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名家们纷纭惊叹于词中表示出的洒脱和豁达,自此这首词便火了近1200年,如今仍是年年入选教材之作。是神作自然会引来名家模拟,但这首词不但是两宋名家模拟,连隔着海的日本人也仿。苏轼持续仿了几首渔夫词后还不过瘾,还把它改成了一首名为《浣溪沙·渔父》作品,结果仍与原作相差甚远。而海那边的文坛名家、公主等王公贵族也对此词爱不释手,纷纭模拟,当然结果也是一样写不出意境。
苏轼没做成的事,这次陆游成功了。1203年旁边,陆游重回老家山阴,想起年少时疆场驰骋,一时忧愤难平写下了首《鹊桥仙·华灯纵博》。在浩瀚仿作中,只有陆游这首词仿出了神韵,让我们来品一品:
《鹊桥仙·华灯纵博》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壮举。醉翁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这是陆游很高明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开篇写的是回顾,年少时词人也曾和好友们一起疆场驰骋,在华灯下洒脱博弈,可是如今还有谁记得当年的豪情呢?陆游的疆场生涯仅一年而已,但却让他惦记了半生,由于那段日子对心系家国的他来说太主要了。接下来的两句“醉翁一半取封侯”写是一同豪饮之人的不同命运,他们中有的人被封官加爵,有的人却只能独去江边做了个渔夫,很显然陆游是后一种。各类无奈,都写在了这两段笔墨中。
词的下片“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是最妙的部分,被誉只此一句抵得上张志和《渔歌子》全篇。八尺的轻舟飘荡于江面上,三扇低篷或许只能容得下他一个人,船独行在长满水草的江面上,任它烟雨飘洒而下。这一句确实写出了《渔歌子》的神韵,两个数量词的利用,再加上“占断”二字加强语气,令整首词英气逼人。
末了的落笔是引用贺知章的典故,当年贺知章告退归里时唐玄宗专门在镜湖上圈出了一块给他,陆游却自嘲地表示:“镜湖本就属于我这样的闲人,也就不用朝廷送了”。看似诙谐的调侃中虽有淡淡的无奈,也自有一种洒脱之气。
然而理解陆游的人都知道,虽然他能写出这样看似洒脱的作品,但却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他从来未曾放下抗金大业,晚年内心也未曾真的沉着过,不然临去世前也不会写下《示儿》。想到这些,再读陆游这首词,只有满满的心疼。这首词大家以为写得如何?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