉,发展成为一种玄门崇奉,再到末了成为历朝历代国家敬拜的工具,与历代朝廷、天子的爱崇与褒封密不可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妈祖神也被奉进台湾本岛,在台湾各地建庙敬拜,人们都尊之为“圣母”。
公元1683年,清廷派施琅率军东渡攫取台湾郑氏集团的政权。大军先到澎湖,一大部分驻扎在澎湖天后宫里。
此时正值炎酷暑日,数日不见降雨,将士们的饮用水越来越少,军队寸步难行,施琅为此大伤脑筋。
正在这时,人们却创造天后宫井里溘然出水,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都说这是妈祖神显灵的结果。
后来施琅收复了台湾,为了感激妈祖神的帮助,便奏请天子加封妈祖为“天后”,全称是“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列入春秋祀典。
清廷还赏给莆田湄洲屿、台湾的台南以及厦门等地的妈祖庙“神昭海表”和“锡福安澜”的匾额,并追封其父为“积庆公”,其母为“积庆夫人”,从此后人们对妈祖的敬拜更加隆重。
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到清朝,历代天子先后有36次册封,封号更是由2字累至64字。爵位也由夫人、妃,天妃再到天后,愈加爱崇。
而妈祖神也终于由一方小小的海岛,走向五湖四海,乃至走入天下,成为中国的一项值得骄傲与自满的文化遗产。
关于妈祖,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们也写下了不少作品:
湄洲岛上景媚妍,带水依依入梦牵。
妈祖英灵祈有应,炎黄裔胄月同圆。
——许祖华《游湄洲岛》
叆叇卿云瑞气浮,水天掩映似仙洲。
潮音清脆岸边拍,雕像玲珑峰顶留。
护海威灵扬百域,仙游古迹阅千秋。
更喜祖宫人景仰,两岸心喷鼻香岁岁稠。
——林天祥《湄洲妈祖庙》
湄洲地处福建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辖岛,素有“南国蓬莱”、“东方夏威夷”、“九宝澜黄金沙滩”等的美誉。
来到湄洲岛,但见碧海上苍、阳光沙滩、白鸥踏浪、潮汐吞吐,是迷人的滨海风光。岛上以碧海、金沙、海岩、奇石、寺院一体,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连。
更有千古绝唱的湄屿潮音,每当潮浪涌来,祖庙前的大片海岸岩石,便会随之产生共振,发出奇妙而有节奏的音乐,或如钟鼓长鸣,或如小雨管弦,扣动人心。
浪漫旖旎的滨海风光、扣民气弦的动人交响乐,与那古老的传说、虔诚的崇奉、环抱的喷鼻香火一道,铸就了这座独具魅力的岛城,令人乐不思蜀。
文章来源:诗词天下,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不雅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