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办理温饱,让家人感到温暖。

第二个层次:做能做的事,让自己人生故意思;

第三个层次:做有代价的事,让生命变得故意义。

94岁裸捐1857万才华不输杨绛她是100年来最美汉子之一

叶嘉莹师长西席活到了第三个层次。

上周,我们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淹没在漫天的崔永元怒怼范冰冰的里。
有一个,却被更多的人遗忘了,这条是这样的:

“94岁的学者叶嘉莹裸捐财产1857万。

叶嘉莹是谁?大多数人都会以为陌生。
而当你听了她生平,你一定会肃然起敬。

叶嘉莹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书喷鼻香门第,父亲航空公司就职,母亲是一名老师。

叶家藏书丰富,叶嘉莹幼年,便读完《论语》。

9岁时,伯父叶廷乂教她念下人生第一首诗。
叶嘉莹自己也未曾想到,这随口吟出的小诗,日后会影响她的生平。

1941年,叶嘉莹17岁,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样子。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读过的书。
诗书让叶嘉莹的气质里多了淡定,从容。

也是这一年,叶嘉莹也考入辅仁国文系。

大二时,叶嘉莹遇见了恩师顾随。

顾随是著名的墨客和书法家,从前报考北大,校长蔡元培阅卷时创造他中国文学水平卓异,特意疏导他改报泰西文学,以求开阔空间,贯通中西。

叶嘉莹追随顾随学诗词,常常是“心追手随,一字不漏地记下师长西席所讲”,四年下来,她记下8大本条记。

后来,叶嘉莹远避台湾,流落外洋,辗转几十年,这些条记一贯随身携带,从未丢弃。
她说:“顾随师长西席的条记,是我生平保留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

1943年,叶嘉莹(右二)与顾随师长西席及同班同学合影

1937年,北平沦陷后。

叶嘉莹父亲由于公职随政府开始转移,家中只剩下孤儿寡母。
母亲由于终日忧伤得了肿瘤,舅舅带着母亲去天津动手术,可不想手术失落败,伤口传染,得了败血症。

重病中的母亲执意要回去看孩子一眼,被抬上了天津返回北平的火车,而遗憾的是,她终了也没能再见到孩子,在火车上,永久闭上了眼睛。

作为家中长女的叶嘉莹,再次见到母亲时,已哭成泪人。
那年,她17岁,少年丧母,如风中纸屑。

母亲入殓那天,钉子钉在棺木上的声音,叶嘉莹记了一辈子。

作为家中长女,她既要读书、又要照顾两个弟弟。
沦陷区的北平,到了冬天,风扫大雪,人哭成海,日本军从她家后门的街道上呼呼而去,月光下的街道像盐。

叶嘉莹,到了深夜,便会想起母亲,难过堕泪时,只有用写诗来抒发内心痛楚:

窗前雨滴梧桐碎,

独对寒灯哭母时。

17岁,叶嘉莹便尝到了人生的悲苦,苦也钻到了心里。

1941年,母亲去世后叶嘉莹的戴孝照

大学毕业后,叶嘉莹在北平一所中学教书。
由于贫穷,到了冬天就穿一件厚厚的棉衣,棉衣破了一个窟窿,棉花就露在表面,叶嘉莹全体冬天就穿着这件棉衣去上课。

到了1948年,一个叫赵钟荪的年轻海军走近她的人生。
对付默默忍受生活苦痛的叶嘉莹来说,赵钟荪便是她生活的庇护,也让她的人生增长了更多的苦痛。
1948年,两人结为夫妻。

而此时中国正在历史深处拐弯。

中国便被一湾海峡隔开,波分两岸,这是中国的命运,也是当时无数中国家庭的命运。

山河破碎风飘絮,出生浮沉雨打萍,叶嘉莹跟随丈夫漂洋过海。

当时,对付胡适、梅贻琦、傅斯年这样的大知识分子来说,尚能全身而退。
而对付叶嘉莹这样的中学教员,则只能浮沉孤岛、无依无靠。

到了第二年,丈夫赵钟荪被抓,当时,大女儿刚刚出生4个月。
丈夫一走便是三年,音讯全无。

叶嘉莹带着女儿到高雄亲戚家避难,亲戚家人多,她和女儿就在走廊上打地铺睡觉。
由于自傲,叶嘉莹怕被别人嘲笑境遇,天不亮就会起床,小心翼翼把席子收好。

后来,带着吃奶的女儿逃难到了台南,靠教书坚持生存。

白天,她带着女儿教书。
一间大教室里,女儿坐在末了一排。
课上到一半,女儿就会溘然喊:“妈妈,我要尿尿。

晚上,就顾虑丈夫,也不知丈夫是去世是活,只能深夜落泪。
那一年,她27岁,生活已是饱经患难,给她的只有无可奈何,但也给了她许多命运色彩。
就像她诗中所说:

剩抚怀中女,夜阑忍泪吞。

上世纪50年代叶嘉莹在台湾讲课

三年后,丈夫终于被无罪开释。
叶嘉莹以为自己苦等的是希望,结果等待她的却是更大的失落望。

三年的监牢生活,已经摧毁了赵钟荪,他脾气变得乖张、暴躁。

1953年,叶嘉莹生下二女儿。
丈夫赵钟荪来了,看了眼又是女儿,转身头也不回走了。
叶嘉莹只能把泪水往肚子里咽。

圣诞节,叶嘉莹买回圣诞树。
不知为何,赵钟荪对着圣诞树发脾气,把圣诞树打翻。
然后又冲进院子,剪光院子里的茶树叶子。

叶嘉莹忍了,由于生活的变故,也同样摧残了他的人生,他也是生活的受害者。

尘世中顺心的人不多,大多数都是失落魂落魄的人。

那段韶光,叶嘉莹极度压抑,她小心翼翼,恐怕触到赵钟荪的哪个按钮,由于他随时都会爆炸。
夜里,叶嘉莹总梦到自己不断往水底下沉,她压抑到无法呼吸。

末了还是诗词拯救了叶嘉莹。

晚上,叶嘉莹翻书,看到王安石的一首诗: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

这句诗对叶嘉莹来说,犹如当头棒喝。
万物都有自己的恶,就像瓦虽然砸到你了,但你不要怪他,他自己也碎了,他不是自己想掉下来的。
既然改变不了丈夫,那么不如选择体谅,然后过好自己的人生。

从此,叶嘉莹醉心研究诗词,而丈夫的无理取闹,则变得无足轻重了。

后来有人问叶嘉莹:“您从未体会过爱情的滋味吗?”叶嘉莹摇头回答说:“从没有过。
”她的女儿赵言慧却说:“我母亲一辈子都在和古诗词谈恋爱。

叶嘉莹结婚照

命运虽然给了叶嘉莹足够多的无可奈何,但也同样给了她更多的人生悲怆。
前者蹂躏她的生活,后者给了她更多的通悟。

由于专心研究诗词,叶嘉莹越讲越出名,末了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同时约请她去讲课。

在她课上,叶嘉莹常穿一身干净的素色旗袍,带着学生在诗词天下里漫游徜徉,感想熏染唐风宋韵。
行过之处,也总是有情有义。

叶嘉莹讲诗词和别人不同,她的诗词是“唱”出来的。

在她一声声吟唱中,杜甫是个“站在笼中展翅起舞”的爱国墨客,陶渊明则是一朵飘在天空的兼具“真”与“妙”的云,苏东坡最大的“标签”也不是豪放,而是豪放粗犷下藏着的幽咽怨断。

叶嘉莹和白先勇

叶嘉莹讲课,从来不看教材,全凭学识和影象。

著名作家白先勇在台湾读书时,常跑去听叶嘉莹的课。
只见叶师长西席站在讲台上,不喝水一讲便是3个小时。
杜甫的诗从她嘴里蹦出来,左一句,右一句,如从随意兜里取出来一样。

直到本日,81岁的白先勇还回顾94岁的叶嘉莹:

“叶师长西席是老师中的老师,我是小了叶老师13岁的学生。

作家席慕蓉也曾不止一次听过叶嘉莹的课,那时候席慕蓉读高中,叶嘉莹去哪讲课,席慕蓉便一起追到哪。
席慕蓉常说:

“我坐不才面听老师讲课,以为老师是一个发光体。

“我都不敢说自己是叶师长西席的学生,我是叶师长西席的粉丝。
她去哪讲课,我就追到哪。

当时,听过叶嘉莹课程的有小说家陈映真,作家白先勇,大学者吴宏一,作家陈若曦,学者林玫仪等。
连叶嘉莹自己都难以想像,当时在台湾,自己怎么会教了那么多的课。

在台湾,叶嘉莹可谓桃李遍天下。

叶嘉莹和席慕蓉

1966年,美国学界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那年,台大举办毕业仪式,校长钱思亮端着羽觞走到叶嘉莹面前说:“叶老师,你要准备下了,我们要把你交流到密西根大学,教授古典文学。

生命不过是一粒微尘,比微尘还随意马虎被风吹落到一个生地方的,叫做命运。

叶嘉莹带着百口人去了,到了美国,校长对她说:“你必须用英文讲课。

用英语讲述中国古典诗词,这实在太困难了。
为了生存,叶嘉莹就半夜两点学英语,第二天,就用蹩脚的英语去给美国的学生讲诗词。

这样每天上课,开讲座,做研究,不知不觉又是十年。
在这期间,两个女儿都已结婚,而自己也不知不觉到了50多岁,人生也走了一大半的路程。

1976年,叶嘉莹从温哥华飞多伦多做讲座,她的大女儿生活在多伦多,小女儿生活在匹兹堡。

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她闭上眼睛,想着后半生,终于可以安定下来,清闲地走向晚年,闲下来的时候,可以飞多伦多看大女儿,也可以飞匹兹堡看小女儿,这样的晚年,终于可以安稳下来了。

可每当这时,命运便又会跳出来捉弄她。

那天,她刚下飞机,便接到小女儿电话:“大姐和姐夫在车祸中丧生”。

这犹如晴天霹雳,白发人送黑发人。
一瞬间,命运将叶嘉莹彻底击垮。

处理完女儿和半子的丧事后,她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10天闭门不出,谁也不见。
那段韶光,她不止一次,想到自尽,她想到各种痛楚最少的自尽办法。

诗词又一次补救了她,这10天里,她含泪写下10首《哭女诗》。

痛哭吾儿躬自悼,生平劳瘁竟作甚。

谁知百劫余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

万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抚养付飘风。

回顾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

本日,我们读许多叶嘉莹的诗,会以为她的诗美,其实在这些美的背后,都是她用自己的忧闷和苦难织出来的。

十天之后,叶嘉莹强撑着重新站上讲台,连续教外国学生们诗词。
那段韶光讲课,叶嘉莹都是左手拿教材,右手撑在讲台上。

她传授教化生杜甫诗,当读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一句时,她短暂地沉默了一下子,溘然小声抽咽起来。
回家后,叶嘉莹对丈夫说:

“我要返国,我要把自己生平交给诗词。

人的生平,实在便是一场回归故土的长途跋涉。
叶嘉莹的生平,一贯流落在风中。
从大陆亡命台湾,又从台湾流落外洋。

这生平,命运待她从来不公——少年丧母;中年婚姻不幸,辗转避难,一肚子苦水;到了晚年,又痛失落爱女。

1979年,当她坐上返回祖国大陆的飞机时,已经54岁了,从1948年阔别故土,也整整过去了31年。

岁月从来未曾宽恕过她,她也一样,从来未曾宽恕岁月。
命运不止一次捉弄她,可她也从来未曾对命运胆怯过。

1979年初,叶师长西席第一次到天津,

南开大学师生在车站欢迎

1979年初,南开大学正式约请叶嘉莹讲课。

那天,她坐火车到达天津时,天津火车站的站台上,几十多位师生前来欢迎。

叶嘉莹第一次讲课,教室里坐满人,教室外的阶梯上,也坐满了慕名来听课的学生,窗户上趴着的都是人。

她站在讲台上开始讲,速率极快,滔滔滚滚。
叶嘉莹念诗时仿照古法,把入声读成仄声,弯曲婉转,有音乐之美。
讲到动情处,一手虚握拳,逆时针向外缓缓旋动,彷佛轻执书卷,又像在启人向学。

很多学生说,听叶嘉莹的课,便是一次纯粹享受。
在她的教室,除南开本校学生,常坐满其他学校的旁听生。

大学老师徐晓莉当年是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为了旁听叶嘉莹的课,一有空就往南开大学跑。

她回顾第一次听叶嘉莹讲课:“叶师长西席往讲台上一站,从声音得手势、体态,都让人线人一新。
没有见过,美啊。

听了叶嘉莹的几堂课,徐晓莉爱上了古典诗词,后来她说:“我的人生就这样开始改变了。

除了在南开上课,叶嘉莹还去北京师范大学、都城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处讲学。

也是从那时起,叶嘉莹开始像候鸟般“迁徙”讲学,一年中,她一半韶光在中国教书、开讲座,另一半韶光在加拿大做研究。
后半生,叶嘉莹自己都不知道坐过多少次飞机,讲过多少堂课,教过多少逻辑学生。

八十多岁高龄,本该在家含饴弄孙。
而叶嘉莹却独身只身一人,八方皆讲堂。
只要她站上讲台,总是精神奕奕。

有学生在南开听过叶嘉莹讲课:

叶老师穿一身紫色开襟长衫站上讲台,婉拒了学生递来的椅子。
92岁的老人,讲起诗词来,全程没有任何停顿,没喝一口水,没弓一秒背。
一口气讲了长达90分钟的两堂课。

教书73年,叶嘉莹每天凌晨2点半上床睡觉,6点半定时起床看书。
很多人看叶嘉莹,都很心疼,说叶师长西席该当歇一歇了,安度晚年。
叶师长西席只说了一句:

“中国古典诗词,这么好的东西不讲,我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青年。

2015年,叶嘉莹师长西席91岁,她终于飞不动了,决定定居南开大学。

有天晚上,她欠妥心摔了一跤,这一跤,摔断了锁骨,只好请了几天保姆,让她整顿屋子,而做饭还是亲力亲为。

鲁豫有次去叶嘉莹的住处看望,一进门,就呆住了:寝室里堆满各种书本,冰箱里只有一点绿叶蔬菜和几罐腐乳。
她的午饭是净水煮几片菜叶,蒸几个馒头,一顿饭就过去了。

鲁豫感叹:“我实在想象不到这是一个90多岁老人的生活状态,诚笃说,如果是我,我做不到。

今年,叶师长西席94岁。
她拿出生平积蓄1857万,在南开设立奖学金,建立研究所。
她希望自己在世的一天,中国诗词传统能一贯传承下去。

很多人说她生平没有什么故事,实在诗词便是她全部的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叶师长西席,祝她康健龟龄。

十点君说

读完叶嘉莹的生平,十点君想起了杨绛。

她们有太多相似之处:出身书喷鼻香门第,历经苦难却倔强乐不雅观,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做有代价的事,让生命变得故意义——这是生命的最高层次,而她们都做到了,活得丰盈而美好。

如果你想理解杨绛的生平,欢迎关注【十点人物志】,免费收听《杨绛传》。

每天15分钟 一年听完36本名人传记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背景音乐-

《永遠の一瞬》

《一剪梅·舟过吴江》

-作者-

夏曼&牛皮明明。
牛皮明明,墨客、作家,曾在西藏流浪多年。
善于写民国人物,写那些被遗忘的故事,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够让人热泪盈眶!
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听明明吹牛皮(ID:niupimingming)。
本文原标题《今日中国若有师长西席,那一定是叶嘉莹》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夏萌,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在北方小城努力生活、小心追梦的姑娘。
微信"大众年夜众账号:夏萌叨叨叨,微博@夏萌萌不萌,个人微旗子暗记:xiamengstudy。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举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