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刘备蛰居许州,后园种菜以自保,青梅熟,曹操置酒相邀,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手中的筷子惊落在地。

赤壁鏖战时,孙权26岁,刘备47岁,曹操53岁,以是,辛弃疾登京口北固山,作词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备和曹操固然是一世英雄,可是,在辛弃疾心中,论气吞山河,雄才大略,二人的才能皆在年少有为的孙权之下,他才堪称英雄。

元代散曲家甜斋师长教师的一首小令吊古伤今令人警醒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光阴悠悠,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已经远去,光阴里的人也已经作古,可是,他们的故事却仍旧经久弥新。

北固山还在,甘露寺依然,游秦淮河,会遐想到繁华的六朝古都,登北固山,入甘露寺,自然会想起三国鼎立时刘备与孙权的较劲。

光阴回溯,七百多年前一个深秋的傍晚,元曲家徐再思登上江边的高楼,远眺甘露寺,吊古伤今,写下佳作《人月圆 甘露怀古》。

江皋楼不雅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元 徐再思《人月圆 甘露怀古》

简译:

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前朝的甘露寺,秦淮河上已经是一片秋色。

断壁残垣,荒草萋萋,廊殿空寂,落叶飘零,台阶上已布满苍苔。

游人拜别,暮色苍茫,只有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昼夜一直地东流。

寂寂深秋,还有木兰花热烈绽放,只是不知道,它们开给谁看呢?

赏析:

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是元代著名散曲家,习经书,看鉴史,小结兴亡,他的咏史作品有积极意义,《太和正音谱》赞其如“桂林秋月”。

《人月圆 甘露怀古》也是一首咏史之作,是徐再思流落太湖期间所作,此曲写景抒怀,怀古伤今,抒发了人间沧桑之感,和羁旅流落之愁。

“江皋楼不雅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散曲的前两句交代时节、地点和事宜,“皋”是江边的高地,“江皋楼”指甘露寺一带的楼阁,如多景楼。

“前朝寺”即甘露寺,始建于孙吴甘露元年(265年),位于镇江市北固山后峰,“秋色”写时令,“秦淮”即秦淮河,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母亲河。

相传,甘露寺是刘备招亲之处,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东吴的长治久安,联合刘备共御曹操,将妹妹许给刚刚丧妻的刘备,就有了甘露寺招亲之事。

实在这并不是史实,孙权嫁妹是真,但地点不是甘露寺,由于彼时甘露寺还没兴建,而是在京口(镇江),而且,刘备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借荆州。

孙权嫁妹是为收买刘备为其防守门户,刘备娶妻是为攫取荆州扩大国土面积,这场zhengzhi联姻,是一场没有硝烟的zhanzheng,是英雄间的较劲。

眺望甘露寺,徐再思自然会遐想到与其有关的人和事,看秦淮秋色,一定也会遐想到昔日六朝古都的热闹繁华,只是,如今这统统都隐入了历史的云烟。

作者目之所及,皆是“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昔日的繁华已然不在,西风飒飒,暮色苍茫,面前唯有残垣断壁,落叶飘零,苍苔满砌。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六至八句和三到五句一样,都是写面远景,抒创造日黄花之感,伊人远去,夕阳依旧,淮河水昼夜一直地奔流。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如果说前二句怀古,中间六句写景抒怀,那么结尾三句则是抒发羁旅寥落之情,吊古伤今,心生落寞,倍感惆怅。

写在后面:

“古今共一轨,后世徒酸楚。
”,苏轼游北固山,写下怀古诗《甘露寺》,看似旷达爽朗,实则满眼沧桑。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年华似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它前行的脚步,统统都会成为故事。

英雄也好,平民也罢,终极都将隐入光阴的深处,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有人脚步踏实,光阴里留下了印迹。

咏史怀今,除了唏嘘和感叹,更多的该当是对生命的思虑,生而有涯,人间一遭,怎么生活才不会留遗憾呢?

没有谁的人生永久热闹和繁华,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主旋律,只愿平凡的你我,都能超越自我,成为自己英雄。

由于只有不辜负当下,才不会愧对将来的自己,纵然暮色苍茫,也不会心生悲惨,这便是《人月圆 甘露怀古》带给我们的启迪,令人警觉,但愿您也能懂。

参考文献:

《酸甜乐府》

《三国志》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回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欠妥联系删除,感激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