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本心。

元·冯子振《西湖梅》

这首诗是元代散曲名家、墨客冯子振在游览西湖时所作,墨客借景抒怀,通过对西湖梅的赞颂,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一首咏梅诗赞赏梅花的高洁品格依附了诗人自身的志向和情怀

冯子振,字海粟,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墨客。

冯子振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47岁时进士及第,初任集贤殿学士,后升任彰德节度使。

晚年辞官归隐,潜心研究经史,著作等身,善于诗文、散曲,可惜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西湖梅》是个中较为经典的一首。

诗题中的“西湖”交代了墨客嬉戏的地点,而“梅”则是描写和赞颂的工具。

诗中提到的“苏老堤”既西湖的苏堤,为北宋元佑五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所修,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六桥风月”指的是苏堤上的六座桥,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都雅,站在桥上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苏堤美景。

本心:本心,初心。

诗歌大意:苏堤边有一片梅林,花开时洁白如玉,六桥的月白风清是她的知音。
梅花不与桃李争妍,也不求人们的欣赏。
做人当如梅花,不为名利所惑,永久善良朴实,不忘初心。

冯子振的《西湖梅》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咏梅诗中的一颗残酷明珠。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西湖梅的绝美风采,更寄托了墨客高洁的志向和坚守本心的决心。

首句“苏老堤边玉一林”,直接点明了梅花的成长之地——苏堤旁,并以“玉一林”形容梅花的洁白如玉,数量浩瀚,宛如一片玉林,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一林”明说梅繁、成簇、成林,“玉”既摹出了梅的纯白无瑕,又描述出了它莹润清洁的姿容。

次句“六桥风月是知音”,则奥妙地利用“六桥风月”这一西湖美景,作为梅花的知音,既陪衬了梅花的高洁与非凡,又暗示了梅花的不争不雅观赏、甘于静寂的高尚品质。

第三句“任他桃李争欢赏”,表面是写桃花、李花争艳,私下表达的是梅花的不争、不愿争,亦不屑争,由是,梅之傲岸出尘、不合俗流之态,便已跃然纸上。

末了一句“不为繁华易本心”承接上句,进一步展现了梅花的风骨。

听凭桃李争芳斗艳,梅花却不为世俗的繁华所动,坚守着自己孤傲高洁的本心。

古今诗歌,托物必言志,借景多抒怀,冯子振的这首诗也是如此。

“本心”坚守,品性高洁,不愿同“桃李”争春,愿与“六桥风月”时时相伴、日日唱和的又岂止是西湖之梅,还有那如梅般傲骨铮铮、不屑欢赏、只愿清洁于世、如玉般濯濯流芳的高人隐者、名师清流啊!

全诗利用了托物言志的手腕,通过赞颂梅花的高洁品质,寄托了墨客自身的志向和情怀。

梅花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栽种物,更是墨客精神天下的象征。

诗中“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本心”一句,通过比拟梅花与桃李的不同,突出了梅花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品质。

这种比拟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墨客以“六桥风月”作为梅花的背景,陪衬出梅花的高洁与非凡。

同时,这种环境描写也营造了一种安谧、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西湖之畔,与梅花一同感想熏染那份超然物外的高洁。

《西湖梅》不仅是一首咏梅诗,更是一首抒发诗人情怀、表达高洁志向的抒怀诗。

冯子振通过赞颂梅花的淡泊名利、坚守本心,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同时,诗中也隐含着墨客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冯子振生平仕途波折,但他始终以梅花自喻,坚守着自己的志向和节操。

这种精神不仅令人敬佩,也为我们供应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西湖梅的绝美风采,更让我们感想熏染到了墨客那份武断不移的志向和情怀。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以梅花为榜样,坚守本心、追求高洁、超脱世俗、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