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鲎”的字形演化
“鲎”和“学”字头和“鱼”构成。学字头,甲骨笔墨形,上部中间的“×”表示算筹,两把类似倒放“手”形,下部的“冖”类似房屋,整字意为在房屋里手把手教算术,表示学习之意。后来逐步蜕变、简化,就成了“学”的上部,作为部首涌现。
“鱼”的甲骨笔墨形,类似一条鱼。金文时,突出了头部,鱼多了眼睛和身体两侧的鱼鳍。小篆时,字体线条化,上部类似一个躬身趴着的人或“刀”形,中间变为“口”里含“仌”的字形,下部变为类似“火”字。后来再演化,简化,“火”形变为“灬”,楷体繁体字“魚”就涌现了。后面再简化后,就成了楷体简体字“鱼”。
二、“鲎”字怎么阐明?
1.“鲎鱼”,生活在浅海的节肢动物,指鲎鱼。形状酷似外星生物尾部呈剑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4亿年。
2.鲎虫,又叫王八鱼、水鳖子,或者三眼恐龙虾。头部类似鱼,身子类似虾。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亿年前的恐龙时期。鲎虫生命周期短,只有三个月旁边。
3.棉城鲎粿,指广东汕头潮阳区棉城特有的一种汉族传统名小吃,是富有潮阳乡土味食品。
4.鲎杓官人,旧时称贪得无厌的官吏。出自宋 代陈叔方 的《颍川语小》一书。
三、“鲎”字在古诗词中的利用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二首》其一
[南宋]杨万里
满盘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筹已咽津。
前筹,指桌前的筷子。咽津,吞口水。子鱼,指刚孵化出来的小鱼。玉狸,指山珍果子狸。黄雀,指黄雀鱼,俗名刀鱼。本诗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全诗大意:面前桌上摆满了满盘的山珍海味,散发出令人眩晕的喷鼻香气。还没拿起桌前的筷子时,嘴里早已饥饿难耐,暗中吞起了口水。鲎鱼做成的酱,幼嫩的小鱼总是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还摆上了山珍果子狸肉和美味的黄雀鱼这些令人垂涎的家乡美食(让我们尽情享用)。
本诗首句,一个“满”字直接写山珍海味之多,“眩芳”一词写美味佳肴喷鼻香气之浓。第二句,用还未开吃前吞口水的眇小动作,间接刻画了美食的诱人,同时暗含了主人招待时的激情亲切好客。三四句,用“鲎酱”、“子鱼”、“玉狸”、“黄雀”等词,细写了详细美食的宝贵程度,也突出了主人招待客人的细心和存心。全诗不仅描述了招待宴会的丰硕,刻画了墨客的食欲,还透露出作者对朋友情意的珍惜,抒发了墨客对家乡美味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神往之情。
四、“鲎”该怎么读?
精确读音:hòu
同音字:后
部首:鱼
构造:高下构造
五、结语
“鲎”字,从学从鱼,历史悠久,生命久远,既有生命的传承,也有文化的承载,既是食品,也是情意。子鱼、鲎酱、玉狸、黄雀待客,足见对朋友情意的珍惜。珍馐雅味盈盘满,海鲜山珍食客欢。许久不见家乡人,家乡之味令人贪。有道是:本乡若能好,谁想落他乡。生活处处多烦忧,三杯两盏淡离愁。有朋在稍解相思味,无朋时乡泪不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