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节后,我在北京一间只有八平米的平房里开始写作《活着》,秋日的时候在上海华东师大招待所的一个房间里修正定稿。
最初的时候我是用察看犹豫者的角度来写作福贵的生平,可是困难重重,我的写作难以为继;有一天我溘然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让福贵出来讲述自己的生活,于是奇迹涌现了,同样的构思,用第三人称的办法写作时无法提高,用第一人称的办法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我十分顺利地写完了《活着》。

——余华《麦田新版自序》

1.主人公视角---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阐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分外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乐意就可以暴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纵然他的话语有所夸年夜或自谦,读者大概把这当作他性情的外现,而不会像对待“全知”视角那样百般挑剔质疑。
其余,它多少接管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述人物的优点,特殊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生理。
例:《鲁宾逊漂流记》和《阿甘正传》。

2.见证人视点---见证人视点即由次要人物(一样平常是线索人物)阐述的视点,它的优胜性要大于主人公视点。
首先作为眼见者、见证人,他的阐述对付塑造紧张人物的完全形象更客不雅观更有效,这是很明显的。
其次,必要时阐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宜做出感情反响和道德评价,这不仅为作者间接参与供应了方便,而且给作品带来一定的政论色彩和抒怀气息。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有代表性的见证人叙事。
第三,通过阐述者谛听别人的转述,灵巧地暂时改变叙事角度,以打破他本人在见闻方面的限定。

2023一轮复习|小说的阐述视角和阐述手腕

【记叙(阐述)人称(视角)】

1、第一人称:

(1)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间隔;(3)使情景显得更为真切;(4)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生理描写;(5)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不雅观意识;(6)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传染力;

2、第二人称:

(1)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间隔,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互换;

(2)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3)有呼告效果,可加强传染力;

(4)若工具为物,则具有拟人化浸染。

3、第三人称:

(1)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定,反响现实更灵巧自由;

(2)作者以察看犹豫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不雅观的阐述,便于反响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3)拉开阐述者与故事之间的间隔,更具客不雅观性。
第三人称属于全能视角,不受时空的限定。