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古代对年事的称谓及年事段的划分集萃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定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中国古代年事称谓大全

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小儿百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去世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便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旁边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每每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期间。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解释: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0岁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由于古代笔墨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期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样平常到15岁往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来的总角终结,扎成一束)。

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纪。
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6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
《普通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普通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
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旁边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不雅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迈的。

半百、知定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定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定命”之意)。
“知命”是“知定命”的缩略语。

知定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定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事,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景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韶光。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常日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韶光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事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生日。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随意马虎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平凡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
”《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遐龄,大约是“七老八十”了。
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
耄,八九十岁的年纪。
耄,七八十岁的年纪。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
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生日。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此外,还含熟年事虽高,但食欲兴旺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犹如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晚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遐龄。
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
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即生活起居墨客养护。
期颐便是指百岁之人。
期颐指一百岁。
“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须要孝子照养,以是“百岁”称作“期颐”。

上寿:百岁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岁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人生的各种年事划分及称谓集萃

中国的先哲们喜好用独到的视角核阅人生百态,他们喜好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措辞指示江山、世态。
比如对人从生到去世的概括莫过于那句中国人都喜好引用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定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九十是什么?九十老童呗。
你看凡年逾九十的翁妪险些都是五官缩蹙、须稀发疏、雌雄难辨,更常常遗东忘西、耳聋口拙、问南言北,上厕所忘拉裤子,出门不认儿女,令人忍俊不止。
不是老童是老圣?

十岁不愁:玩是儿童的天性,喜玩者何愁之有。
包括成年人因贪玩而无所事事者多是被称为没心没肺、游戏人生。
正是:玩者不愁愁者不玩。
真正有愁者去玩的,那不是玩,是闹,是发泄。

孩童喜玩不愁是天性,但过于贪玩,国人则称之为顽石劣性,由于他们认为玩物丧志。
正是:少年若天性,发展使之然。
孩子们都是塑造出来的。

二十不悔:中国人喜好讲自古英雄出少年。
纵览历史少年才俊代代辈出,他们或为国为民决斗苦战疆场或激扬笔墨指示江山,成为中华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一部分。
无怪乎伟人感叹:天下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年轻人朝气发达,正在茂盛期间,天下寄托在你们身上。

“二十”无暇?当然不是。
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赌资雄厚,学性方勃,顽劣尚存,自谓热血,确有不少摇摆于正邪之间。
无论跌倒或撞的头破血流,总会一言蔽之:无悔。
再用年轻时最爱表述的爱情宣言——噯情ゼ跑徿套如果我爱你是×,那么我不想我√。
如果因√而失落去你,那我甘心×一辈子——讲这话时一定不会想到,生命有限人生无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苦。
青春的赌资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那些老时一事无成、潦倒穷困的人,险些都是把有限的青春作为无限的赌资任意透支而挥霍了。

三十而立:自2000多年前老夫子说他三十即建功立业后,三十就成了中国人特殊是父辈衡量男儿(子孙)是否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三十而立,不是指男人是否能养活自己。
在孔役夫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浩瀚的儒家学究们把它蜕变成考量那些世世代代上背负着祖宗、下牵引着儿女的男人们学业有成、奇迹有成的又要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标杆。
古时的男人一定比本日的男人成家立业的早,他们十五六岁即可婚娶,二十来岁即儿女绕膝,不到四十不乏儿孙满堂。
三十而立也是应该之事。
今日青年略略有些麻烦,即便二十多岁读完大学,依然为找事情奔波,为买屋子蜗居。
为减轻生活包袱丁克,为躲避人间纷争偶居。
流落不定的奇迹确定了他们流落不定的人生。

四十不惑:人生四十多喜好说半辈子过去了,听的多了见的也多了,对这个天下没有什么看不透的了。
此语很有点北方谚语“年过中秋月过半”,意即这一年这一月过了中秋过了十五一眨眼剩下的岁月也就过去了,大有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有感慨一定有感悟的,四十多年的岁月流逝在他的身上和心灵会留下无法磨灭的影象之痕。
就像西方生理学家把影象描述成痕迹线段,于是,这些线段影象帮助四十年阅历的人参悟人生,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引诱而沸腾,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四十成业稳家对大多数人已是末了的界线。
四十业未成家未稳实乃妻儿的悲哀。
成业稳家实在便是不落时期之伍,不被社会边缘化。
也便是能给妻儿创造一个富余安全的生活环境。
不惑之年不有困惑之举,母不捶胸、妻不夜泣、儿不惊厥,维斯如此,老不桀撅。

五十知定命:五十的人一定会常常感悟人生。
在感悟中会创造自己本日走过的人生路实在既有有时又有一定。
从小到大,老天还是公道的,它尽可能公正的给与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只是有些机会我们意识到并捉住它,而有些机会从我们手中滑失落过后良久我们才意识到那些机会的宝贵,特殊是当和我们当初条件相称的差错在同样的机会面前因把握和掌控不同而走出不同的人生之路后,这时的感悟一定会痛彻入腑。
于是人生就走成五十岁时转头看的那条路,这里的一定和有时常常会交织成“性情决定命运”的认同。

五十即已知定命,就应回视自己是否已安身立命,学,著作不在于等身,有今后躺下时可以垫枕之物。
业,不在于首富,妻持家宽裕无忧,老母不叹气接济即好。

业似浮萍,家徒四壁,妻母伤神,儿女窘迫,孙子无教,五十的定命很冏。

六十耳顺:六十岁的人还有“老牛自知薄暮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的已是甚少甚少,那些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义士晚年壮心不已”年夜志壮志的人更非常人,不是伟人便是努力做伟人的人。

六十了只想以平凡之心做平凡之事,安度晚年,颐享天年,况且他又在六十年的风尘中洞悉了人生。
你说,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世间的凡夫俚语能让他耳红面躁,不易。
故耳顺不悖,万事都应入耳心平。
准确地说五六十岁的人大抵以安命为主导,享受乐居,规劝儿女,饴弄子孙。
实在中国的儒家士大夫们很早就意识到在中国文化圈内这个年事层的人是社会最稳定的基石,故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伦理,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你看,古时一旦哪个小子落草为寇无法擒拿时,常日就会把他的父母叫来喊话规劝,鲜有无效者。
再纵不雅观中国3千3百年有笔墨的文明史,真正懂得中国民情,每次社会革命或改造都依赖和发动群众,爆发全民参与推翻旧系统编制的革命。
涌现妻子送郎、母亲送儿,更有自己老当益壮,老汉扛枪上沙场,大娘裹好小剧本地下通信员的壮烈时,也便是这种连中国最稳定的阶层都热血沸腾剧烈动荡时候,即便自诩拥有八百万军队、拥有当时最当代武器、正处在新兴政权的国民党焉有不倒之理。
以是,真正读懂中国并驾轻就熟的调动发挥这种民情的,并不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人讲的两个半。
为何?记得学界一位先生长西席说过,常日能干的不能写,能写的不能说,能说的不能干,三者兼而有之的极少。
实在这不是先生长西席自己的话,中国人自来评价周围人的能耐时就喜好这样套用。
如此说来,能干能写能说基于一身,又成功的改造中国——这句话没说完,同样的意思再换个角度讲,天下公认的使中国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那两个人中只有一个是干、写、说三者集大成者,并成功建立新型社会由此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就一人嘛,故三千年不过惟一人耳。

七十古稀:杜甫诗云人活七十古来稀。
实在中国老百姓更多的则认同七十古稀是源于孔贤人73仙逝,孟贤人84灯枯。
故国人特殊是上了年纪的人喜好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你想两位贤人也就活了七八十岁,我们个平头老百姓还想多遐龄。
这种千年传承的情愫既有安慰也有超越的好胜;实在到古稀之年更该当想想自己年轻时是否学业有成,中年时是否奇迹有成,老年时是否儿女发展有成。
做到这三点,于天于地于己安然。
没做到这三点,人生会有些些许许的遗憾。

年逾七十,孔役夫的遗训也是不能忘的,先生长西席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先生长西席是贤人,又到了修炼成贤的境界,自然是在各种法度的界定内从心所欲的干事,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儒学正统思想竖起了历史丰碑。
可普通老百姓就另论了,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彷佛有点难。
俗话说老有三宝,贪财怕去世瞌睡儿少。
时期不一样了,开愉快心健康健康的活着就好,力尽所能的为社会做些有公益的事。

八十耄耋:很佩服创造耄耋两字的先哲。
这两字像幅画,形象极了,即便不知读音,看看字形,脑海里也能浮现老者头发蓬乱的具象。
耄耋一定不是仓颉所创,它是一个范例的由组合字构成的双音节词组,该当是汉字很成熟期间采取形声组字办法创造的哦。
我在一些地方的博物馆见过宋元明清的水墨画幅,也仔细地端详过台湾故宫藏品的临摹画展,非常敬佩古代画家惊人的不雅观察力和表现力,他们用简约的笔法聊聊数笔就勾勒出河川垂钓、芭蕉叶下博弈的老翁短疏凌乱像插了几根稻草的头发,极好地表现了翁头部的年轮特色。
耄耋的耄本意是指古稀之人白杂黑的稀发。
古人对人体的部位分得很细,同样的东西,在顶为发、不才为毛。
头发不能称为头毛,下面的就多了,统称为毛。
比如眉弓、腋下,长的再长也不能称之为发,只能叫毛,比如眉毛;和此耄同样也是表达毛发的还有一个字是髦,它指额至眉的短发,又将短发中的长秀者又称之为髦俊,也引申指精英们,即人中的才俊。
这个词大约已被遗忘了,很少见用。
中国词汇对耄耋之年多是赞誉致词,除了民间无德者骂老杂毛之外,尊老敬贤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当然耄耋代代都有老英雄,比如上有姜太公,中有老黄忠、佘太君,下就更多了,远了不讲,整顿四人帮,改变中国命运,不就有位耄耋老帅坐镇。

中国的老人即便闯过七十三,对八十四依然是包袱重重。
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老人在这道坎前阖然长逝,有些看起来病病怏怏的老人闯过这道坎倒是一每天精神起来,顽强地奔九十而去。
人生很奇怪的。

百岁人仙:人活百岁已和神仙无太大差异,活着是段活历史,走了是个记录。
家有百老,儿孙有宝。

详细资料:

一、人生分九段,中国古代的年事划分

古代根据男子发展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
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说来相称有趣。

始于战国,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
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便是成年了。
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
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事情了。
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
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
七十岁称老,此时年纪已高,应把履历传给众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
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事,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
古人之以是如此划分,是长期履历积累的结果。
只管这些不雅观点,某些地方有点主不雅观、片面,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本日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只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掉队,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该当是符合现实哀求的。
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本日天下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奇异”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一模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先人,对人生年事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二、天下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事划分法

45岁以下为青年,

45-59岁为中年,

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岁为老年,

90岁以上为龟龄老人。

这五个年事段的划分,将人类的朽迈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生理康健和抗朽迈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1994年以前国际对人口问题通过划分标准是三个年事段:零至14岁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劳动力人口;64岁(中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

三、在中国按年事划分为四个年事组, 即青 年组(29岁以下), 中青年组(30一39岁), 中年组 (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婴儿0-0.6,幼儿0.6-2、儿童3-6、少年7-14、青年15-35、中年36-60、老年61-,这是一样平常情形下的划分

一样平常来说,古人这样划分韶光:童年是12岁以下,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期.20岁弱冠,便是青年了,也有人认为18往后为青年.30而立,就进入了中年,40不惑,称为壮年.50而之定命,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70古稀. 80,90 岁 耄耋之年 100岁 颐之年...

根据发展生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 幼儿期2-3岁 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 老年50岁往后

国际上常日按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对人口总体做不等距分组,分别称为少年人口,壮年人口,老年人口. 以人口总数为基数打算少年人口系数,壮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还以壮年人口数为根本打算抚养系数,即抚养系数=(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壮年人口国际上还把15~24岁年事段的人口称为青年人口. 参考资料:经济社会统计,中国公民大学出版社

我国《老年人权柄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事出发点标准是60周岁。
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公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我国将老年人的年事出发点标准规定为60周岁有以下几点缘故原由。
(1)人的生理状况的缘故原由。
人的生平分为婴儿、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代表了人从出生、发展到朽迈的过程。
划分老年人的标准紧张因此人的生理性能开始朽迈为依据。
我国目前人口乎均寿命为70岁,但60岁后,体质已发生明显的变革,一样平常不再承担繁重的事情和重体力劳动。
以是, 60岁作为老年人的出发点年事,符合我国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
(2)参考了国际通用标准。
国际上发达国家老年人年事出发点标准为65岁,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为6O岁,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采取60岁作为标准较为适宜。
(3)同退休年事相衔接。
我国一样平常规定男60岁、女55岁为退休年事,分外工种的退休年事虽然较早,但还不能称为老年人。
为了与多数人的退休年事相衔接,将60岁作为老年人年事出发点与我国目前情形是相适应的,

四、中国传统年事段的划分

童年:1___7岁;

少年:8___16岁;

青年:17__29岁;

而立:30岁;(旧称:而立之年)

耳顺:40岁;(旧称:耳顺之年)

知定命:50岁;(旧称:五十而知定命)

花甲:60岁;(旧称:六十花甲)(

古稀:70岁;(旧称:古稀之年)

耄耋:80__99岁;(旧称:耄耋之年)

遐龄:100岁以上。

五、年事趣谈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人瑞

108岁——茶寿

六、古代年事的代称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tiao):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
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八岁以上的儿童。

总角: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诗经·氓》“总角之宴,说笑晏晏。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
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笄(ji)年: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
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以是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
《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到这个年事就可举行冠礼。
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结发:初成年。
《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
后称元配为结发。
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德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来因此称二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
意思是人到此时已节制知识,能明辨道理,而不致迷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定命。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定命”。
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
每六十年一个循环,以是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
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逐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平凡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 die):指八十、九十岁。
《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六十以上曰耋。
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

下寿中寿上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期颐:称百岁之人。
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
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
《礼·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七、中国的年事分段:

1.童年。
0岁—6岁(周岁,下同)

(1).婴儿期0-3周月;

(2).小儿期4周月—2.5岁;

(3).幼儿期2.5岁后—6岁;

2.少年。
7岁—17岁。

(1).启蒙期7岁—10岁;

(2).逆反期11岁—14岁;

(3).成长期15岁—17岁。

3.青年。
18岁—40岁。

(1).青春期18—28岁;

(2).成熟期29—40岁;

4.中年。
41—65岁。

(1).壮实期41—48岁;

(2).稳健期49—55岁;

(3).调度期56-65岁;

5.老年。
66岁往后。

(1).初老期67—72岁;

(2).中老期73—84岁;

(3).年迈期85岁往后。

八、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事称谓,很多本日还在连续利用。
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 岬囊馑肌W芙侵 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 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旁边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每每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期间。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期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样平常到15岁往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来的总角终结,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旁边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迈的。

半百、知定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定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定命”之意)。
“知命”是“知定命”的缩略语。

知定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定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事,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景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韶光。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常日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韶光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事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生日。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由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往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随意马虎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平凡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生日。
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
”《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遐龄,大约是“七老八十”了。
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
耄,八九十岁的年纪。
耄,七八十岁的年纪。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
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 80岁生日。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此外,还含熟年事虽高,但食欲兴旺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遐龄。
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
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即生活起居墨客养护。
期颐便是指百岁之人。
期颐指一百岁。
“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须要孝子照养,以是“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其余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
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高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
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事小的为稚。

其余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其余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
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
“黄发”是枯黄的头发。
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迈。

久寿:龟龄。

眉寿:耄[mao]寿,龟龄。
人老了眉毛长,以是称眉寿。

姥[mu]:年迈的妇人。

暮齿:晚年,晚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遐龄之意。

遐龄:指人龟龄高龄。

九、古人各个年事段的人(男和女)该如何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十、古代对女性年事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5—16岁的叫“萝莉” 中年妇女叫“人妻”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往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样平常指15岁旁边,这时该当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纪。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往后称女子待嫁的年纪为“待年”。

《文选·宋文天子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不雅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往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朋侪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缄默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往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普通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平凡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龟龄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龟龄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耄: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
――《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
――《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
――《左传·隐公四年》

耋:年八十曰耊。

字亦作耋。
――《说文》

则大耋之嗟。
――《易·离》。
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耄耋:七八十岁的年事;高龄,遐龄。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十一、古代对女人的称呼

古人对女人的称谓----古代人文知识系列之一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
后用来指美女。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娇娃:也作娇娘。
指俏丽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
旧时指有名的妓女。

美人:光彩抖擞,俏丽。
指仙颜的女子。

佳人:(见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指美人。

女公子: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现用来称谓外国人士的女儿。

美男:用以称谓俏丽的女子。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生动而有名的女子。
有贬义。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
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仙颜女子。

玉女:指仙女。
亦指美女。
也用为难刁难他人之女的敬称。

丽人:奇异的。
指仙颜的女子。
亦指精良的人或物品。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
亦指青年女子。

内人:从前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不雅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正室:古时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结发为髻,男子从此把头发挽在头顶上,为表示是原配,称妻子为“正室”

天使:原为犹太教、基督教传达上帝旨意的青鸟使,其形象多为携同党的孩子和少女。
因此比喻善良贞洁可爱的人。
多用于女子。

安琪儿:英文angel的音译。
意为天使。

软玉温喷鼻香:软:柔和;温:温和。
玉、喷鼻香:女子的代称。
后泛指温顺的年青女性。

糟糠之妻:穷苦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
后为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小家碧玉: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仙颜女子。

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
指年轻仙颜的女子。

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妙龄少女:妙:美好。
示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巾帼英雄: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引申为妇女的代称。
指妇女中精彩的人物。

结婚年事称谓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