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国古代最紧张的文体,长盛不衰几个朝代。擅写诗词的人层出不穷,残酷如明珠者也多如星辰。可以说,唐宋便是万众创作诗词的时期,随便在大街上拉住个人,可能都能吟出一首不错的诗词来。一如当今大家都是自媒体一样,谁都能对时势评出个一二三来。
在我们说话干事时,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连自己都没把稳或意识到的口头禅或经典动作。这个口头禅或经典动作常常是察看犹豫者清,当被人指出来时,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哑然失落笑,原来,真是如此呢!
古代墨客们做起诗来,实在也是有经典的动作和姿势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古代墨客做诗的经典姿势。
第一个写诗有动作的墨客,当然是众人皆知的曹植了。他在兄长的逼迫下七步成诗,吟咏一首《七步诗》,名传千古。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既有满腹才华,也有牢骚,可是,面对大权在握,重权势不重亲情的兄长,他牢骚满腹又能如何?只能借诗委婉表达。由诗可看出,曹植做诗的经典动作便是“踱步”。
一边走一边吟,踱七步,成五言。在当时以至之后的百年间,唐诗到达顶峰之前,他的才思敏捷程度无人能超越。难怪南朝的谢灵运夸其“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针言“才高八斗”也由此而来,用以形容人的文才出众。
曹植“踱步”成诗的经典动作,被后来的很多人竞相模拟,但踱步,踱步,似妖怪的步伐,摩擦出好诗名诗火花的人,还是少数。但少数,毕竟还是有人的!
02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737年——784年),便是模拟曹植踱步成诗极为成功的一个人。
《拜月牙》
开帘见月牙,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写过《拜月牙》的李端大才子,由于诗才,被驸马郭暧和升平公主所喜好,常常受邀参加他们的宴会。有一次,在驸马和公主的家宴上,李端看上了一位会弹筝的侍女镜儿。窥得端倪的驸马和公主有心成人之美,当场表示:李端若能以筝为题,七步成诗,即把镜儿赏于他。
李端愉快非常,急速站起来,如曹植附体,边走边吟,竟然三步成诗《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座中有同寅钱起不服气,疑惑他拿旧作当现场原创,李端便以“钱”为韵脚,又脱口而出“钱”韵诗: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目前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当场连赋两诗,钱起心折口服,驸马和公主更是喜上眉梢,当场赏赐了李端许多财物,让他带着镜儿欢欢畅喜回家了。这踱步做诗的姿势,帅不帅?后来《听筝》还被收入了《唐诗三百首》呢。
03
提到唐诗,绕不过老李家的几位墨客,尤其不能不提“诗仙”李白。上面的李端是大唐中晚期墨客,李白则是大唐盛世上空的一朵白云,虽流落不定,却变幻多姿,最为刺目耀眼。
他写诗的经典动作,想必大家都很熟习,诗仙,诗仙,写诗之前,必先羽化。怎么羽化?“钟鼓馔玉不敷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不仅被称为“诗仙”,也被后人誉为“酒仙”。如果研究他的作品集,我们会创造,他的诗歌中,险些是“每出行必有酒,每相逢酒必有,每愁苦酒要有,每喜乐要有酒。”反正是悲欢离合,都要有酒。真可谓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斗酒诗篇”真不是妄说的。
李白做诗必先饮酒的经典动作,可能来自初唐四杰之一的天才墨客王勃。由于天才都有许多共性:好酒自大,恃才放旷,不甘附庸,负万丈凌云才,生平襟抱未开。李白如此,王勃也是如此。
王勃写诗之前必先饮酒,至微醺,然后蒙头大睡。醒来后,提笔成文,不用改半个字,所谓的“腹稿”即来源于他。听说他的《上刘右相书》即是如此成文。而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是酒至半酣时的精品,个中名言佳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霸屏千年而不衰,真是才华卓绝之人啊!
04
李贺同为老李家人,酒当然是少不了穿肠过的,但由于身体缘故原由,他饮酒可能是被限量的。但作为资深的爱写诗的人,他做诗时的经典动作却是少不了的。李贺做诗时的经典动作是——
沉默,思考,口吐唾沫,吐三口,三篇诗文,已经草就。以是,请许可我们姑且给他起个外号“李三口”或“李三沫”吧。放心,他这外号会被“诗鬼”之名覆盖的,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影响的。
只管李贺吐三口唾沫而成诗的动作不雅观观,但这创作速率,还是很炫的!
放眼全唐,只有温庭筠差可比拟。否则,以他年仅27岁的终生,怎么能留下那么多的名句佳作?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苦处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诗人万户侯。”
——《南园十三首》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小李贺22岁的温庭筠,是中晚唐墨客,他才华轶群,尤工律赋,“能走笔成万言,颇有飞行之志”。一个诗、词、文、小说俱工的文学大家,却终生科举不顺,入仕无门,又被裹挟卷入了“牛李党争”和“庄恪太子案”,四处碰钉子,灰心绝望的他,放浪形骇,满腹才情,都付诗词,成为连接打通诗和词的第一人,成为“花间词派”的鼻祖和词的铺路人,奠基者。
唐代以赋取士,每赋八韵。听说温庭筠写作时,双手交叉八次,一篇幽美的赋文便成竹在胸,顷刻间,挥笔成文。惊叹于他如此才思敏捷,人们便称他为“温八叉”。啧啧,这机警文才,真正了得!
难怪他生平虽然与科举无缘,无官无职,游荡青楼,却以满腹才情,青史留名,成为后来文学新文体——词的开山鼻族。
曹七步、李诗仙、李三步、李三口、温八叉……岁月啊,带不走那一串串熟习的姓名,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诗文气在驰骋纵横。墨客们做诗的姿势,生动展现了才华横溢者做诗的可爱动作。
作者:艳若桃李,女,甘肃省作协会员,大学文化,中学英语西席。喜好阅读写作,揭橥过几百篇文章,有书出版。教书育人任务田,读书写作自留地。舌耕不懈,笔耕不辍,非为大器想晚成,只缘精神有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