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书墨》中写道:“余蓄墨数百挺,暇日辄出品试之,终无黑者,其间不过一二可人意。以此知世间佳物,自是难得。茶欲其白,墨欲其黑,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自是人不会事也。”
由选择墨茶想到用人。选拔人才,须重视人的德行操守,但又不能把标准提升到不可企及的高度。“茶欲其白,墨欲其黑”,当然是对的,但如“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哀求黑到比漆还黑,白到比雪还白,如此纯而又纯,那就分开了实际。
白璧微瑕,不失落其宝。天下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人才?王猛扪虱,肯定不是优点,但桓温若因此而鄙贱其人,就会与这经世奇才失落之交臂;魏征性情倔强、敢于直言,确有搪突龙颜之毛病,但如果李世民嫌他不足和顺、不足听话,那也就没有“以人为镜”的历史佳话。
“不以一眚掩大德。”凡是有作为、有建树的历史人物,对人才问题总是高度重视,总能创造并重用大批贤士俊才。唐太宗李世民当政后,要大臣封德彝卖力推举贤才。可是几个月过去,封德彝一个人也没有推举出来。他不仅不举荐,还说自己“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当即驳斥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意思是君子选用人才好比利用器物,该当各取所长,因人而异。不这样难道还能向其他朝代借人才吗?你推举不出人才,只能解释你不识人才,怎么能说没有人才,这不太贬低天下之人了吗?
封德彝的做法,是范例的“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如此苛刻,自然创造不了人才。“人固难全,权而用其父老,当举也。”人才难免会有利害短长、峰高谷低,以一种眼力看待人才,就很难做到弃人之短、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才尽所用。
“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强国强军,要在得人。人才是党和国家奇迹的中坚力量。在选拔人才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奇迹为上、公道端正,集聚了一大批忠实干净担当的精良人才。
然而,实际事情中,也有少数单位后继无人、缺少人才,有的还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断层和人才饥荒。造成如此局势,缘故原由是多方面的,个中一个主要缘故原由便是少数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过于苛刻,搞“方求白时嫌雪黑”那一套。本来是稍加培养就可重用的人才,他们却左挑鼻子右挑眼,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总是从“雪中挑出黑来”。还有的认为,选拔的人才要立时能用、独当一壁。殊不知,“纵然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呜咽,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便是一首好诗”。不加强后期培养磨炼,总想着人才一过来就可以用,就可以出创新成果、建盖世奇功,那也是不现实的。
人才不是速生林,发展成才有一定的规律性。对领导干部来说,千万不要“方求白时嫌雪黑”,而要给人才以岗位、以舞台,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假以时日,勤加磨砺,他们才能成为敢于负重、勇于担当、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